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5-08-01沈露萍黄华兴吴智鹏储嘉慧袁婷朱道宇李普肇毅陈涛邵鹏飞王雪静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京00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生活质量

沈露萍黄华兴吴智鹏储嘉慧袁 婷朱道宇李 普肇 毅陈 涛邵鹏飞王雪静秦 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京 009);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沈露萍1, 2黄华兴2吴智鹏2储嘉慧2袁 婷2朱道宇2李 普1肇 毅2陈 涛2邵鹏飞1王雪静1秦 超1*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京 210029); 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7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采用焦虑状态-特质评分问卷(the Stata-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进行焦虑评估;实验组在其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在术后一个月,对两组采用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 FACT-P)问卷,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的STAI及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FACT-P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情感状况的分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术后生活质量。在手术前根据焦虑评分状况制定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期间; 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差异。欧美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肿瘤的首位,而在亚洲国家其发病率较低,约为5/10万 。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 2]。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前列腺癌根治术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在倡导生物-社会-心理新医学模式的形势下,重视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围手术期接受心理干预与未干预的患者在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评估和相关性分析,评价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适当的心理治疗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

资料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7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9±6)岁,体质量(65±13)kg,体质量指数(BMI) 为(26±5)。Gleason评分、TNM分期等均适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手术。排除标准: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有认知功能障碍和存在严重的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

二、评估方法

术前1d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焦虑进行评估。焦虑评分采用焦虑状态-特质评分问卷(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3],问卷分为焦虑状态评分及焦虑特质评分两部分,分值为40~9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状态或焦虑特质越明显。

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采用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 FACT-P)问卷[4, 5],对107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生活状况、与医生关系及前列腺癌特异生活质量(PCS)。41个问题用0~4分回答:“0分”表示根本不,“1分”表示有一点,“2分”表示有一些,“3分”表示有很多,“4分”表示非常多,之后进行统计记录总和。

三、实验组心理干预

实验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三方面:(1)术前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相关的前列腺癌病情及具体治疗方案,介绍前列腺癌根治术可能的并发症如尿漏、尿控方面的问题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并讲解其他术后恢复满意的患者治疗经过,解除患者对该术式的恐惧感,减少术前焦虑抑郁等不利于术后康复的不良情绪。(2)术后心理干预:患者手术麻醉恢复后,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积极配合术后的康复;当患者出现尿控等问题时,结合术前的讲解内容向其强调术后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功能的恢复,树立其治疗的信心。(3)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努力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增加其安全感与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前STAI评分关系,术后的FACT-P评分关系以及术后FACT-P问卷中的各个单项的评分关系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术前焦虑评分

表1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TNM分期情况。实验组中52例患者的Gleason评分6分10例、7分26例、8分16例,T2a期23例、T2b期29例;对照组55例患者中Gleason评分6分9例、7分28例、8分8例,T2a期21例、T2b期31例。经统计学分析可见两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术前焦虑评估,实验组STAI为(59.8±6.7)分,对照组STAI为(60.7±6.9)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及术前焦虑评分比较

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中,实验组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总和为64.0±9.4,对照组55例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总和为67.0±8.0。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要高(表2)。其中,两组情感状况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会/家庭状况的分数平均值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有较大差距,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项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2)。

表2 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x±sxs)

讨 论

本研究采用的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P)问卷[2]是由前列腺癌特异生活质量(PSC)加入一般肿瘤治疗的生活质量(FACT-G)评估所形成的。sper等在1989年首先采用FACT-G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测评,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其确有可靠性和准确性[6]。FACT-P从关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生活状况、与医生相互信任的关系和前列腺癌特异的状况6个方面考察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反映患者的恢复情况,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生活质量是对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的主观评估,是患者对现在机体功能水平与他们理想水平相比较后作出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有完成每天正常生活的能力,能反映出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否良好。第二,患者对自身功能及控制疾病或有关症状结果的满意程度。

本研究中,由表1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的Gleason评分、术后TNM(pTNM)分期均类似;术前焦虑评分分别为59.8±6.7和60.7± .9,与郑晓华等在818例正常人群中所测得的均值9.31±8.66相比[7]分值较大,说明两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焦虑均比较严重。两组术前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对实验组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后,两组的术后FACT-P的评分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 <0.05),且由评分显示,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要高,提示本研究中在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之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实验组中3例早期尿失禁患者的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中2例术后早期尿失禁患者,提示加强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并不会惊慌失措,对通过术后康复训练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具有信心。

进一步对FACT-P问卷的各个单项评分进行分别比较,评价患者术后在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等方面的恢复状况,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生活状况相近,实验组略优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的情感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这是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样本在治疗前具有类似的病情,且接受的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案,保证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单独研究术前干预与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提高本研究的准确性。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身体生理性和功能性的恢复情况相近,而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预防的认识程度不同,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会明显影响患者情感和心态,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当然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国外文献报道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均可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8, 9]。

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主要对患者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术后康复的指导,有助于患者在情感上的恢复,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和积极乐观的的生活态度。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对疾病、恢复治疗以及未来的生活有更积极的心态,这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也有利于家庭和谐,同时消除了患者的沮丧消极心理,对患者术后配合后续治疗,按时随访都大有裨益。因此,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结 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为了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及心理的恢复健康,促进患者家庭的和谐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应根据焦虑评分状况在术前积极地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加强患者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交流,这对临床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孙杰, 黄旭元.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3; 17(1): 58-62

2 王云炎, 单玉喜. 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5; 19(2): 59-62

3 Van den Bergh RC, Essink-Bot ML, Roobol MJ, et al. Do anxiety and distress increase during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low risk prostate cancer? J Urol 2010; 183(5): 1786-1791

4 Victorson DE, Beaumont JL, Rosenbloom SK, et al. Effi cient assessment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mptoms in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the NCCN/FACT-P Symptom Index. Psychooncology 2011; 20(9): 977-983

5 John WS. Expanding the defi nition of quality of life for prostate cancer. Cancer 1993; 71(3 Suppl): 1078-1082

6 Esper P, Mo F, Chodak G, et al.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using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 instrument. Urology 1997; 50(6): 920-928

7 郑晓华, 方洪亮, 赵慧俐. 手术及内窥镜检查的焦虑问题. 中华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4): 162-163

8 Melmed GY, Kwan L, Reid K, et al. Quality of life at the end of life: trend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Urology 2002; 59(1): 103-109

9 Daubenmier JJ, Weidner G, Marlin R, et al. Lifestyl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managed with active surveillance. Urology 2006; 67(1): 125-130

(2014-11-20收稿)

**通讯作者, E-mail: qinchao@njmu.edu.cn

doi:10.3969/j.issn.1008-0848.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R737.25

*基金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998,81201571);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12030Z, 201310312026Z)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n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fter

Shen Luping1,2, Huang Huaxing2, Wu Zhipeng2, Chu Jiahui2, Yuan Ting2, Zhu Daoyu2, Li Pu1, Zhao Yi2, Chen Tao2, Shao Pengfei1, Wang Xuejing1, Qin Chao1*
1.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2.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Qin Chao, E-mail: qinchao@njmu.edu.cn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in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Methodsthods A total of 107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radical prostatectom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Stata-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were completed before the surgery.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inven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To investigat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 (FACT-P) were accomplished a month after the surge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I and FACT-P was analyzed. Results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TAI and other preoperative index (P>0.05), whereas an obviously statistic difference after psychological invention (P<0.05).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especially in the score of emotional situation(P<0.05). Conclusionusio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vention may contribute to postoperative lif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Psychological invention of patients before the surgery should b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core of STAI,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covery.

Key wordsords intraoperative period; quality of life; mental intervention; prostatic neoplasms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生活质量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