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2015-07-29罗霁陈洁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罗霁 陈洁

摘 要:该文在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关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方式和方法、综合素质训练、毕业设计选题、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观点,并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其目的是为我国船舶行业培育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207-02

船舶与海洋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大连海事大学所特有的的优势专业之一,目的是培养不仅仅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研究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且还能够在船舶以及海洋结构物的相关部门从事相应的管理层面的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为了这一目标得以最终的实现,大连海事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上得到了一定的成果。

1 针对相关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

各个高校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相关的业务素质特别重视。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等课程主要体现学生的业务素质;公共基础课、人文类等课程主要体现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本文在方案的设计上则将对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侧重点。

为了实现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并且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把教师教学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课程体系作为核心部分[2]。各个高校要根据国内外析船舶与海洋工程教育的统一要求,明确人才目标定位,逐步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一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教学计划的形式来体现。该文通过对学校教学计划进行多次修改,设计出了能够使学生素质得到大大提高的方案,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四块:船舶设计、船体结构、船舶原理以及造船工艺类(图1)。

2 根据课程模块强化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加深学生理论认知以及相关知识巩固的一种有效方式,处于培育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平台。根据训练方式的特点,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3大类:造船工艺、计算机综合与业综合设计类。这3大类按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4个模块中。

(1)造船工艺类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改善相关的研究类实验项目,提高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2)计算机综合类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高级语言编程、应用软件开发、专业技能应用等环节。其中具体实验项目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相关技能训练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3]。

(3)专业综合设计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专业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项综合型的能力。部分课程进进行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将英语与专业课相结合。

教学计划实施时,学校可以对工程概论系列课程的传授,使学生对工程背景以及学科前沿方面的信息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开设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使学生基础能力得到提高,不断提高学校的专业教育质量,培育工程师熟练的专业能力[4]。本专业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实验实习环节,以此来达到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3 统筹安排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统筹协调课程与训练之间的关联,对授课内容以及具体实践模式进行合理设计,不断优化学校的授课内容,使之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考核标准和方法。对于相关专业课如船体制图[5]等课程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高学生增强对船体结构知识的掌握。使得毕业生就业后,很快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近年来,这种考核效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通过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存在单一的劣势,以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实行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增强学生面对问题的自信心,增强其钻研与竞争能力,以及敢为人先的主动精神。其具体的事实过程是将计算机实践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初、中、高。初级阶段主要将对单项应用问题的解决作为主要内容;中级阶段以应用软件二次开发为主;高级阶段以解决专业综合性问题为主。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上面的相关训练,实现了基础知识同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是素质和能力。其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勤奋、终生学习的习惯,从而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

5 毕业设计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其他相关院校相比,大连海事大学在毕业设计方面具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要求每一个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最一整条船进行设计,要求学生从船体方案的设计,甚至到整体的设计,从各个部分性能设计到主要图纸的绘制上都需要亲手做一遍。作为学生工作前一次实战演习。

毕业论文的选题,注意培养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模式、良好的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空间。使学生入职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毕业生为我校争得荣誉。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反馈来看,综合素质普遍高,能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快,动手能力强。

6 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

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有一套完善的专业技能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训练。在此项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航行实习是最具特色的教学,学生在南北方造船基地等专业区域的实习,使学生了解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沿、增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信心。

(2)在全国一流生产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3)形成船体结构类课程教育教学特色。由于专业特色,可以对学生进行在船厂进行讲课,使学生对船体的结构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认知,构造一种职业氛围,增强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使教学收到良好反应。

7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我校逐渐建立起了适合自身并且适合船舶行业发展的一套综合性的人才培育模式,从而满足船舶行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但是本研究仍然具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需求做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亚南,刘大路,孙风胜,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船海工程,2011(4):48-50.

[2] 程细得,袁萍.论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船海工程,2008(4):191-193.

[3] 冯佰威.“船舶CAD”课程教学模式的剖析与实践[J].船海工程,2008(4):207-

209.

[4] 王丽铮,袁萍,刘祖源.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船海工程,2008(4):150-152.

[5] 严谨,张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三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船海工程,2014(1):18-20.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