APP下载

画出自己的学习“圈”

2015-08-13徐国良

培训 2015年7期
关键词:十字理想模型

徐国良

去年暑假,我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听了六天的课。来自北大、清华、国防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的十位专家教授为我们讲授了培训教学艺术和方法,提供了一场培训的“饕餮盛宴”。专家们渊博的学识、专业的精神、敬业的态度和授课的激情让我心潮澎湃,真正体会到想要做好培训就要用上真感情,肯下真功夫,琢磨新道道。

用上真感情

在六天的学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程文浩教授的“三圈理论”课程。

程教授只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圈,就活灵活现地为我们诠释了马克摩尔的“三圈理论”。为了让我们对这一理论有更透彻的理解,他又运用“1938年宜昌大撤退”的经典案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公共管理事件应满足有价值、有能力、有支持三大必要条件,这也是“三圈理论”的核心所在。程教授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激情呈现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程,感染了我们所有学员,让我们热血沸腾。

之前我也听过很多培训课,现在回想起来,脑中有印象的寥寥无几。但是这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它不是知识的灌输、乏味的说教,而是一种老师与学员间的精神交流。通过这堂课,我也明白了一场成功的培训,首先必须感动自己,然后才能真正感动别人。

肯下真功夫

从北京回来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地回忆程教授的课程,认真体会每一个细节。

一节课当中,他只用三个圈,就能把内容呈现得清晰透彻,这让我联想到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十字管理法则”。当年他为了提高处理军务的效率,就在纸上画了一个十字架,并告诉助手重要的事、紧急的事、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应该分别放到哪里,人们称之为“艾森豪威尔十字管理法则”。后来有人给十字架画上了箭头,就有了著名的“四象限法则”。

那段时间,我不断分析思考着“三圈理论”和“十字管理法则”的相通之处,有时甚至在午饭时间也要用筷子在饭桌上搭建“模型”,同事们都说我入了迷,而我却自得其乐。这种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也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这些模型都是对理论知识的高度凝练,简明扼要而又直观形象。西方人善于建立模型、明确套路,因此他们能不断提高效率,管理大师辈出。

琢磨新道道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与知识沉淀,我开始想,既然已经从事创新培训七八年了,从引进课程到改进课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不自己画圈,把这个模型引入到日常的培训课程之中呢?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比划,融合“三圈理论”“四象限分析理论”“TRIZ理论”等多个理论模型,我终于画出了自己的“三圈四框创新分析模型”(见图表1)。

根据模型,要想在创新上有所作为,必须同时满足有理想、有资源、有方法三大条件,缺一不可。理想、资源、方法这三圈根据“三圈理论”搭建,创新是其核心所在。“理想圈”又可以通过紧急重要四框工具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我们该做什么、先做什么;“资源圈”则要使用SWOT四框工具进行细化,确定能够做什么、可能做什么;同理,“方法圈”可以通过分离四框工具分析,确定用什么方法去做。利用四框工具分别解析理想、资源、方法三圈,然后三圈重合,条件具备,创新自然水到渠成。

模型设计完毕,怎样让我的学员理解接受它呢?我又想起程老师曾说,用典型案例可以帮助理解理论模型。于是我尝试用一些典型案例来向学员诠释“三圈四框创新分析模型”,然后再运用模型解决他们的问题。恰逢省职教协会邀请我去讲一堂关于管理创新的课,我就带上该模型去做了分享,结果出乎意料,课程很受欢迎,学员反映效果很好。

这次授课,更加坚定了我画出自己学习“圈”的信心。也让我意识到做培训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仅平时要注重积累,投入感情与精力,还要不断梳理和总结,得出新知识,摸索新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字理想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2021款理想ONE
十字棋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十”字交朋友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