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2015-08-04郭艳霞

教育界·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语文教育人文精神

郭艳霞

【摘 要】搞好语文教育离不开科学精神,然而当今的语文教育却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过了头,由此造成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的失落。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既要走科学之路,更要走人文之路。只有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语文教育才能走向良性发展,也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育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融合

在科学主义日渐盛行的今天,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语文,在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教师教案的撰写等方面确实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然而,当今的语文教育却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过了头,由此造成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的失落。作为母语的语文,承载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当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交锋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考虑一下:语文教育到底该走向何方。

一、科学精神的兴起

西方的科技发展道路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而中国在西方科学主义的引领下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转型。我们在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实惠的同时,对科学的痴迷和崇拜随之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科学在中国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原本具有浓郁的人文传统的知识分子在科学主义的大旗下也迷失了方向,忘却了自我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教育也走向了科学主义的道路,科学精神在教育领域占据着日益突出的位置。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功能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之间,重物质轻精神;在教育教学内容上,提倡专业化的知识和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效率为首要原则,重视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人文精神的失落及拯救

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上了科技强国的道路,随之我们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综合国力迅速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在取得这些令人欣喜的成就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学术等精神领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大冲击。以科学精神和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在我国逐渐崛起,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并迅速渗透到我们的文化、教育等精神领域。在科学精神的冲击下,语文教育也逐渐失去了其固有的人文精神。在此背景下,拯救人文精神、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

1993年6月,王晓明发表了《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一文,文章大力倡导在科学主义大潮中树立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首次在文学界提出了倡导人文精神的话题。1995年12月8日,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作了《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的报告。在报告中,季羡林先生阐述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强烈主张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这样一种思想:在教育学中,艺术永远高于科学,人文永远胜于科学。爱因斯坦也曾说:仅仅通过专业科学知识教育,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培养成为一种适用于社会的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把一个人培养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纵观语文教育,它承载着传承我们祖国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重任,要想最大效率发挥其作用,当然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但科学指导应该在人文精神为主导的范围内进行,而不应颠倒了主次,使得语文教育反而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然而,当科技浪潮突然袭来的时候,科学压倒一切,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科学中也迷失了自我,使得语文教育在科学与人文的碰撞中踟蹰不前。

三、在科学与人文中蹒跚的语文教育

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语文教育的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广大语文教师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希望,原本没有定法的语文教育开始向科学化的道路迈进。科学主义者认为,任何学科都有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只要掌握并遵循这些内在规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效益。科学主义者认为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他们试图寻找属于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律,并试图建构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他们认为:从设定语文教育目标到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再到选用语文教学方法等这一系列过程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模式,把目标教学模式作为改善当前语文教学无章可循局面的一剂良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育也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充满了勃勃生机。然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不同于机械式的制造、流水线式的生产,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认知过程无法代替人格养成,无法排斥情感体验。整齐划一的科学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学生鲜活的生命体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性特色,抑制了学生多样的创新能力,最终扼杀了语文教育的生命。

语文学科在本质上属于一门人文学科,然而,当今的语文教育在科学精神的冲击下,已失落了其作为人文学科应有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最终使得语文教育在科学与人文中蹒跚不前。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育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四、语文教育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语文教育离不开科学精神,更离不开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语文属于人文学科,科学精神最终是为实现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传承服务的。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表现也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制约,例如大的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教材的编写,小的方面单元知识的排列、课后习题的组合等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需要科学精神的制约。同时,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新的教育模式的借鉴以及心理学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等问题,也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引。

“科技以人为本”曾经是一句流行甚广的经典广告语,由此可以看出,在高科技日渐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并没有彻底分离,而是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融合状态。这其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并不常见。在科学技术使得我们的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它所引起的文化、学术、教育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危机,让我们逐渐明白在把握科学与人文二者关系时务必坚持适度原则,万不可只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只能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分离。

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人的发展,要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大旗下,语文教育正在回归其人文育人的本质功能,人文精神的回归让语文教育焕然一新。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感到更加欣慰的是,语文课程改革不只是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它也以更加严谨的科学精神来探讨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律;无论是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都力图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中,这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五、结语

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既要走科学之路,也要走人文之路,只有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语文教育才能走向良性发展,也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使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韩军. 限制科学主义 弘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习,1993(01).

[2]王晓明. 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3]林德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J].江海学刊,1998(04).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语文教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