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5-07-31艾长良范学峰陈晓芳

当代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颌面

艾长良 范学峰 陈晓芳

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艾长良 范学峰 陈晓芳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口腔颌面部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2组(n=45),术后镇痛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单用非甾体类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治疗优良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5.6%,对照组为7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后疼痛治疗中,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疼痛治疗;非甾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是口腔颌面术后疼痛的主要部位[1],与其他手术相比,口腔颌面术后疼痛相对轻微,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的口腔颌面手术,术后疼痛治疗都采用弱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即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自控镇痛应用较少[2-3]。为了解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45例口腔颌面术后患者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口腔颌面部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9~78岁,平均(45.1±3.5)岁。手术原因:肿瘤21例(舌癌、造釉细胞瘤、颌骨囊肿、恶性色素瘤、上颌窦癌等),面部骨折31例(颧骨骨折、颧弓骨折、颌骨骨折等),颞下颌关节病24例,颌面畸形14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腭裂、小颌畸形等)。所有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Ⅱ级,术前均未长时间应用镇痛药,术后均未应用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5),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肌注0.5mg阿托品、0.1g鲁米那,麻醉诱导药物为:2.0~2.5mg/kg异丙酚+ 5.0~6.0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静脉输注。行气管插管,应用芬太尼、异丙酚、安氟醚吸入进行麻醉维持。手术开始时,使用普鲁卡因(0.25%)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在插管后应用10~15mg地塞米松静注,术毕追加5mg地塞米松。术后2h,肌注40mg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34),体质量30~45kg者,剂量调整为20~30mg。对照组仅在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方法、剂量与观察组相同),术中不应用地塞米松。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1d,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同时记录2组患者术后1d内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使用VAS法(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完全无痛计0分,最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计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优:0~2分;良:3~5分;可:6~8分;差:〉8分。缓解率=(总例数-差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12、24h的疼痛程度比较情况 观察组术后12、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12h、24h的VA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情况 观察组的疼痛治疗优良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5.6%,对照组为7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缓解率(%)观察组 45 26 10 7 2 80.0a 95.6a对照组 45 15 8 11 11 51.1 75.6

术后,对照组共有10例(22.2%)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腹泻、胃胀)5例,嗜睡2例、头痛2例、头晕1例;观察组有4例(8.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2例,头痛1例、嗜睡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疼痛治疗普遍采用非甾体类药物和弱吗啡类药物[4]。其中非甾体类药物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环氧化酶引起的前列腺素类物质、血栓烷形成,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所以该类药物能够发挥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虽然该药物的作用强度与剂量有明显关系,但同时也有最大值,作用强度并不会一直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大。非甾体类药物的作用类似于哌替啶和吗啡,其优点在于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5]。

口腔颌面手术后,患者口咽部的血痰较多,再加上手术操作造成的部分组织肿胀、缺损、下颌骨支撑无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术后疼痛治疗若应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从而使气道梗阻加重,加剧术后疼痛,引发各种疼痛并发症。在非甾体类药物中,酮咯酸氨丁三醇的镇痛作用最强,本次研究的2组患者均应用了酮咯酸氨丁三醇[6]。

由于口腔颌面手术后,颌面组织肿胀明显,加用糖皮质类激素,则有助于强化非甾体类药物的镇痛、抗炎作用[7]。从镇痛机制来看,地塞米松能够让血管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对炎性因子的激活、生成加以抑制,从而使炎性介质的释放量减少,保持溶酶体膜稳定性,对移动因子、趋化因子的炎性细胞作用加以抑制,以提高机体的炎性反应耐受度,同时降低炎症产生的细胞反应、血管反应[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观察组患者,在镇痛优良率、缓解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术后疼痛治疗中,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是理想的术后疼痛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1] 王延炳,姜晓红.非甾体抗炎药和传统阿片类药物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6):417-419.

[2] 周桂红.非甾体抗炎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42.

[3] 解志钢,张宁.双醋瑞因治疗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93-294.

[4] 沙志勇,赖路生.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5(30):389-390.

[5] 宋德富.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在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16(4):359-360.

[6] 许艳,张丰菊.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13(2):141-142.

[7] 申兴宏,向世迪.关注疼痛治疗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处理[J].当代医学,2009,14(2):193-194.

[8] 张念森.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北方药学,2013,11(2):189-191.

[9] 赖谋锋,胡锦芳,吴临友.非甾体抗炎药在我院门诊的应用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2):134-1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79

辽宁 118000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麻醉科 (艾长良 范学峰陈晓芳)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颌面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浅析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
颅颌面牵引成骨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