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煎煮法提取卷叶贝母组培物总生物碱研究

2015-08-01王跃华徐恩琴郭翠平王晓蓉

关键词:卷叶贝母汤剂

王跃华,徐恩琴,郭翠平,梅 英,刘 涛,王晓蓉

(1.成都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16;2.成都恩威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 言

我国已有悠久煎煮中草药的历史,汤药制剂有利于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其在临床和制品开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汤药制剂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以单味中药干浸膏颗粒取代药材饮片配方,而水煎煮法正是提取药材浸膏和实现药材浸膏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利用生物技术快速生产的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和散结消痈功效的卷叶贝母组培物[1].而在卷叶贝母组培物的提取过程中未见有用水煎煮法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的报道,对此,本实验考查了提取材料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卷叶贝母组培物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样 品.

实验所用样品包括:卷叶贝母组培物由成都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生产;贝母素乙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1-200608).

1.1.2 药品与试剂.

实验所用的三氯甲烷、邻苯二甲酸氢甲、溴甲酚绿、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钾等药品均为分析纯,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1.1.3 仪 器.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UV-210A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DHG-9141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S-6KH 型电子天平(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电子万用炉、粉碎机和药典筛等.

1.2 方 法

1.2.1 提取实验方法.

将已干燥的卷叶贝母组培物粉碎成不同大小后,分别各称取5 g 于烧杯中加水煎煮,开始用大火(武火)煎煮,沸腾后改用小火(文火)煎煮[2-3].本实验煎煮次数由“头煎”和“二煎”两次组成,每次煎煮完毕都需趁热分离出滤液,两次滤液混合后获得提取液;提取液经萃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

1.2.2 标准曲线确定.

精密称取贝母素乙2.6 mg 于100 mL 容量瓶中,氯仿溶解并加至刻度,制得浓度为26 μg·mL-1的溶液.精密吸取该溶液1、2、4、6、8 mL,分别置于60 mL 分液漏斗中,加氯仿8 mL,pH 值为5 的缓冲溶液(0.2 mol·L-1邻苯二甲酸氢甲溶液25 mL.0.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11.8 mL 混匀制得)5 mL.溴麝香草酚兰溶液(溴麝香草酚兰0.3 g 溶于1 mol·L-1NaOH 5 mL 中,加水稀释至1 000 mL 制得)2 mL,剧烈振摇,静置5 min;氯仿层经干燥滤纸过滤,以氯仿为空白,在412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线[4],其方程为,A=0.0443C+0.0084,n=5,r=0.9994.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大小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分别称取粉碎为不同大小的卷叶贝母组培物A1、A2、A3、A4 和A5 各5 g 于烧杯中,“头煎”加水300 mL 水浸泡50 min 后,放在电炉上先用武火煮沸3 min 后,再用文火慢熬40 min,煎煮完毕后,放置于转速为8 000 r/min 的离心机中趁热离心10 min,通过离心增加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分离出滤液[5].“二煎”不经浸泡,直接加水300 mL 进行煎煮.将两次煎煮滤液混合后获得提取,然后将所得提取液浓缩为25 mL 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12 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出总生物碱含量,实验重复3 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煎煮材料大小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由表1 可见,采用不同大小的卷叶贝母组培物材料进行煎煮提取,最后测得的总生物碱含量都有所不同.选择A3 即煎煮材料为245 μm 大小时提取的组培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最高0.1433%,而以A5 即煎煮材料为833 μm 大小时提取的组培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最低仅为0.1101%,这是由于提取材料的体积越大,其比表面积就越小,即与溶媒的接触面积也就相对变小,从而使得细胞中的生物碱析出量也就减少.但是,提取材料也并非是的体积越小越好,如A1 即煎煮材料为165 μm 大小时提取的组培物材料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也较低为0.1267%,这主要是由于卷叶贝母组培物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粒,当采用体积过小的组培材料进行煎煮时,大量糊化的淀粉粒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6],最终导致提取的总生物碱含量下降.

2.2 浸泡时间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中药材通常都是经过简单干燥加工的,多数药材在使用时,若不事先采用水浸泡而直接采用高温煎煮,常会造成药材表面蛋白质的固化和细胞中淀粉的糊化,从而阻塞药材的毛细管孔隙,进而影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煎出[7].本实验分别采取将卷叶贝母组培物的提取材料用水浸泡30、40、50、60 和70 min,其编号设定为B1、B2、B3、B4 和B5,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浸泡时间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采用不同的浸泡时间,其最终测得的总生物碱含量也是不一样的.实验中,浸泡了50 min 的B3 卷叶贝母组培物材料,其煎煮出的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1469%,而B1 和B2 分别为浸泡了30 min 和40 min,其煎煮出来的总生物碱都比B3低.这是由于采用较短时间浸泡的煎煮材料,因药材细胞并未完全吸水膨胀,从而使得细胞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解并渗出细胞外,结果煎煮后的得率及其有效成分提取量均较低[8].但是,浸泡时间过久,会使得药材细胞中大量的非提取成分也浸提出来,影响煎煮材料中生物碱分离纯化,最终导致提取的总生物碱含量下降,例如B4、B5.

2.3 煎煮时间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本实验用武火煮沸3 min 后,再分别采用文火煎煮20、30、40、50 和60 min,其编号设定为C1、C2、C3、C4 和C5,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煎煮时间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随着煎煮时间由20 min 到60 min的逐渐增加,其提取的生物碱含量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煎煮时间从20 min 增加到40 min的时间段内,其生物碱含量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即以煎煮40 min 的C3 溶出的生物碱量最多,为0.1469%;但当煎煮时间进一步增长到C4 的50 min和C5 的60 min 时,其测得溶出的生物碱含量并没有进一步的增高,而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如煎煮时间过长,则会破坏或散失掉药物中的某些成分[9].另外,卷叶贝母组培物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粒,煎煮时间过长会使得淀粉粒严重糊化,从而影响其生物碱的分离提取,但是如果药材煎煮时间过短,药材中的多数成分又不易完全溶出[10].因此,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对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重要意义.

3 讨 论

中医的汤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汤剂能很好地满足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需要,又具有吸收快、疗效高的优越性,故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11].但患者普遍缺乏汤剂煎煮的基础知识,常因汤剂煎煮不当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12].本实验着重研究了煎煮药物材料的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长短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的影响,以探寻一条合理规范的中药煎煮方法.此不仅对节约原料、提高临床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实现中医现代化、标准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王跃华.川贝母叶高效诱导愈伤组织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74-1375.

[2]胡应权.黄芩苷提取工艺的改进[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2):21-23.

[3]郭祥云.浅谈中药煎煮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9(2):18-21.

[4]王跃华.川贝母不同部位外植体对鳞茎再生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0-23.

[5]张波,张殿珏.利用煎药机改进传统中药熬制工艺的做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5,25(5):57-58.

[6]蔡卓星.煎煮法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操作方法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6,23:63-64.

[7]贺广华.中药的剂量与煎煮[J].职业与健康,1997,13(2):57-58.

[8]金玉琴.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10(20):15-18.

[9]梁维安,张淼.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改进的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106-108.

[10]杨蓉,郑虎占.中药煎煮法的现代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科学,2012,9(2):17-19.

[11]徐东宁.汤剂煎煮法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药研究,1997,8(5):62-65.

[12]王力智,刘冰.中药煎剂药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间关系的实验探讨[J].中国药房,1997,8(2):94-95.

猜你喜欢

卷叶贝母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辣椒卷叶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王莹作品赏析
卷叶象鼻虫的树叶摇篮
言采其蝱说贝母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