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情感教育实例

2015-08-07仪翠莲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

仪翠莲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完善工具性方面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人文性,让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国家联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育 情感感染 心灵震撼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在加强语文工具性——即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探究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注意提高语文的人文性,提高情感教育水平,这已成为语文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情感教育只存在于形式上。教师每次设计的教学目标中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实际上,很少有教师能做到每节课教学后,学生能在精神上同文中人物的情感处于同一境界。现在学生缺少的不是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而是在理解文章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自身的情感能否受到了感染和得到升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力求使学生融入文章描写的意境中,使他们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自我人格能够得到完善和提升,逐步体会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的教学,我很好地完成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下面具体来说明一下。

一、深入研究标题内涵,开拓学生视野

说到奥斯维辛,学生可能都知道,那是一个残酷的让很多人失去生命的集中营。但让学生再进一步说明文章意义的时候,学生表达方式就不再清晰了。因此,他们对奥斯维辛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是头脑里的一个大概印象。他们缺少对文章内涵的深刻认识,缺少对那段历史的真切感受,因此在思想上也就缺少了对这个标题内容的认知。很多教师在讲这篇新闻稿时,都能注意到本文作为新闻稿的特点,会讲到结构、语言、细节、作者的感情方面的内容,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感情能力的拓展和延伸。教学结束后,学生脑子里也许只留下了一个外国人写了一篇关于奥斯维辛的新闻稿并获奖的事件,仅此而已。很少有学生会想:“那么多人都写过奥斯维辛,为什么只有这篇作品获了奖?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

奥斯维辛,不仅是一个地域名称,它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它背负着的是一段惨无人道的历史,是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多重意义标题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因此,深入了解奥斯维辛,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文章中作者所描述的事件和他所运用的语言、语气、语调等手法,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为深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充分展示历史,震撼学生心灵

如果说文字资料是单调的呈现,那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纪录片、电影以及幸存者对那段经历的回忆等,让学生更加立体、更加形象地了解奥斯维辛。例如,纪录片《奥斯维辛集中营》,电影阿伦·雷乃导演的《夜与雾》、克罗德·朗兹曼导演的《浩劫》、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蒂姆·尼尔森编导的《灰色地带》等,这些纪录片和电影知识的补充,能够丰富学生的大脑,充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对这篇新闻稿所描述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片段播放给学生。例如,播放一些幸存者的叙述:有一位名叫科尔的老妇人在说起他们被解救时,说:“我们不敢相信真正自由了,所以在大闸门处不断踏出去又走回来,不会因踏出闸门而被枪杀,对我来说这是自由的最真实感受。”这是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感受。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曾被关押在那里的人对自由的渴望但却又不敢想象的希冀。这样,从文章到图像,到视频,到真人的现身说法,把那段历史进行了充分的还原和重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和思想。

三、回归文章本意,联系现实,培养学生情感

以对标题内涵的掌握和对视频资料的理解为基础,结合文章中的字词、句、段和作者的情感,学生就能较容易理解文章了。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即每年的1月27日,让学生感受世界人民对奥斯维辛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其相关资料,使历史和现实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当学生切身体会、深入感受着文章所带给他们的震撼和作者在平静地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之后,再引领他们记住历史的惨痛教训,倡导世界和平。让学生回顾一下同一历史时期,在我国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和日本对此事件的否认态度和不良行为,以及“我国把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国家决定。学生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明鉴未来。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如此。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他们的心灵才能成长,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意趣培养研究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