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27汪小燕李家福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合作性人际沟通护理学

汪小燕,李家福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护理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传统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操作中的个体行为,教学评价针对学生个人,忽略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要求。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1]。为了培养既有扎实护理操作技能,又具有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护生,我校护理学基础课程组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两组均为60人,均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第一学期所学基础课程成绩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相同的课堂讲授和操作示教,授课计划、授课条件一致。

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1)分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即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课程成绩、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及班干部分配等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护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每组6人,共10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教师负责辅导组长如何对小组学习进行管理。(2)教学实施。首先,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并示教该项操作步骤,然后将物品分发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要求每组学生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拟真实操作情景,互相指导合作,注意护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供帮助,发现问题积极进行组内调控,协调小组成员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练习中,学生按小组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小组回答问题,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的指导。同时,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每练习完一项操作,教师就从各组随机抽出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评价,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教操作步骤后,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针对个人问题或随机人群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于下课前对本次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1.2.2 评价方法 (1)操作考核:两组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相同,均为操作考核。(2)问卷调查:将自制调查表发放给实验组学生,采用无记名填写并当场收回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操作考核结果

表1显示,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表2显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性学习模式使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将其与传统教学法结合效果更好。

表1 两组6项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n(%)]

3 讨论

3.1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表1显示,实验组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合作性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有促进作用,可增强其动手能力。

3.2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班级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较单调、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和疲劳感,久而久之会出现“磨、拖、散”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小组成员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拟真实操作情景,在整个过程中都积极参与,互相指导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整个操作练习过程中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表达观点,从而提高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

3.3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对学习进行管理。合作学习小组成立时,选出的组长有担任班干部的,也有没担任班干部的。刚开始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有的则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而不敢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及时组织各组长学习、讨论,辅导他们如何对小组进行学习管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身不足,建立信心,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在操作练习时就看到了在各小组长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情景,同时各组长之间还经常探讨、交流管理方法,使学生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3.4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有70%的时间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人际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关键。中职护生多是初中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其中最薄弱的就是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操作练习时,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都是在护理模型上进行,学生独自机械地模仿,只是单纯操作而没有沟通。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拟真实操作情景,参加者以各自扮演角色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观点,在身临其境中训练沟通技能[2],从而锻炼学生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3.5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护士不仅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求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护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共同完成任务[3]。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合作,共同取得进步。这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6 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护理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互换角色进行练习,在练习时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从而树立“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这样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护理内容的理解,使其进一步增强护理职业的使命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总之,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模式顺应了当今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了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毛靖.护理专业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如密,马忠兴.合作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2(6):38-41.

[4]杨玉霞,庄黛娜,韩焱.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技能练习与考核中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87-89.

猜你喜欢

合作性人际沟通护理学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性学习调控策略研究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