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东生 小儿科成就大事业

2015-07-31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5年9期
关键词:儿科科室病房

李菡丹

今年5月份对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重建儿科病房10周年,也是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建院11周年。2004年,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这在当时是北京市卫计委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医疗资源的调整、布局,方便新城居民就诊,减少城市核心区大医院的压力,缩短病人看病的时间、节省看病成本。而北京同仁医院作为改革试点是第一家在郊区建立分院的市属医院。

2005年5月,百年同仁的儿科在历经辉煌、平淡、萎缩之后重新开放病房,成立了北京同仁医院妇儿中心,地点就在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黄东生即在此时加盟北京同仁医院,主持建立了儿科病房,招贤纳士,敞开胸怀办科室,不仅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为全国各地的小患者都带去了福音。

如今,10年过去了,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在市属综合医院儿科中病房住院人数最多,专业特点明显,医患关系和谐。坐在办公室里,身穿白大衣,带金丝边眼镜的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黄东生认真、平和地向记者讲述这10年来北京同仁医院儿科的巨大变化,他说:“百年同仁,精诚勤和。10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始终以一颗创业、关爱、仁和之心迎接每一位小患者,为他们营造家的氛围,带去爱的温暖。”

以创业的心再出发

在加盟北京同仁医院之前,黄东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称301医院)儿科行政副主任。2005年,正值军队大裁军之时,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院长找到已是正团级的黄东生,希望他能考虑来这里出任儿科主任,协助北京同仁医院重振儿科的辉煌。

“当时解放军总医院每年都有转业指标,如果我不转业,科室里就得有年轻人转业,甚至有的刚刚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就面临转业,而他们因为年轻,在业内还没有知名度和影响力,转业后的去处多数是回原籍,而我和他们不一样,我转业后还可以继续留在北京,还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去处。所以我决定转业,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黄东生坦诚地说。

带着美好的愿景,黄东生毅然脱下军装,打点行囊,于4月12日只身来到了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回首10年前,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位于大兴区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今非昔比,那时非常荒凉,人烟稀少,如果打车,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路怎么走。虽然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还处于筹备期,但是可以想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来这里看病的患者将会少得可怜。”

第一天上班,儿科病房只有三个人,黄东生、娜琪两位医生和秘书阴伟。看到空荡荡的办公室,他从领桌椅、电脑、办公用品开始筹建北京同仁医院妇儿中心,一边配设备,一边招聘医护人员,经过短短不到20天的紧张筹备,5月8日,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儿科病房正式开门迎接患者。两个月后科室就达到满负荷运转,并持续至今。

黄东生形容那时自己的心态是“创业的心态”,然而,创业的路是艰难的。“在这之前,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只剩下西区的门诊在勉强维系,病房已关闭5年之久,亦庄院区成立后,将儿科病房设立在这里,同时也设有门诊。成立之初,我们就面临着几大困境:一是学科的方向要重新规划,二是运作的模式有待摸索,三是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仅27岁,急需培训,四是前来就诊的患儿数量少。”黄东生坦言,综合医院的儿科发展难,在郊区发展就更难。

充分分析了难点所在,黄东生开始一步一步探索,一点一滴发展。他加强了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树立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是一家人”的服务理念,确定了重点专业方向以他本人擅长的血液肿瘤为主,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思路,借自己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20余年的资源优势,借百年同仁在眼耳鼻喉科的医疗力量,借团队协作的和谐精神,发展儿科,发展亦庄院区,发展北京同仁医院。

他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中心,在一个月之内就建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我和医护人员都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发表文章,宣传我们的理念。患者少,我们就从其他医院治不了的晚期肿瘤患者开始救治……”

“我们把病人当客人,传达一种情感,表达一份爱意,孩子们高兴,家长们安慰。”他给记者举例,曾经有一位从解放军总医院转院过来的白血病患儿,当时他已经合并感染,情况非常危急,是从外省农村来北京就医的,家庭非常困难,黄东生知道后索性亲自开车去接患儿及家属来亦庄院区。在路上,患儿几次呕吐到车里,黄东生没有丝毫埋怨,一路上开导患儿家属,到医院后立即展开紧急救治,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黄东生和他的团队在奋斗中逐渐走向成熟。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心中始终有爱的黄东生是江西宜春人,生长于工人家庭的他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不努力付出就没有未来,所以小小年纪的他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1年高考时更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第一军医大学。

回想30多年前,黄东生感慨,“刚到学校报到时,正值第一军医大学刚刚搬迁至广州梅花园,学校连大门都没建好,教室也没有,学生就在食堂上课。我们学习、军训和劳动兼顾,与工人一起为学校修建校舍。”

虽然生活单调枯燥,但是这一切对于黄东生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他在书本中找到了乐趣。慢慢地,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喜欢上了解剖学,立志当一名外科军医。他笑言这归结于“解剖学和我儿时喜欢的物理、机械有相似之处”。

5年的军校生活很快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临近毕业时,黄东生还没有完整地看看广州市容市貌,也不会说一句广东话,然而这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遗憾。相反,他这位团支部副书记、革命军人俱乐部副主任从学生中脱颖而出,被选派到解放军总医院实习一年。“在大学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军队的纪律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更激励我要好好当一名军医。当时全国有四所军医大学,每所军医大学只有10个名额到解放军总医院实习。我很幸运。”

当黄东生背着行囊站到解放军总医院的大门口时,他在兴奋之余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所全军最好的医院里学有所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医。在实习期间,黄东生等40名实习生被安排到内外妇儿各个科室轮转,在每一个科室,他都认真学习,进步很快。待实习期结束时,他已被解放军总医院看好留下。“我校10名实习生最后只留下三四名,我真的很幸运。”

从宜春到广州,再到北京,黄东生离梦想越来越近。幸运、机会从来都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他称自己的每一步都很幸运,而这何尝不是他努力求索、认真付出的结果?

1986年大学毕业后,黄东生正式来解放军总医院报道。然而,此时其他几名被分配来的学生已经选择了科室,他心仪的外科早已人满,为了当一名临床医生他只得选择了儿科。黄东生直言:“可以说直到今天,医学院里的学生都没有多少喜欢从事儿科的,因为儿科意味着‘哑科’,患者年龄小,绝大部分病情都要靠医生的看、听、摸以及仪器检查来判断,难度非常大。而且儿科医生的薪水相对低,风险大,医患矛盾大。”

黄东生这样给自己打气:“我能为军人的子女治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就等于为军队做出了贡献吗?”

小儿科里的大专家

刚参加工作,黄东生先在儿科病房小儿先心组担任住院医师一年多,后到血液组工作了半年,就被派到了门诊。“我有时值夜班一个人看130多位小患者。那段时间特别锻炼人。”他笑着说,那段时间把自己小时候没得的病都得了,都是被小患者传染的。

黄东生的进步很快。然而,伴随工作的逐步开展,医学的不断进步,他发觉了自身的不足,决心在儿科领域继续深造,潜心研究。1993年他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洛杉矶儿童医院进修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他一再强调,“在美国学习进修期间,我开阔了视野,不仅学习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看到了舒适的就医环境,而且还收获了他们的服务理念,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并影响我至今。医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与患者并肩同行的使者,患者前来就医,是对我们的信任与托付,医生应怀有感恩的心为患者服务,是他们给医生提供了工作岗位,养家糊口。”都说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但在黄东生看来,只要医护人员的心态改变,就一切都好办了。

直到2005年离开解放军总医院,黄东生一直在医院小儿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行政副主任。从事多年的儿科,他深知,“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要对每一个学科都有所了解,不能不专,也不能太专,所以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很难成为专家,但要有自己的特点。”

黄东生本人就是这样一位有特点的儿科专家。他还身兼多职,是解放军总医院学科带头人工程首批入选者,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者,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项……

谈及北京同仁医院儿科10年来的发展,黄东生欣慰地介绍道,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是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及保健等任务的临床科室,同时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点,目前展开床位66张(包括3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室),全科现有在职工作人员85人,加上返聘专家及研究生等全科100余人,他们在儿科不同领域都有较高的造诣。

“作为综合科室,我们除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外,重点从事血液病及肿瘤、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儿童保健专业。科室病房设置血液肿瘤组、RB中心、新生儿组、常见病组,门诊设置儿童保健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组、脑潜能开发组、心理咨询组。年门急诊量12万余人次,住院3300余人次,近3年床位使用率均超过100%。”

在经历了创业期、稳定期,黄东生称,目前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已经进入持续发展期,正由传统的单一医疗模式,向医疗、保健、康复三位一体新的医疗模式方向发展,亦庄院区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动工,他期待未来有更大的空间,为更多的患儿服务,同时他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机构关注这些患有大病重病的患儿,共同书写大爱,温暖人心。

责任编辑 梁伟

猜你喜欢

儿科科室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最难办事科室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病房
便宜的病房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