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模式背景下的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15-07-29刘昌润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

刘昌润

摘 要: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无线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电子图书馆凭借其技术领先、信息资源丰富,易于查阅等优点,越来越得到读者们的欢迎。为了适应其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特点,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契合,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对基于传统背景下的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模式 电子图书馆 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21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业务操作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传统模式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而电子图书馆凭借其检索方便,信息量大,易于存储等众多优点,渐次受到读者欢迎。如何让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焕发新的活力,电子图书馆管理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有机结合,在传统模式背景下电子图书馆创新管理就凸显出重要。

1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与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博弈

(1)传统图书馆机械式的物本化管理模式传统图书馆是把文献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进行存储,然后供读者查阅、参考研究。其次图书馆被视为高校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其收藏专业文献,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探究的空间。传统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被单纯视为一个物本化的机械式规程。读者和馆员之间被认为是围绕这个实体结构来展开业务,最后在管理形式上忽略了人本化的中心结构。

(2)电子图书馆新颖的人本化管理模式。

当今高校对于电子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是众说纷纭,提出高科技数字化管理模式,也有提倡知识化结构全面的质量化管理模式,围绕信息技术研究。然而,在对比上述观点优势的同时更需要加强人本化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技术与人结合。传统图书馆以人为中心,读者是单向性接受信息,在电子图书馆,读者既是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提供者,信息不断膨胀。我国高校在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上应逐渐向人本化的模式迁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人性化,便利化,精确化的管理模式將在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将极大地扩大为读者服务的空间。

(3)电子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人本化的重要性。

图书馆在社会结构中是本着服务的态度供读者阅览和探究课题,采取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在人性化的管理下不仅可以让读者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到尊重,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内在求知欲望,而且极大地提高读者的便利性。譬如,建立无线电子图书馆系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检索信息。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工具,文献借阅逾期提示,文献推介,预约登记,预约文献返馆通知。建立图书馆论坛,促进双方互动和互信等。通过人文关怀,读者在求知过程中获得尊重,体验温馨的环境。在大学期间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图书馆的价值得以实现。

2 在传统背景下电子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存在人本化的主观主义

2.1 在人本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上存在单一的人本化主观主义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不能单一认识人本化。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馆员是读者与文献流通的桥梁,在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下也要考虑馆员的人本化。我国图书馆在人本化的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强调在管理工作中读者的人本化,要求馆员竭尽其能服务,而忽略了馆员的身心价值,在整个过程中自身价值不能充分发挥。馆员是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不能单一理解为服务,而忽略了人文关怀。在电子图书馆,信息量大,流动速度快,读者对信息更新要求更高,欲保证信息更新频率,有赖于馆员在网络后台的大量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的质量和一定的稳定性是电子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保证。不能简单聚焦“读者第一”“服务第一”而忽视将人本化全面落实到馆员身上。

2.2 传统背景下电子图书馆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下的相互补充

传统背景下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中一切以“读者第一”,由于是静态管理,通常表现 为“你不理书,书不理你”,文献因读者到图书馆的意愿的制约而使用效率低,仅仅开展借阅服务,而没有全面的人性化服务。电子图书馆具有远程性,非现场性和互动性,改变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被动型为主动型。通过研修室,学科研讨室,残疾人阅览室,培训室,休闲室,信息技术展示室等区位建设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高读者的体验,而这正是电子图书馆的短板,二者互补,全面实施电子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模式。

3 传统背景下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3.1 在传统的制度化模式下人本化要得到落实

一个先进的图书馆理念,不能被传统制度化管理模式限制其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在传统背景下的电子图书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为保障。把传统制度和创新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相结合,二者并非相互独立存在,而是扬长避短,既要以人本化为中心,又要以制度化辅佐。在围绕“以人为本”“服务读者”“关怀馆员”的工作中制度化管理要得到改善和创新,让其更好地围绕人本化管理理念来展开。在具体实施中充分体现这种改善和创新,在全面实现图书馆的价值中制度化和人本化管理模式不开或缺,是相互渗透的同时,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2 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激发馆员潜力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在设计上应改善馆员的工作环境,全面促进馆员的全面发展。图书馆的措施方案、管理目标等是通过馆员来实现的,只有全面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前台的服务必须后台强力支撑。读者和馆员并驾齐驱的管理理念并不矛盾,在管理模式上忽视了馆员的价值,“读者第一”会成为无水之源在电子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业绩数据,打破平均主义,激励馆员发挥潜力。

4 结语

在传统背景下的电子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本着以人为本,扩展“人”的内涵,实质为全面认识人本化的思想在管理模式中的体现,馆员是信息的处理者,处于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中心,管理上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电子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结合传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的线上和线下之长,吸引更多读者,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空间,给予学生更大学习信心,挖掘信息利用效率,实现图书馆的更高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雪娟.论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J].江南大学学报,2002(2):93-95.

[2] 李德玲.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5(5):69-70.

[3] 毕艳琴.浅析校园电子图书馆的管理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09(3):34-36.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
浅析基于价值链下的互联网+与传统商业模式
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浅议农民工群体流动党员管理的现存难题及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高中政治情境创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