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当下“巨国”国情

2015-08-03顾海兵

领导文萃 2015年13期
关键词:牛鼻子爬坡国情

顾海兵

经济是基础,是永恒的话题。然而如何讨论经济,如何讨论中国经济,这就需要科学的讨论,魔鬼在细节处。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似乎很多,考验挑战严峻。此时更需要理性、科学,更需要抓住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经济的定位、定格和定向。一般以为,中国的国情就是大国经济。但是这样的把脉很表象、很粗陋,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我们深入一层,就会发现,更精准的中国国情界定应该是“巨国”经济。基于人口、土地和经济水平,世界上的大国有40多个,但可称之为“巨国”的只有8个左右。基于对中国“巨国”经济视角可以看到:

因为“巨国”经济,所以东方不亮西方有亮。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近14亿,占世界20%;土地近千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更为肯定的是,中国经济规模早已位居世界老二,且未来6~10年,无论如何,中国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再看很多基础性实物产品产量,中国早已稳居老大,主要农产品都占世界1/4,煤炭、钢材都超过四成。体现现代化的发电量,去年超过5.6万亿度,远远超过美国的4万亿度。甚至,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巨国”也依旧有很大的回旋空间。

因为“巨国”经济,所以更加分散呈现梯度。对中国各省区市人均GDP比较,之间差距最大可达7倍;扣除直辖市,各省份之间的差距也超过3倍。东部高、西部低,城市高、乡村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差异以倍计,各地区所面临的泡沫、债务、出口、财政、环境、公平等问题的性质和程度是相当悬殊的,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城市群崛起,由此形成了分散的梯度经济,有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之别,虽然带来了不均衡,但避免或减少了经济共振,在总量上比较稳定。由此,中国的地区关系更像是“亚国家”关系、“准国家”关系,任何一刀切的视角、分析、概括、政策都是很难科学的。也许地方的更大自治更符合实际,不应该是不了解情况的有权、了解情况的无权。

因为“巨国”经济,所以转轨要慢,欲速不达。理论上,市场经济已经取代计划经济,但实际转轨远未完成,政府集权依旧严重,突出标志就是审批,对要素(土地、资金、干部)的控制,市场化远没有完成。如果说要爬坡过坎,本质上就是市场化这道坎,其他问题大体是爬坡。中国改革还未过大关,总体市场化度在50%左右,且南高北低相当分化,不能说建成了基本的市场经济。由此,“巨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考虑到已经市场化的50%比将要市场化的后30%难度要低,今后的转轨更加艰难,绝不是一次过坎,要过多次坎,欲速不稳、不达,仇和式的做法不可取。这一过程也许还要持续30~50年。

基于“巨国”经济的本质,对中国经济可以做复杂的分析,但更需要做简单直白的分析,可谓快刀斩乱麻。因为“巨国”经济,所以就有很强的“可维持性”,日子难过年年过,不必悲观不宜乐观,无所谓哪一年是关键、哪一年不是关键。淡定从容,龟兔赛跑,问题永存,不为任何局部群体左右;智慧在民间,依旧过日子。让我们面带微笑从容爬坡、从容过坎吧。

猜你喜欢

牛鼻子爬坡国情
奇怪的牛鼻子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家国情 诗词魂
爬坡过坎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我国防腐木进口又现平稳“爬坡”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牵住“三医联动”的牛鼻子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