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必要性

2015-07-29陈安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清洁生产课程设置可持续发展

陈安伟

摘 要: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作为一种主动预防的环保策略,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该文在重点分析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课程设置主要集中于末端治理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主要战略逐渐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这一趋势,详细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容,论述了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清洁生产 环境类专业 可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5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因此,对环境专业学生的培养也主要侧重于污染治理。然而长期实践表明,仅仅靠污染治理这种被动的环境保护战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清洁生产改变了以往的污染物处理习惯思维,是一种主动的、预防式的环保策略,最早源于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并将其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在全国推行。目前,仍有许多环境保护相关岗位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清洁生产思想不甚了解,这也是清洁生产在我国推行困难、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类专业开设“清洁生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1 我国环境类专业现状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与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新兴学科,环境类专业逐渐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环境类专业,以培养消除或缓解环境污染的专业人才。

纵观各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尽管结合各学校自身的特色各有侧重,但由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差别不大,导致各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其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末端治理方面,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而关于污染预防的课程仅在部分专科院校和极少数的本科院校开设[1,2]。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这样的课程设置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其次,学生对污染治理的思路集中于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继续恶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仍有许多环境问题令人望而生畏,如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间转移等;第三,末端治理仅关注了环境污染问题,而忽略了资源危机,甚至为了减排污染物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第四,末端治理需要大量的投资,且这种投入对于大多数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领导来说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这是一般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许多地区仍存在偷排现象,污染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理念和政策也随之改变,逐步由末端治理转向污染预防,变被动为主动。这也要求环境专业的教育工作突出污染预防的重要性。清洁生产作为污染预防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应该也必须为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所掌握。

2 《清洁生产》概述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

任何生产过程都有非产品产出,即我们常说的废弃物,大多数企业对非产品产出或不重视或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生产过程物料流失、能源流失,甚至危害环境。末端治理并不关注生产过程,而是在已有的污染物的基础上采取治理措施。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环境治理思路,变被动为主动,以废物资源论、系统论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梳理和对标诊断,找出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高、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环节,并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清洁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4]。

2.1 清洁的投入

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是清洁生产的首要条件,指在产品生产中选择能被充分利用且产生较少废物和污染的原料和能源。强调两重意义:(1)是指能在生产过程中被充分利用;(2)是指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即原料和能源本身中不含有毒物质,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采用洁净燃煤技术、在工艺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改燃煤为天然气;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水力资源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2 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完善的管理,实现生产过程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主要体现在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的设备;避免产生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震动等;采用简单可靠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

2.3 清洁的产出

清洁的产品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功能实用的前提下还应考虑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有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等;产品功能和使用寿命合理,既容易使用又容易回收和循环再用,在使用过程中以及报废后不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包装合理。

3 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必要性

3.1 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味地、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附属产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为了保护环境停止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清洁生产巧妙地解决了环境与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从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设备、过程控制、人员、管理、废弃物、产品等生产相关的方方面面入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源,避免资源、能源的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不仅能实现减排污染物的目标,更能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效果。

因此,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5]。

3.2 拓宽学生的环保思路

传统的末端治理灌输给学生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考方式,学生面对着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物首先考虑的污染物本身,而不去关注污染物的来源及产生的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虽然达到了排放标准,却是治标不治本。在处理污染物时还需要额外增加资源能源消耗,也因此带来大量的经济投入,同时还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清洁生产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利用少量的经济投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见,与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有着明显的优势,无疑将成为更有效、更有竞争力的环保手段。

3.3 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各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差别不大,没有特色,企业在引进人才时只能更多的关注学校的知名度。且大多数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重点强调废水、废弃、废渣处理,而对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课程不够重视,此类专业课程设置不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范围[6]。在生产型企业中,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创造价值和利益的部门,因此不受重视,对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不高,一般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而在专业环保公司中,公司的资质和业务范围直接限定了员工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员工常年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熟能生巧,一个人可以轻松的负责多个项目,因此总体而言,人才的需求量不大。种种原因造成了普通院校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理想的局面。

开设清洁生产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新的就业渠道,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另一方面,就清洁生产本身而言,改变了以往搞环保就意味着大量资金投入的被动局面,提供了一种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环保方案,这样的方案必然是大多数客户更愿意接受的方案,而有能力做出这种方案的人则无疑会成为备受青睐的合作伙伴。此外,清洁生产涉及到方方面面,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企业,无论出于什么岗位,无论是否从事环境类工作,均可将清洁生产理念融会其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相信这样的人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拒之门外的。

4 结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危机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末端治理后,人们发现仅靠污染处理技术所能实现的环境改善十分有限。近年来,我国污染控制方式开始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但高校环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本科院校,仍然以末端治理技术为主,关于污染预防方面的专业课程鲜少涉及。推进清洁生产是实现污染预防的主要手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开设《清洁生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环境保护思路,培养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祝,皮科武,胡立新,等.以清洁生产为特色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92-94.

[2] 张军.不同类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J].高校讲坛,2010(13):522-5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Z].

[4] 高林霞,王梅,李祝.《清洁生产》课程在化工等专业开設的必要性[J].广州化工, 2013(12):238-239.

[5] 曾兆华,万继伟.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J].泰州科技,2007(5):24-27.

[6] 王宝娥,周康群,周遗品,等.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拓宽与课程体系优化调整探索[J].科教研究,2012(25):33-35.

猜你喜欢

清洁生产课程设置可持续发展
基于多手段教学的《清洁生产》教改研究与实践
浅析山东地区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