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下负压吸引与留置胃管治疗胆囊炎合并上腹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2015-07-31

当代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胃管胆囊炎白细胞

吴 静

胃镜下负压吸引与留置胃管治疗胆囊炎合并上腹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吴 静

目的 探讨胃镜下负压吸引与留置胃管治疗胆囊炎并上腹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胆囊炎并上腹痛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胃镜下负压吸引,对照组给予留置胃管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1h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24h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白细胞均有所下降,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的下降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使用胃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胆囊炎并上腹部疼痛比留置胃管治疗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负压吸引;胃镜;胃管;胆囊炎

胆囊炎并发上腹部疼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胆汁的流通不畅而使得胆囊或者胆管的压力逐渐升高,也可能合并有感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方面,无论采取手术还是保守治疗的方法,只要能够有效地改善胆囊或者胆管的引流通畅情况,使其压力降低,就可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从而为患者减轻痛苦[1-2]。本研究选择胆囊炎并上腹痛患者90例,其中45例采用胃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胆囊炎并上腹痛,同时与对照组的45例采取常规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比较,以观察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2月来花垣县民族中医院就诊的胆囊炎并上腹痛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1.25±4.8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0.68±5.01)岁。以上90例患者中,发病原因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8例,单纯性胆囊炎13例,胆囊结石以及肝胆管结石并有胆囊炎的有19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采用常规相同抗生素以及解痉药物阿托品的治疗。如果患者1h之内无好转现象,则给予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的内容相同。进镜之后,若患者胃内存在较多的食糜,则可以通过充气使其胃腔扩张,注意镜端要避开胃内食糜, 然后进入幽门直至十二指肠的降部,于距离幽门约8cm处,也就是胆总管于十二指肠的降部开口处,停留镜端,随后将负压吸引器启动(即启动电动吸痰机),吸引时间持续10min。在进行吸引期间内,如果镜面出现一片红色现象,则要注意及时暂停负压,并且改变镜头的位置进行重新吸引,当吸引完毕之后,拔镜之前要尽量抽空患者胃内的气体。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持续的胃肠减压治疗,当负压器内已经装满胃液或者气体时,则在排空之后再重新装上,应该注意的是要保持持续的吸引状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1h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具体标准为:(1)有效:上腹部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或者已经消失;(2)无效:患者上腹部疼痛无明显的改善。在治疗24h之后,观察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情况,并且记录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之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效果的比较 经过24h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白细胞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的下降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效果比较(×109/L)

2.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过1h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把胆囊炎分成急性与慢性2种,2种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的病变起源在胆囊黏膜充血发生水肿,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治疗,炎症会加重,进而可能导致胆汁的流通不畅,使胆囊内的压力不断增高,严重者则会继续发展至急性化脓性甚至坏死性胆囊炎;而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已经有报道显示,在急性发作的病例中,约有70%的胆囊内有结石的存在,一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胆管内的结石[3-4]。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右上腹的持续性疼痛,并有阵发性的加剧,该种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常伴有呻吟或者烦躁不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对于胆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进行治疗,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胆汁的通畅引流状态并去除病灶,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清除结石,达到治本目的。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成功与否,同术前充分的准备是密不可分的, 胆囊炎常合并有肝胆管的结石,伴有一系列的其他症状,例如黄疸、感染以及肝功能的损害等,给手术带来较大的风险,肝内胆管复杂的结构也为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以及治疗的不彻底性,同时胆囊切除术也有损伤胆管的危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h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24h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白细胞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的下降效果更显著(P<0.05)。

留置胃管进行持续地胃肠减压治疗,由于胃底黏膜吸附于胃管前端,堵塞胃管,负压小,容易被幽门阻挡等,使得留置胃管的减压效果不是很明显,很难达到迅速止痛和消炎的疗效[5]。而胃镜下负压吸引则可以产生较大的负压,同时其镜端深达胆总管十二指肠降部的开口处,与病灶距离较近,不容易吸附黏膜而造成管道的阻塞,将胆汁引流出来之后,胆管与胆囊内压力会发生迅速地下降,同时疼痛也随之缓解,并且混合在胆汁内大量致病菌也随胆汁排除,致病菌减少使炎症的程度也得到缓解,因此,胆汁引流后24h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会有明显的降低[6-7]。此外,持续的胃肠减压因胃管留置于胃内,对患者的咽喉和胃部产生持续的刺激,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眼部不适感等不良反应,而胃镜下负压吸引仅需要10min,所以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8]。

综上所述,使用胃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胆囊炎并上腹部疼痛比留置胃管治疗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许军,翟博,关英辉,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附647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6:511-513.

[2] 郭荣利,黄崑,梁松年,等.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1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1:1045,1047.

[3] 杨维建,李娟,汪佳明,等.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12:95-97.

[4] 吴绍峰,俞可克,甄茂川,等.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34:23-25.

[5] 张成武,赵大建,邹寿椿,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821-824.

[6] 林镇海,张炳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2:157-160.

[7] 苏罡.胃镜下负压吸引治疗胆囊炎并上腹痛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51.

[8] 王海生.腹腔镜手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1):110-1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68

湖南 414600 花垣县民族中医院(吴静)

猜你喜欢

胃管胆囊炎白细胞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白细胞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