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无声的语言——论城市公共设施八大设计原则

2015-08-13罗君宋晶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系四川成都610100

新丝路(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城市

罗君 宋晶(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系 四川成都 610100)



城市无声的语言——论城市公共设施八大设计原则

罗君宋晶(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系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公共设施在城市中无处不在,看似不起眼,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中的公共设施设计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公共设施设计该怎样进行设计,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并作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归纳为八大原则。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一、引言

现代主义设计五大师之一的密斯曾经说过:“建筑的生命在于细部”。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服务性设施,遍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虽其本身不能完全代表城市的生命,但可以说它是城市细部一个最明显的体现之一,人们从这里能直接获取这座城市的印象,并且人们会跟这些公共设施之间发生行为上最直接的联系,所以人会通过这些公共设施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我们对城市中每个街区、每个微末细节的点点滴滴处理,必定会纳入城市总体环境的洪流,给人流下美好的城市意象,从而对人的心理、行为以及城市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当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城市已经属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了,因此城市中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出现代公共设施应有的特质,并能肩负它对城市应有的责任。

二、特殊功能性原则

公共设施以不同的姿态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只要一谈到公共设施,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信息就是它的功能性,而每一种公共设施都有着它不同的功能,这种不同种类的公共设施给其本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功能。鉴于公共设施特殊的功能,在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它的识别性,即告知使用的人群或是周围的人群,该公共设施是用于干什么的,即使用属性。且其使用要具有方便性,这种方便性应该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的去进行设计,笔者认为设计者在设计公共设施使用功能时,应该从两个角度出发来考虑,一是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人体工程学这一门学科,包含了人在不同环境中做各种动作所需的尺寸数据,这些数据是设计师必须去了解和掌握的。二是设计者要参与使用,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公共设施是供人使用的,即人——物——人,所以设计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不仅要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更应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切身体验使用的真实感受,在使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完善设计方案,使其功能性最优化。

三、关爱关怀性原则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更应该让设计处处体现爱,体现关爱,将这种爱赋予到设计的产品上,让产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传递这份爱。

公共设施设计的关爱关怀性设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无障碍设计,在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里,公共设施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或是不足者(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这一因素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因为顾名思义公共设施是置于公共场所环境中,这就意味着使用的人群必然包含了我们需要关爱和关怀的人群。其具体设计可以参考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89年颁布实施。设计师将关爱关怀性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时,应该从尺寸、形状、色彩、语言(温馨提示语)等来体现关爱关怀性。如公共厕所应设置能让残疾出入方便的通道,公共电话、垃圾桶尺寸应降到残疾人、儿童方便使用的合理高度等,同时在这些地方运用温馨关怀的色彩和语言。

总之,关爱关怀性设计的公共设施设计是超越人体工程学、尺度和舒适度等一般意义,超越设计流派、审美意识集约而成的综合设计理念,是一种更贴近人性需求,更注重情感的设计意识。

四、环境协调性原则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服务性的设施融入我们生活环境中,它不能脱离我们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只有当公共设施融入环境的时候,它才具有被人们使用的意义,即存在的意义。所以环境协调性必须在设计的一开始就考虑进去,必须要让设计出来的公共设施能与服务的环境相协调。

要想让设计出来的公共设施具有环境协调性,设计师不能只在图纸上做功夫,而应该到现实中去观察环境,去体验环境,去感受环境,并分析环境的优缺点。在观察环境的时候,应该分成不同的时间去进行观察,一般分为这几个时段:周一至周五,周六至周日,下雨天与晴天,使用高峰期与使用低峰期。如果设计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分为春夏秋冬,观察环境在不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最好同时能做一张调查表,向使用人群做一个详细调查。然后,在回到设计工作室来整理这些来自第一线的资料,最后设计出适合环境的公共设施。

五、造型原则

造型对于公共设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诸多因素,如前面提到的特殊功能性、关爱关怀性、环境协调性等,都应该在造型上体现出来,造型是最能直接通过视觉传达出信息的符号,所以在造型上我们应该下大功夫,现将造型原则归纳为以下四种原则:

1.形式美原则

好的设计作品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好的公共设施也一样,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一切艺术形态都是通过造型要素:点、线、面、体、色彩、质感,甚至还包括时间来构成的,运用统一与变化,均衡法则,对比法则,和谐法则,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设计手法来设计出优美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优美的外形将会给使用者带来无限的艺术观赏性,会引导公众进入审美思想。在一个开放现代化的城市,人们对人们对生活的要会求越来越高,不再只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将会变得更高,所以设计者应该对公共设施的形式进行考究式的设计。

2.经济性原则

做任何一款设计,都应该考虑制造的成本,公共设施也不例外,经济性原则必须纳入整个设计的体系,经济性原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在设计公共设施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复杂的造型会增加工艺上的成本)、追求昂贵的材料,这样会给我们带来昂贵的经济成本,也不符合公共设施本身的服务大众的宗旨,如果一个公共设施的造价过高,在城市中的普及就会或多或少的受到限制,那么在平民化和大众化上就会大打折扣。

3.地域文化性原则

地域性,是指“因人类地理分布而形成的地域性群体文化”。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活动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设计趋向统一化、标准化,在这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是认识到地域意识、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尤为重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中,能突显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宣传城市文化符号,同时更能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感。

4.国际性原则

在把握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应该跟国际接轨,不能为了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而极大的削弱公共设施的国际识别性功能,以防给使用带来不便,如在成都的一些旅游景点中的指示牌上,同时标注中文、英文和韩文,强调了国际识别性功能。同时,设计师在研究本区域的文化时,更应该关注国外的设计,吸取国际设计的优秀之处,以此防止自己的设计落后于国际设计,或是说做出超出于国际水准的设计。国外在公共设施做的好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设计。

六、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个是从事每个行业人们应该牢记的,况且“设计”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创新的内涵,作为公共设施设计创新是必然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创新.

1.功能上的创新

功能上的创新是整个公共设施创新的“灵魂”,设计者应了解公共设施发展的历史,从最原始功能到现在功能的演变,此外,还应从我们平常的使生活中去发现使用过程中的不方便之处,去调查使用者的感受,再结合设计师的创新性思考,从而进行创新的功能设计,去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2.形式上的创新

前面提到的造型原则中谈到了外形的设计方法,在这里单独将形式上的创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拿出来分析,是因为公共设施的形式创新必须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无论是国际文化符号的造型,还是地域文化符号的造型,都必须要符合现代城市本身的发展步伐,不能将一些老式的公共设施造型置于与它不相符合的环境中,如成都市三环路上的公共设施配套中,垃圾桶、公共汽车站、公共厕所等造型还远不如城市中的其他道路,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成都三环路这条现代快速城市环路的功能,破坏了其整体的形象。

3.材料上的创新

无论是形式上的创新还是功能上的创新,最终都需要用材质将其表现出来,而材料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进行变化,所以设计师必须要了解材料,关注材料的更新,不然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的被动。在公共设施中,同样一种造型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或是可以由几种材料共同来构成,这就需要设计师在材料的运用上要大胆合理的进行创新运用。

七、安全性原则

公共设施安全性的第一要素就是尺度,合理的尺度几乎可以将安全风险降为零,如阶梯的高度不应过高,阻隔设施不能让人有产生强制通过的想法,栏杆间的空隙不会将玩耍的小孩头卡住,坡度不宜过陡等等。安全性的第二要素就是形状,不能有过尖的形状,以免在使用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尤其是一些转角处,以及一些产生剧烈运动的公共设施。安全性的第三要素是表面质感,表面质感如果过于光滑,或过于粗糙,可能都会给使用者带来伤害。其次,光线、色彩、气味、放射性物质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

八、系统性原则

公共设施系统设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设施功能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设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方面,从整体设计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优化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共设施的系统性设计主要需要注意两点:同一功能公共设施的整体性设计、连续性设计,不同功能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性设计。只要将这将两个方面做好了,就能很好的发挥公共设施的作用,公共设施的系统性设计原则需要现代城市管理者的参与,并需要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九、前瞻性原则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科技在飞速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和需求在不断的更新,所以公共设施设计须具有前瞻性,不能让设计出来的公共设施在短期内落伍,所以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必须要转变落后的设计理念,瞄准高技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和设计理念,设计出以适应宜人化、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公共设施。

十、总结

公共设施设计是服务大众的设计,除了城市管理者设计者应该关注公共设施设计外,笔者认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公民更应该关注公共设施设计和它的布置,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这样设计师就能设计出最好的公共设施,整个社会也形成了全民参与公共设施设计的良好风气,这无疑会是公共设施设计朝着更健康、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善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科教文汇.2008年8月.上旬刊

[2]周勇.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以成都为例.艺术与设计.2010年05期

[3]杜伟.论公共设施设计的五大原则.装饰.2006年07期

[4]瓮淼.浅析城市公共设施的地域性设计.艺术与设计.2009年07期

[5]李金迁.浅谈公共设施的系统设计.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路惊喜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2013年中国公共设施清洁市场研究报告(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