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被哥”的幸福生活

2015-08-13程文燕

老区建设 2015年7期
关键词:于都县镇区深山

程文燕

2014年,江西省于都县大力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共搬迁深山区群众1235户5899人,绝大部分深山移民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岭背中心镇区的朱福发正是其中的一员。

【新闻故事】走进朱福发家,厅堂正上方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赫然入目,宽敞的三层小楼被收拾得一尘不染,房内摆放着崭新的家具家电,朱福发一家六口人就生活在这里。岭背中心镇区作为深山移民集中安置点,共居住着200余户和朱福发一样的深山移民。

记者一行到达时,朱福发正操持着弹棉弓和弹棉锤弹着棉被,这种在城市几乎要绝迹的手艺,在岭背中心镇区的移民手中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于都县作为“三锤三匠”的发源地,弹棉花有着悠久的历史。37岁的朱福发自1996年便开始弹棉花,之前一直都在外地给别人打工弹棉被。

回忆过去的日子。朱福发说:“不愿去想”。

朱福发一家之前居住在下拔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深山村,离镇上15公里,仅有一条连车子都开不进去的山路连接着这座小山村和外面的世界。一家六口挤在70平米不到的土坯房中,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聊起过去,朱福发总是皱着眉,摇着头。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着弹棉被的手艺,但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

关于现在的生活,朱福说:“想都不敢想”。

“现在咱们住的房,走的路,过的日子,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这换做从前是想都不敢想啊……”谈起现在的生活,朱福发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说到在岭背中心镇区建房时,朱福发笑称自己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没为建房操一点心。他居住的三层小楼一共耗资23万,其中土坯房改造补贴1.5万元,移民搬迁建房补贴人均4000元,二女户补贴2万元,合计5.9万元。建房时由移民们选举产生建房理事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房屋建成后,现场抽签分房,直接入住。同时,小区内休闲广场、绿化亮化、排水排污,社区服务中心均配套齐全。说到如今的生活,朱福发的妻子黄慧贞一边给我们做着擂茶,一边笑嘻嘻的说:“住到中心镇来以后,心里就是舒服”。

与此同时,朱福发的棉被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因为离县城很近,交通便利,朱福发再也没有出去打工,而是自己单干了起来。弹好了棉被后,拉到市场、圩镇、工业园进行销售。2013年,朱福发的棉被又多了一条销路——网店。他与90后小伙谢普兴合作,在村里的“淘宝服务站”开设了一家手工棉被网店,最多的时候一天可销售100多床棉被,月销售额达到4.5万左右,年收入可达10万元,成了名符其实的“棉被哥”。朱福发告诉记者,现在网店销售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一半,未来他们还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的移民加入进来,通过网络销售,将手工棉被做出品牌,做出影响。

【新闻解读】“棉被哥”朱福发的经历是于都县大力实施移民搬迁“进城进园”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积极策应。2014年以来,于都县以打造全省移民搬迁“进城进园”示范县为目标,围绕县城工业园、中心镇、中心村三级梯度安置。在县上欧工业新区、岭背中心镇区、罗坳大桥中心村等地初步建成了一批移民扶贫梯度安置示范社区,帮助深山群众摆脱了落后闭塞的生存发展环境,进城镇落户居住,进园区创业就业,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彻底摆脱贫困。

在“互联网+”的时代,于都县委县政府敏锐的感知到了信息和科技力量,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仙下、梓山、禾丰、银坑、新陂、黄麟、桥头、宽田、岭背、罗坳等10个乡镇接连开张了21个淘宝村级服务站,“棉被哥”的网店依托的正是这一平台。截至2015年2月10日,于都县村级服务站成交订单2千多笔,成交金额43万余元。全县从事电商的企业有377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重点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达3亿元。于都县扶贫和移民办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加入其中,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一条全新的快速路。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于都县镇区深山
深山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春天来到深山里
藏在深山里的歌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
刍议于都县体育运动发展滞后的原因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