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肽对微波辐照大鼠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

2015-08-08姜艳霞芦晓晶吕士杰

中国兽医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压积药组外周血

罗 军,李 妍,张 巍,姜艳霞,芦晓晶,吕士杰

(吉林医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微波辐射研究近几年随着电脑、手机、化工 等辐射源的增多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微波引起的磁场辐射已被联合国环境组织明确列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大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可引起生物体各个系统的损伤与紊乱[1-2]。因此寻找与研究安全有效的微波辐射防护药物或保健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米蛋白是玉米淀粉在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通过生物酶解后可获得高生物活性的功能肽。其生物功能包括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保护组织的过氧化,促进细胞损伤的修复,调节免疫系统。可应用于解酒保肝,降血糖,降血压,但用于辐射防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3-6]。本研究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初步观察玉米肽对动物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在辐射防护方面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玉米活性肽,购自广东完美有限公司(分子量小于1000D的低聚肽含量≥15 g/100 g),荷兰产Vitalab-selectra 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长征生物试剂公司提供。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Wistar大鼠36只,体重180~220 g,雄雌各半,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和辐射给药组。

1.3 微波辐射与实验方法 各组动物用同一种饲料平行饲养1周,辐射模型组与辐射给药组大鼠给予100 mW/cm2的微波辐照6 min[7]。辐射给药组辐射后给予600 mg/kg·d玉米肽灌胃,连续7 d,正常对照组与辐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7 d后经20%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抽血,抗凝管收集,进行血常规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X±s表示,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总数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模型组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T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分别降低12.4%,14.7%,16.2%,27.8%,27%,差异极显著(P<0.01),而辐射给药组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T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分别下降5%,8%,13%,13.5%,差异显著(P<0.05);与辐射模型组比较,辐射给药组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分别升高7.8%,20%,18.5%,差异显著(P<0.05),而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TC)分别升高11.2%,10.9%,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1。

表1 玉米肽对微波辐照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总数的影响 (-X±s,n=12)

2.2 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模型组的白细胞(WBC)总数、嗜中性粒细胞(GRA)绝对值、淋巴细胞(LYM%)百分比分别降低34.1%,33.5%,7.4%,差异显著(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LYM)降低35%,差异极显著(P<0.01),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则升高24.3%,差异显著(P<0.05),辐射给药组则无显著性差异。与辐射模型组比较,辐射给药组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升高69.6%,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2。

表2 玉米肽对微波辐照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的影响 (-X±s,n=12)

3 讨论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颇具优势的粮食资源之一。近年来,玉米粮食资源的转化和深加工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十分关切并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玉米淀粉加工业中,10吨淀粉产品,就有大约1吨玉米蛋白副产品。目前,玉米蛋白粉主要作饲料用,利用价值太低。把玉米蛋白粉制成玉米肽,以其为基料进一步开发成保健食品或药品,它的利用价值将增涨几十倍,甚至更高。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作为一种非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对包括人体在内的生物体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已有实验表明[8-9],辐射后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都有可能受到损伤,其中造血组织最为敏感,造血组织损伤是机体最早出现的基本损伤之一。骨髓是机体主要的造血组织,外周血中血细胞数量可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辐射后,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造血细胞有丝分裂停止,细胞更新中断,反映在外周血象中各类血细胞数量剧烈下降。本实验结果表明,给予100 mW/cm2的微波辐照后,大鼠外周血WBC、RBC、HGB、PLT等数量明显下降,提示其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给予玉米肽7 d后,辐射给药组大鼠外周血中各类细胞数量的下降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与辐射模型组比较,大鼠外周血HGB、RBC、PLT呈显著增加,其中RBC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说明玉米肽可有效缓解大鼠的造血功能损伤,阻碍其外周血WBC、RBC、HGB、PLT的下降,具有促进辐射大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同时,有实验表明[10-11]微波会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非热效应影响,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的原因之一。本次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模型组LYM、GRA数量明显减少,辐射给药组各数量虽也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微波辐照抑制了大鼠的免疫反应,而玉米肽可有效缓解辐射损伤,对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微波辐照可引起大鼠造血功能的损伤,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玉米肽具有促进辐照大鼠外周血各类细胞的恢复,促进造血,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1]Westhoff J L,Roberts B J,Erickson K.Vehicle-mounted highpower microwave systems and health risk communication in a de⁃ployed environment[J].Mil Med,2013,178(1):34-36.

[2]Wang L F,Hu X J,Peng R Y,et al.Application of HNMR-based metabolomics for detecting injury induced by long-term mi⁃crowave exposure in Wistar rat’urine[J].Anal Bioanal Chem,2012,404(1):69-78.

[3] 韩鸿鹏.玉米肽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880-2881.

[4]贾祥祥,郭兴凤.玉米蛋白粉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1,36(2):60-63.

[5]陈红漫,姜大威,阚国仕.醇溶性玉米功能肽对小鼠辐射的防护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6):8-10.

[6]王玲,宋淑珍,田亚平,等.玉米活性肽对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5):340-341.

[7]潘文干.超重和低气压环境下动物微波辐射的试验方法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2):63-65.

[8]张怡堃,李慧,李世芝,等.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23(11):2861-2864.

[9]王东晓,陈若芸,刘屏,等.白花油麻藤不同极性部位对60Cor射线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2):103-106.

[10]郭瑛,崔玉芳.微波辐照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05,6(2):112-114.

[11]崔玉芳,杨妹娅,徐菡,等.高功率微波对小鼠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06,7(2):70-73.

猜你喜欢

压积药组外周血
盐酸羟考酮在大鼠胃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评价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红细胞压积对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