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作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中的浅析与实践

2015-07-29崔静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协同式计算机应用考核方式

崔静等

摘 要:该文在分析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独有特点,即强调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课堂参与度后,同时结合实际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种学员与教员同时参与的“协作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授课教员以及学员团队共同组成。教员与学员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实践证明采用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授课效率,提升了学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协同式 计算机应用 考核方式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29-02

1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1.1 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也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手段。如何更好地提高学员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不仅是满足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信息素质的战略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作为培养学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效果无疑是影响学员信息素养的决定性因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必修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此类课程要求更高的实践应用,要求学员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能迅速进行实践操作,使得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可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巩固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是培养学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学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1.2 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环境设置到了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动手实践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1)学员数量较多,教员疲于应对。由于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员负责整堂课的课程安排,会出现教员在讲台上讲课,部分学员思想开小差,甚至于打开计算机进行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即使大部分学员能做到认真听讲,但是遇到他们自己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操作问题,如果仅凭教员一人去解决所有问题,不仅教员忙于应付,而且学员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完全的解决,不能实现预定的授课目的。

(2)学员的主人翁意识薄弱。由于学员只是被动的在接受知识,所以他们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实践操作环节上更容易出现懈怠、“溜号”的现象,同样教员个体不能对所有学员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检查。

(3)学员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在传统方式下,教员基本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即使在课堂中会安排一些互动提问,但学员仅仅是配合,充当了配角的角色,甚至于没有角色可以充当。长此以往,学员就会形成充当观众的固定模式,只是观看而不去思考,更不用说主动参与了。

基于上述问题,该文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了部分改变,即引入了协作式教学方法。下面就主要论述协同式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

2 协作式教学

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基础,对教学模式分别进行分类。阿莫纳什维利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和人道主义理论建立起了协作式教学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是倡导教育要指向学生的和谐、整体发展。创造了基于合作原则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形式,创造了使学生快乐的、生气勃勃的学习的机制,进行乐观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以此来完成有效教学。

2.1 本文“协作式”教学的定义

协作教学是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指的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或者学员与学员之间为了完成某项教学目标或者提升教学效率而采取的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完善的互助模式。

文中的“协作式”主要指的是“共同合作”的意思,即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在授课过程中教员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但是学员却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为现在的主动参与,由原先的无人监管状态转为现在的可控状态。原因在于将学员中接受能力较好,或者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的学员选出作为组长,每个组长管理多名组员,组长在自身完成既定任务之后,经过教员的检查如认为合格,则可开始行使其组长权利与义务,即指导本组其他学员实践,解决问题,同时为每位组员的每次实践成果进行打分。如果组员对于组长的评定产生异议,教员可以进行仲裁干预,如果组长的实践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可实时更换新的组长。(见图1)

2.2 具体实行方法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协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具体方法为,授课教员与学员进行沟通后,由学员自己选举出5名学员作为组长,选择的这5名学员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或者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高,因为是由学员自行选出的,所以组长在各组之中具有了一定的威信。在教室中每组学员坐在同一排计算机前,组长位于中间位置,目的在于方面监督组员是否从事与上课无关的操作,而这是站在讲台前面的教员所不好管控的事情。

当教员讲授完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实践操作演示后,学员们开始自行操作计算机。此时任何一个学员如果对教员所讲操作过程提出不同意见,可自行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如果确实优于教员,即可推广该方法。此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员多思考、勇于创新、实践,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在5名组长完成自己的任务前,由教员自己指导学员实践。当5名组长完成作品后,向教员展示自己的成果,经过教员检查通过后,5名组长便可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即解决本组内其他学员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给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数评定,评定后的分数作为学员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如果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组长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时,可提出请求更换新的组长,如果组员对组长的评定产生异议,可由教员出面进行仲裁解决。

2.3 考核方式的设计

2.3.1 考核的总体思路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内容偏向于实践操作,因此考核方式完全放弃了之前的理论考核,转而换成实际上机操作的形式。考试之初,教员向学员下发文档形式的考题以及在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素材与最终的作品效果,要求学员按照既定任务自行上机完成操作。在上机考核过程中,采用“时间激励机制”,即谁最先完成既定任务,就可以在成绩中适当增加一定的分值,反之,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则会在总成绩中扣除相应的分值。

2.3.2 考核结果的评定原则

考核结果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学员的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所得的成绩,这占据了总成绩的40%,其二为课终成绩,主要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机操作的最终成绩,这占据了总成绩的60%。

对于平时成绩而言,主要通过量化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并按权计入总分。具体评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课堂表现量化过程:教师与各小组的组长量化评价各个学员的平时表现,这主要包括学员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与上课积极性等方面的主观表现。

(2)小组自评:小组内部评议每个学员的任务(主要指学员自行完成的客观作品)小结,提出整改意见,给出个人自评等级(组内排序),该项工作主要由小组长主持完成。

(3)教师预审:各小组及个人上交每次课程中所规定完成的任务作品。教师检查并结合小组长对每位学员的平时表现情况给出一个基本分。

对于课终成绩而言,其评定步骤与方法主要采用协同评议的方式,每小组派代表协同教员对每位学员的最终成果作品进行打分评定。即包括教员在内的所有参与者依据制定的规则、标准均给出对某位学员作品的评价成绩,而后按照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再去求平均值的方式得出该学员最终的成绩。

3 教学效果评估

采用协作式教学方法后,没有发现在课堂中随便进行娱乐活动的学员,这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负责监督的组长。由于最终成绩中包含了平时上机练习的效果,而这项成绩由各组组长根据组员的每次完成任务的具体的表现依次给出分值,这种教员与学员互相协作的方式,不仅改变了教员疲于应对的局面,而且更能真实评估学员平时的训练水平,再加之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使得每位组长均能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评定。

每位组长为了不被淘汰,不仅在课堂上积极认真听讲,在课下也主动复习与预习所学知识,每位组员在组长的辅导监督下,实际训练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最终的上机考核中,全班顺利完成所有既定任务,完成课程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通过协作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更进一步增进了学员之间以及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学员的“思想风暴”,为今后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实用、积极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郭阳.论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 高等理科教育,2009(6):112-114.

[2] 张俊文,李玉琳,陈海波.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及学生角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32-34.

[3] 陈雪波,欧阳鑫玉,赵楠楠.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8-19,22.

猜你喜欢

协同式计算机应用考核方式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下协同式产品外观设计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对普通高校绩效考核的对策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