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比较

2015-08-12梁云燕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超声造影

梁云燕(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比较

梁云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超声造影;常规超声;肝脓肿

肝脓肿是一种发病率低的良性病变,但如果诊疗不及时其病死率仍高达5.8%~9.0%[1],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超声检查是肝脓肿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而超声造影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新型影像诊断技术,能显著提高病灶的回声变化特点,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为探讨临床更适宜的肝脓肿诊断方法,本文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比此两种检查方法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肝脓肿的3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7~73岁,平均52.3岁。31例患者中,24例为单发病灶,7例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选取最大病灶进行分析。病灶直径1.2~7.8(3.4± 1.9)cm。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及脓肿形成期,其中脓肿炎性期7例(病程3~14 d),脓肿形成初期11例(病程2~5周),脓肿形成期13例(病程5周~3个月)。临床症状:其中腹痛无发热患者18例;腹痛伴发热患者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5例。23例患者有基础病(如胆囊结石、肝脏肿瘤手术后、糖尿病等),8例患者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20例,肝转氨酶升高11例,胆红素升高14例。

1.2仪器与试剂采用GE公司的LOG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5.0 MHz;SonoVue造影剂(Bracco公司)。

1.3检查方法检查前用5 ml生理盐水溶解造影剂,混匀后每次抽取2.4 ml,经肘静脉团注,然后立即用5 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基本情况,记录目标病灶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彩色多普勒)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确定观察病灶,进入超声造影模式。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开始计时,连续实时观察病灶及周围肝组织超过5 min。造影过程的动态、静态超图像均存储于仪器中。

1.4图像分析检查结果交予两名主任、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分析,两位医师均具备2年以上超声造影经验。总结分析所有病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并与肝脓肿对应分期进行比较。造影时相划分参照欧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EFSUMB)标准[2],造影时相分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观察病灶各时相的病变范围、有无增强及增强强度。病灶增强程度与周围肝组织比较分为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及无增强。

2 结果

2.1肝脓肿病灶不同时期常规超声图像特征见表1。31例肝脓肿患者中,脓肿炎性期7例,脓肿形成初期11例,脓肿形成期13例。常规超声的主要表现为:病灶范围大;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脓肿形成期初期内有明显低回声区,脓肿形成期有液性暗区;大部分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CDFI提示血流信号不丰富,少部分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表1 脓肿病灶不同时期常规超声图像特征(例)

2.2肝脓肿病灶不同时期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见表2、图1。超声造影表现为:大部分病灶动脉期和(或)静脉期早期有环状高增强或内部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多见;大部分病灶超声造影时观察到病灶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部分病灶动脉期可见一过性强化。

表2 脓肿病灶不同时期超声造影图像特征 (例)

图1 脓肿病灶不同时期超声造影图像

图1显示:在脓肿炎性期,动脉期超声造影可见脓肿周边表现为高增强,内部表现为低增强;门脉期超声造影可见脓肿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动脉期扩大。在脓肿形成初期,动脉期超声造影可见脓肿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增强,半局部的低增强;延迟期超声造影可见病灶表现为不规则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动脉期明显扩大。在脓肿形成期,动脉期超声造影可见周边表现为环状高增强,内部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增强及无增强;延迟期超声造影可见病灶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增强及无增强,病灶范围无明显增大。

2.3肝脓肿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的比较见表3。

表3 31例肝脓肿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比较(例)

表3显示,肝脓肿在超声造影动脉期中表现为高增强更为常见,在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多见,静脉期及延迟期多数病灶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的范围宽。

3 讨论

肝脓肿多为继发性感染所致,少数为原发。感染途径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门静脉路径:发生急性腹部炎症时(如胃肠炎、阑尾炎、胰腺炎),细菌随着门静脉血进入肝脏,引起肝脏脓肿。②胆道系统:发生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时,细菌通过胆管进入肝内引起肝脓肿[3]。③肝动脉路径: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及微生物感染,形成菌血症时感染源从动脉管道进入肝脏,引起肝脓肿。④接触性感染:如发生开放性肝脏破裂、腹腔手术、腹腔置管时,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进入肝脏,引起局部肝脓肿。其中,胆源性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

常规超声因其自身的优势成为肝脏影像学检查的首选。在肝脓肿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病理改变不一样,超声图像亦各不相同,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与增强CT及增强MRI的相当水平[4]。肝脓肿超声造影中出现动脉早期一过性整体增强或周边环状增强的现象,在CT中也有部分出现,这可能是因为肝脏炎性因子刺激,肝动脉血流增加,肝动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5]。

在超声造影中,显示肝脓肿的病变区域明显大于灰阶显示的异常区域,可能是由于两种超声显示的特点不一样。灰阶超声反映的是病灶的结构方面,超声造影更能体现病灶的微循区,而炎性病灶的异常灌注区一般都大于结构异常区[6]。由于肿瘤血管是伴随着瘤体生长的,所以其血管分布与结构异常区重叠,这一点在肝脓肿和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门脉期及延迟期大部分病灶表现为低增强或者无增强,可能与炎性细胞浸润引起肝脓肿旁门静脉系统狭窄或者梗阻,进而病灶内供血相对减少相关。

超声造影是超声技术的一个革新,不典型肝脓肿在二维超声中无法与早期的肝肿瘤、不典型血管瘤、脂肪浸润不均等鉴别开来。肝脓肿的超声造影存在动脉期多表现为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多表现为低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多数病灶显示范围扩大等特点,将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了超声对肝脓肿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ai Yu,Liu Yan,Jia Lin,et al.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China:etiology and mortatily on 1976 patients[J].Pancreas,2007,35(3):232-237.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7.

[3]Forsberg F,Merton D A,Liu J B,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J].Ultrasonics,1998,36(1):695-701.

[4]Bartolotta T V,Taibbi A,Midiri M,et al.Indeterminate focal liver lesions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at gray-scale US:role of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J].Investigative radiology,2011,46(2):106-115.

[5]黄洁夫.现代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1066.

[6]曹兵生,蔡金萍,黎晓林,等.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脓肿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3(5):214-216.

(编辑陈明伟)

中图分类号:R445.1;R5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2-0055-04

收稿日期:2015-04-13

作者简介:梁云燕(1979-),女,汉族,广西平南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超声诊断

猜你喜欢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
15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