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5-08-13

老区建设 2015年7期
关键词:精准

习近平会见比尔·盖茨:中国高度重视减贫扶贫工作

海南博鳌3月28日电 (记者杜尚泽、赵成)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在海南省博鳌国宾馆会见美国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双方着重就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减贫问题交换看法。

习近平指出,防范和控制公共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以共同治理。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我们高度重视,愿意同盖茨基金会继续开展合作。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减贫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我们还要下大力气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正在为此进行不懈努力。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2015后发展议程,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国际减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比尔·盖茨表示,中国在同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埃博拉疫情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源,在管控艾滋病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工作,在减贫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树立了典范,我深表赞赏。盖茨基金会愿意同中国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

同日,习近平会见了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习近平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电联工作,致力于同各成员国一道推进全球信息社会发展。希望国际电联抓住当前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使国际电联更加开放高效、富有活力。赵厚麟感谢中国对国际电联工作的支持,表示国际电信联盟将不断加强同中国合作。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有关活动。

(人民日报)

汪洋在甘肃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兰州3月28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近日在甘肃调研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径,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两年前汪洋曾带队在该县三个村开展入户调查,以“解剖麻雀”方式了解贫困成因、探索脱贫之计。26日至28日,汪洋再次来到积石山县,回访贫困农户,开展问卷调查,仔细询问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两年来扶贫工作进展,并与基层干部座谈,听取扶贫开发意见建议,研究谋划下一阶段扶贫工作举措。汪洋还到临夏、广河、临洮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调查建档立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

调研中,汪洋对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近两年精准扶贫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成效已经显现,特别是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为下一步扶贫攻坚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有一个过程,扶贫对象要进一步精准,提高准确度,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方式要进一步精准,提高针对性,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扶贫资源要进一步精准,提高有效性,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到各项扶贫措施精准发力,切实造福群众。要细化实化贫困县扶贫开发实绩考核办法,完善驻村干部帮扶制度,健全对口帮扶机制,集中力量解决群众脱贫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扶贫开发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创新扶贫攻坚的思路和举措。

(新华社)

去年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433亿元

北京4月1日电 (记者李丽辉)财政部发布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开发工作情况。针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去年以来,中央财政从资金分配机制、使用机制和监管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为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433亿元,其中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424亿元,均较上年增长10%,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同时,地方财政的扶贫资金投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持续投入,进一步缓解了民族地区的突出贫困问题。

中央财政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门安排10亿元,开展试点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试点支持河北等11省份优先解决一批政治影响大、问题较为迫切、脱贫带动效果好的贫困问题。

2014年,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在全国范围内通报。同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2亿元,支持开展小额扶贫信贷试点,探索在放大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的同时,提升对扶贫对象的精确瞄准水平。

(人民日报)

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三项补贴1434亿元

北京4月3日电 (记者李丽辉)财政部、农业部近日下发通知,拨付2015年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3项资金1434亿元,同时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后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变。今年,两部委还将选择安徽、山东、四川、湖南和浙江等5省的部分市县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人民日报)

教育部多措并举 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

北京4月4日电 (记者张烁)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全面部署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有关工作,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多措并举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

高校和中学要创新服务举措,为考生顺利参加报名、考核提供便利和帮助。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申请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报名时间为4月15日至5月5日。4月15日前,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省(区、市)确定的实施区域,有关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加大信息公开和违规查处。对违规违纪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人民日报)

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四亿亩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十四年零增长

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赵永平)记者14日从水利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速,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07亿亩。农田灌溉效率不断提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在保持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14年零增长。

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介绍,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进展快速,截至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467亿元。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建设不断加力,目前纳入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已安排中央投资860亿元,近六成完成投资任务。尼尔基、黑龙江三江平原等一批新灌区加快建设。全面实施251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倪文进说,新形势呼唤新机制,农田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小农水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100个县启动,今年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运管机制,逐步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通过试点探索明晰农业水权,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农业用水约束和激励机制。

(人民日报)

吉林省通榆县“电商扶贫”进万家

4月9日,一场针对10万贫困人口的“电商扶贫”在吉林省通榆县全天候展开。这一次,通榆模式再次发力,为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通榆县采取面对面、点对点式的精准扶贫方式,引导贫困乡村和群众走上“村淘”致富路。

2015年,通榆县全面启动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计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发展理念,瞄准贫困人口,引入互联网思维和电子商务模式,统筹政策和资金,创新载体和路径,探索实施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加快形成“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脱贫服务”的电商扶贫生态链条,带动贫困人口创收增收,加快减贫脱贫速度,实现年均减贫2.5万人左右。计划到2020年,完成90个贫困村的电商扶贫全覆盖,60%以上的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产经新闻)

重庆爱心扶贫网站正式上线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通过策划、软件开发、素材收集与整理、网络测试等环节,“爱心扶贫”网站于2015年4月1日正式推出。网站的英文域名为www.axfp.org.cn,中文域名为“爱心扶贫网”。

该网站定位于爱心帮扶网络捐赠平台,主要采用O2O(线上、线下)、P2P(点对点)等一系列技术模式,实现在线捐赠、代理捐赠、线下实物捐助、技术培训等捐助服务功能,规避了传统捐赠模式的弊端。旨在充分利用新一轮建档立卡的成果,发挥扶贫系统所管理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庞大基础数据优势,力求通过展示全市贫困户中急需帮扶的家庭、展示贫困地区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唤起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团体的捐赠欲望,吸引捐赠者直接向贫困户、贫困地区捐款,弘扬中华民族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从而实现“奉献爱心,透明捐赠,扶弱济困”的主题。同时,还提供了帮扶对象详细信息介绍和帮扶政策咨询等服务内容,开辟了捐赠查询、捐赠统计、捐赠公示及捐赠人和受捐人相关事迹报道等栏目,为实现精准扶贫探索了一种新模式,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重庆市扶贫办)

“水木年华”组合担任“启程计划”公益形象大使

北京4月15日电2015年4月13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聘请“水木年华”组合担任协会发起的“启程计划”项目公益形象大使仪式在协会会议室举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林嘉睐、副秘书长裴希更,“水木年华”组合成员卢庚戌与缪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首席品牌顾问林晖、协会项目部主任蒋任重、项目承办单位江苏苏中江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中维以及项目学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仪式。

据了解,“中西部青年国际培训就业扶贫项目”(简称“启程计划”)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根据胡锦涛同志“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批示精神而发起的,针对中西部地区适龄青年的公益项目,旨在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青年通过相关职业技能学习及一定的语言培训,从而进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就业。通过该项目,贫困地区青年不仅可以提高工资收入,积累一笔可观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可学得一项专业技能,扩展国际视野,从而为今后回国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项目简称“启程”两字的由来。启程,创未来!

(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注江西“四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黄金时段播出题为“江西:精准扶贫造福老区”。

新闻以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花卉产业为由头,报道江西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实施扶贫举措,其中产业扶贫按照“选准一个优势高效的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社、设立一个放大贷款的风险补偿金我和创建一个部门帮扶新机制”的“四位一体”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为解决长期以来产业扶贫存在的扶优扶强扶龙头有余、扶贫扶弱扶农户不足的问题,江西积极探索实践,提出在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以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形成“四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为在全省开展好这项工程,省扶贫和移民办先后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农信社、中国人行南昌支行等多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创新模式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的指导意见》、《江西省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实施办法》等文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思路和完整的政策体系。2014年在全省27个扶贫和移民工作重点县进行试点,以探索产业扶贫到户机制。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江西省公益扶贫行动走近贫困儿童

为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江西贫困儿童”群体的关注,结合“10·17”全国“扶贫日”,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扶贫,省扶贫和移民办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寻找帮扶江西贫困儿童”大型公益扶贫行动。全市各级扶贫和移民办、民政局、社会各界均可推选适合条件的贫困儿童和青少年参加这次行动。

“寻找帮扶江西贫困儿童”大型公益扶贫行动将从4月起,到12月结束,主要对象是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自立意识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照顾家庭、亲人、勤于家务和学习、年龄在14岁以下的儿童(贫困村建档立卡儿童优先)和贫困家庭中符合入学条件,年龄在14至18岁具有初中毕业及同等学历文化程度的青少年(限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悉,本次扶贫行动的推选工作分三批进行,第一批推选时间为4月25日前;第二批推选时间为7月15日前;第三批推选时间为9月30日。每次每个县区推选10人并附简要介绍,每批次推选男女比例各占一半,14岁以下儿童和14至18岁青少年各占一半。

记者了解到,此次扶贫行动还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贫困儿童,运用各业捐助的资金,对其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其中,对寻找到的贫困青少年给予一定资助,对适龄的贫困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推介到职业学校入学,并减免学费,对寻找到的贫困女生还将列入“雨露计划”的培训范畴。

(萍乡日报)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精准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基于SWOT分析的二轮精准备考策略探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龙江县 通过“五到村”推进“百局联百村”
精准风来满眼春
让“精准”成为习惯
走在精准扶贫的路上
推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