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型城镇化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延伸

2015-08-05王枫云陈嘉俊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城市化

王枫云+陈嘉俊

导读: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度化、自由贸易区布局系统化,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目前尤其需要做好中国国内沿线关键节点城市的建设,通过国内沿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向外延伸。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它能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而当前,尤其需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主要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2]的城镇化发展,通过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相关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向外延伸。

而新型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3]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包括如下五方面内容。

一、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资源消耗占用的减量化,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带动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可以说,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如同“火车头”,牵引新型城镇化前进。[4]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就要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的空间集聚,加快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发展有其演进的自身规律,一般都是从农业向工业、第三产业逐步演进,演进的过程也伴随着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城镇化的过程本身也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指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一座城市的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是由城市的产业功能决定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柱,是城市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5]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为此,我们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要大力引进、吸收、发展高新、高效的支柱型产业,培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摒弃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的重化工产业及从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低附加值的产业,引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城市通过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等高质量、高水平的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缓解第二产业在结构调整、价格波动、资源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波动;三是要积极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并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以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由发展中的城市取向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也就是说,要由原来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内涵,包括统筹城乡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要求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通过城乡之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减缓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格局;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快地实现“城乡机会平等、公共服务均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新局面,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6]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不能以剥夺农民的权益为代价。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带动农民共享城镇化的成果,全面实现农民市民化,[7]使进入城市就业定居生活的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享受同等待遇,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民市民化不仅仅表现在户籍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附属在户籍背后的诸如住房、就业、社保、医疗和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待遇的市民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系统。

三、以空间合理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为特征

新型城镇化不仅强调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更加注重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布局上的衔接与协调。这样,既可以避免城乡空间布局上的断裂与失衡,又可以培育农村的发展活力,从而有利于城乡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城乡良性互动。[8]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在城市布局上,反对空间无序蔓延,坚决放弃“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按照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城市建设人均用地指标,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防止中心城区不断向外过度扩张,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紧凑型”发展,促进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共同繁荣,努力推动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发展与治理结构。

此外,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城镇化必须坚持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类资源。这就要求:首先,要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制定项目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做好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大量占用土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充分利用。[9]其次,要积极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做到“地尽其力”。第三,要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防止盲目征用土地,支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做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支持开发和推广节约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限制高能耗、高物耗的产品生产,降低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消耗;引导居民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优惠政策。

四、以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稳定为标尺

城镇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把非城市地域从一个自然调节系统,逐步转变为一个人工调节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惟有保持城市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平衡,才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0]因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原则,把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走环境友好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建设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和宜居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来讲,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通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安全,建立健全城市生态平衡体系。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内城市在发展中,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着力减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城市,实现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处。[11]

同时,新型城镇化要求把城市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社会利益矛盾的调和,谋求社会和谐与公平,防止社会不公和两极分化,实现城市包容性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共享发展的成果。[12]因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着眼于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重点解决好城市征地拆迁中的利益调整、进城农民工的管理服务等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使全体人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五、以城市功能全方位完善为目标

城市功能完善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凸显城市的基本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城市的个性,形成城市的特色。为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一是要加快推进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垃圾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城市社会事业设施的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能力,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二是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城市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为广大居民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要优化居住和生活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加大城镇住房保障工作力度,构建合理的公有出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供应机制,降低城市居民居住成本和生活成本,切实缓解居民“住房难”问题。四是要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旧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努力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13]

说明: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城市成长管理中政府工具的选择与应用研究”(11YJA63012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我国城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职能转移中的激励型行政引导模式研究”(GD14CZZ01);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广州大学“创新强校工程”人文社科类平台项目)“广东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全面质量管理研究”(2014WTSCX05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创新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人民网,2013-09-09[2015-06-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907/c1024-22840801.html.

[2]肖明.海陆丝绸之路所辖省份或确定 沪鲁豫未纳入[EB/OL].21世纪经济报道,2013-12-18[2015-06-10].http://epaper.21so.com/html/2013-12/18/content_86564.htm?div=-1.

[3]罗宏斌.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内涵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与意义[J].杭州,2010(8).

[4]庞亚君.踏上新型城市化新征程[J].浙江经济,2012(13).

[5]《中国发展报告》课题组.新型城市化十大建言[J].西部大开发,2010(12).

[6]贾艳慧.新型城市化的意义和推进重点[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

[7]杨继瑞.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8]刘亭.理念创新和推进新型城市化[J].观察与思考,2012(5).

[9]黄升旗.我国新型城市化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6).

[10]郑世海.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J].宁波经济,2009(11).

[11]王鹤,尹来盛,冯邦彦.从传统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未来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3(1).

[12]张英洪.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几点思考[J].农业工程,2012(1).

[13]郑世海.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J].宁波经济,2009(11).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城市化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