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产业报道创新的几个关节点

2015-07-27李家连

中国记者 2015年3期
关键词:助老萧山区萧山

□ 文/李家连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务之急是做好养老产业发展和养老服务工作。在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上,媒体密切配合做好前瞻性报道就显得十分必要。

强化指导性:挖掘创新典型,为推进养老产业改革造势

随着萧山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成为市民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杭州萧山区十分重视养老工作,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投入巨资,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2014年又出台《萧山区养老机构发展实施办法》《萧山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向养老产业转型。《萧山日报》采用政策解读、典型报道、评论引导等“组合拳”,为萧山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新路径,实现养老机构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宣传造势,鼓劲加油。

在养老服务信息和养老产业报道上,《萧山日报》要求强化指导性,深入挖掘创新典型,为推进养老产业改革造势。2014年先后推出《老年食堂解老人后顾之忧》《村里老年人有了另一个温馨小家》《为老年人建起另一个“家”》《家政+护理 还有精神慰藉 助老员的活儿越来越专业》等报道,宣传全区2014年要建立15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8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农村铺开、助老员提升技能创新服务、萧山区居家养老护理员代表队夺得杭州市第五届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等信息,介绍萧山区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推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社会全面了解萧山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前段时间,杭州市委书记龚正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到萧山区宁围街道新华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详细了解联络站制度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就《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听取区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意见。《萧山日报》以《以法制化方式 巩固和提升养老服务工作》为题进行报道,让读者了解到,这部法规对巩固和提升浙江省养老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实用性:把握诉求契合点,为政府、社会、老人服务

做好养老服务信息和养老产业报道,还必须准确把握和全面领会政府的主张、社会的企盼和老人的需求,尤其是要在寻求政府、社会和老人的契合点上做文章,努力增强报道的实用性。因此,既要聚焦养老产业、抓好政府作为的宣传,又要关注养老机构、做好养老服务的宣传,还要观察老人生活状态、挖掘老人快乐生活的新闻。这是因为,不仅社会对政府发展养老产业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很高,而且对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也迫切希望了解。

把新闻触角伸向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报道让读者了解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相关信息:一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对象。目前通过区里验收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08家,服务对象为社区(村)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服务形式主要是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日托服务。二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目标。2014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50家,2017年实现社区(村)全覆盖。三是养老服务机构典型情况。目前全区共有13000余名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几乎每天都有护理员为老人提供爱心服务。

把新闻触角伸向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推出《公建民营 萧山试水社会力量托管敬老院》等深度报道,宣传萧山区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在保基本保重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新路径,政府鼓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运营中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发挥公共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以楼塔为切入口,详细介绍楼塔敬老院公建民营的做法,对合办路径、利用社会力量托管、盘活床位资源的实践与设想进行深入探讨。并用翔实的数据,深入分析机构养老需要社会力量加入的缘由,探讨机构养老管理模式,推进社会化养老工作,努力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把新闻触角伸向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活状态。报道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比如在物质生活上,介绍老年食堂情况,老年食堂主要解决老人就餐问题,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组成部分。老年食堂目前主要有自办型、合作型两种运营方式。自办型,由街道或村(社区)负责,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结余继续投入食堂,亏损由街道或村(社区)补助。合作型,依托餐饮资源(包括单位食堂、宾馆餐厅等),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以优惠价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街道或村(社区)根据服务情况适当给予补助。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比较齐全,基本配有食堂、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室、棋牌室、理发师(定时间)、洗衣房等,还配备有大屏幕电视、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经常组织健康讲座、健身休闲、喝茶聊天、书画创作、戏曲演唱、舞蹈排练、老年电大、棋牌娱乐等活动……让社会看到老人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让读者了解老人们的精神风貌。尤其是老人的子女看到报道后,对养老服务机构更加放心了,自己的工作也安心了。

突出前瞻性:理性思考,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产业献策出力

在抓好养老服务信息报道的同时,《萧山日报》结合采访获得的真实情况,对养老服务机构如何向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进行理性思考,积极出谋划策,用媒体舆论影响力,努力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传承敬老精神献策出力。

1.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如何实现双赢。在《公建民营 萧山试水社会力量托管敬老院》的报道中,深入分析机构养老需要社会力量加入的缘由,探讨机构养老管理模式,并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想方设法让老人感到‘跟家里的生活方式相近’”和如何“打好公益性和经营性两张牌,实现共赢目的”的思考。

▲ 2014年8月1日,在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韩原村慈善幸福院,老人们在院子里唠家常。这所养老院是由一所小学改建而成。(冯小敏/摄)

▲ 2014年3月26日,几位老人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青云北里社区唠家常、做手工。(张宇/摄)

2.积极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老人排忧解难。从报纸上看到2014西湖国际马拉松赛将首次跨越钱塘江的消息,家住永久社区、68岁的跑步爱好者裘大伯想到现场看一看,他打进报社热线电话,询问当天从萧山出发坐哪路公交车比较方便,希望记者帮忙打听打听,提前探探路。记者认为这是萧山马拉松爱好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便及时与主办方联系有关事宜,然后推出《想看杭州马拉松 记者帮忙探探路》报道,告诉读者参加代表团队、运动员和爱好者情况,全程路线以及萧山15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建议市民最好乘坐地铁去观看,还可以通过CCTV5频道收看7:55—10:40的现场直播等信息。此外,还就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经费管理、经营模式、监督机制和为老人排忧解难等提出建议。

3.高度重视另类老人的生存状态。农村不少老人同样渴望能享受到与城里老人一样的居家养老服务。有些老人不缺钱,孤独是主要原因。有位老人因怕空虚,把痴迷捡破烂作为生活方式,堆满楼道口的垃圾散发臭味,存在火灾隐患,令居民不安。对此,《萧山日报》呼吁社会关注农村老人和类似捡破烂的另类老人的生存状态,尽快为他们提供周到的居家养老服务。

4.加强养老队伍建设。比如,加强助老员技能培训,稳定助老员队伍,提高助老员薪酬,完善奖励机制。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把助老服务时间、服务质量以及老人的满意度挂钩,对不符合助老员岗位要求的坚决辞退。

5.积极推进养老事业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民资进入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包括老年食堂的经营等,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养老产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区县、一个省市的事,而是事关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大事。单从国家层面来讲,当前我国在养老产业上,如果能制定一个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具备公益性质的宏观政策,各省市区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包括建设配套、收费标准及优惠价位等要求,让需要养老的老人走进养老机构,接受养老产业的优质服务,显然将极大地盘活我国各级现有养老机构的存量资产,更有助于加快养老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助老萧山区萧山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
“助老”多功能老人床的结构设计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用“八心八促”方法做好助老工作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基于OpenCV和深度学习的助老机器人动作识别系统设计
鸟岛游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区:持续推动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