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构建的原则

2015-07-29李阳熙苏毓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

李阳熙,苏毓慧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近年来较为受关注的课题之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未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而教学质量则是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是高校的生命线。

一、国内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一瞥

(一)课堂内部评价占主导

我国多数高校采用督导听课和学生打分制度。督导走进教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随机听课,按指标给出评估成绩,学生占一定权重参与评估。一些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教改、获奖业绩予以鼓励,或占有一定评估指标,或给予加分政策。

这种制度集监督和评估为一体,评价结果对教师授课态度、授课方法、授课手段的改进有所帮助。但这种评价往往重视一堂课或本门课程的讲授水平,缺少对课程建设和学生的持续关注。如学科知识点的衔接是否妥当、学科重点是否突出,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的指导意义如何,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认同程度等,往往被忽视。

(二)重“教书”,轻“育人”

高校普遍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围绕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硬指标居多,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软指标缺乏。在课堂中,我们看得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情况,看不到的是学生的独立意识、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价值观念等。学生的内在感受、思想觉悟多被忽视,教师育人教育、人文关怀在评价指标中鲜有体现。

(三)重评价考核结果,轻教师提高过程

高校往往重视考核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结果,组织有序、评分量化、排名清晰。通常会对评估结果实施一定的奖惩政策,对教师晋升、奖金进行干预。这种做法虽然对教师有所激励,但同时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造成紧张、不和谐气氛,手段和目的本末倒置。考核评估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奖惩只不过是实现次目的的手段。面对评估结果,管理者真正要思考的是,学校要作出什么努力、给予什么政策来帮助落后教师建设自身、提高自身。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

(一)树立人文教育、人文管理的评价思想

1.重视教师自觉发展意识。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种手段,评价结果绝非目的。促进人的发展、使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竞争力是我们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

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中,秩序的维护并不只有法律的惩戒,还有道德和良知的约束。当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时,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会成倍显现。通过对教师信仰、道德的培养,激发教师对荣誉和责任的重视,比单纯的奖惩更有利于提高工作热情和效率。

2.重视课堂上下的人文教育。

《论语 学而第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育学生要先教好他们如何做人,而后是知识。而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重视技能而非人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空有技法,而不知如何处世。现代高等教育已经有意识并呼唤人文教育,那么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对教师通识课中人文精神的有意植入、专业课中人文素养的点滴灌输的重视,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责任感和思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根本职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社会人。

(二)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力争实现教师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发挥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实践的激励、引导和指导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全方位的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不单单局限于课堂教学,它延伸扩展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它包括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教师对自身教学调整的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和督导对教学意见建议的反馈、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使高校教学质量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通过方方面面的反馈,学校和教师明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明了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差距,明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改进教学不断向前发展,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满足社会需要。

(三)营造透明、公正、宽松的评价环境

1.理清评价环节、规范程序、划分责任。

教学质量的评测工作除了制定标准外,还有流程顺序、人员职责的问题,尤其是数人执行的时候,标准执行的统一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关系到测评结果的准确客观,比如学生测评这个环节,就包括学生代表的选定、测评组织、打分评价、成绩录入、统计汇总等一系列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懈怠。各级评价人员均要明确职责范围和严格按标准评价,各司其职,为创建公开公正的评价环境提供切实的组织保证。

2.公开评价方案,奖惩透明,信息公开。

教学管理者、工作者、学生都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参与者,都有对质量体系构建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参与权。从评价体系建立之初的征集意见开始,应该建立畅通的沟通平台和发表意见的渠道;评价过程中对于发展的问题及早研究解决;对于评价结果,公开公布、公开奖惩、公开执行,防止暗箱操作,维护评价制度的公信力。公开透明、信息畅通的评价环境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公平,使教师在情感上易于接受评价结果,并自觉按结果调整教学行为。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

结合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参考外国有价值的评价经验,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套包括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结合的校内外共评的评价体系。

国外的一些外部评价思想和模式值得借鉴,如日本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很多,大学基准协会、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评价基准由这些第三方机构制定,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自主选择一家机构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外部评价。这种质量评估通过科学的实施流程将高校教育质量推向较高层面。

内部评价可细化为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

教学管理评价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组织调动专家、同行、督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业绩、学生成绩进行评估;教研室评价通常不被重视,但教研室在评价过程中却占有的重要地位,教研室是以学科为单位的,它将有共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织起来,实行教学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它是教学管理组织的基层单位,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开展教研室活动,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不仅是评价体系中的对象和客体,更是多元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自己的专业成长、教育素养的提高只能靠自身努力才能实现;学生评价是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他们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效果有最全面的接触和了解,能基本反映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量是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中的短板,这方面,国外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如美国重视通过学生在学业、态度、信念、能力、公民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去评价教师;日本通过学生的进步情况来对教师的业绩或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幅度,即“增量幅度”和“增值幅度”去评价教师,这是比较客观的。以学生的进步和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来评估教学,这是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所欠缺且有待加强的。

[1]孙颖,刘红,杨英英.日本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经验与启示——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4(5):34.

[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公报[N].教育文摘周报,2013-3-27(3).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