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下 “空巢老人”现象

2015-07-26陈功力

2015年41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子女

陈功力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空巢老人”主要是指无子女或者是没有亲人照顾的老年人,或者是无子女无伴侣的孤寡老人和与儿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已有1.2亿个家庭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家庭户的30.6%。而在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家庭中,32.6%的家庭只有一个老年人或一对老年夫妇。改善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缓解空巢老人生存问题,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问卷调查于2015年5月-6月展开,由笔者与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共同完成。在问卷调查中,以多年级进行抽样的方式在青海大学获取样本。实际调查了205人,其中有15人未按要求填写问卷,因而有效样本为190人。问卷调查大多由小组成员持问卷到班级进行访问完成。在调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典型个案,笔者立即就会与该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共访谈20多位在校同学。问卷收回后,使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专业分析。

二、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空巢老人的群体日益扩大,我们通过对青海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的到:a、在问题4-7中我们得到35%来自城市家庭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身边有空巢老人,同时他们当中75%的同学认为这些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一般,剩下12%的同学认为这些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好,有13%的同学认为身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差。b、65%来自农村家庭的同学认为自己身边有空巢老人,同时他们当中45%的同学认为这些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一般,8%的同学认为这些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好,有37%的同学认为身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城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一般好于农村空巢老人。

三、空巢老人形成原因简析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到,目前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第二,经济发展,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加快。第三,由于当前面临着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保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民间投资养老机构困难重重。第四,年轻人养老意识淡薄,年轻人认为与老年人一同居住不便,导致家庭养老减弱,不能自理的老人持续增长,照看和护理问题日益严峻。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也有一部分老人在子女工作后不希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原因是他们怕拖累儿女;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年老后老年人都喜欢有个自得其乐的生活空间,与子女分开居住相对方便。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在子女工作后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因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还有一小部分老人对此是无所谓的态度。

四、空巢老人面临的难题。

在问卷中,我们在空巢老人面临的难题中设计了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状况不好、精神生活贫乏以及其它四个选项。其中我们发现现代年轻人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年轻人独立性意识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在调查中我们我们发现仅有75%的同学愿意留在家乡工作方便照顾父母。当问及如果您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25%的同学选择的是因为在外地工作,38%的同学认为是经济原因,还有10%的同学选择是因为住房压力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造成的原因的同学有7%,8%的同学认为和父母生活习惯不同,因此不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还有12%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

五、如何解决当下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计划采取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更有效相关措施详见下表:

表一 政府计划采取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更有效相关措施所占比例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政府应着力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人保障法规体系,切实保障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扩大社会救助范围的同时,将高龄、病残、无人照顾的困难空巢老人纳人社会救助制度的保护之下,做到应保尽保,并且加大对养老院、敬老院建设的资金扶持,最终实现高龄空巢老人集中人院养老。同时积极发挥机构主要是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和心理护理。政府应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二)社区或居委会或村委会对于“空巢老人”最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大力发展社区的相关服务,深挖潜力,提高居住社区的服务能力。在发达国家“空巢”老年人相对较多,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业相对完善有关。其次,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基本出发点,提高社区内的老年服务设施利用率;社区应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工作人员应主动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并进行探望。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三)子女在面对空巢父母所采取的措施。

伴随时代变迁,大部分人的孝顺观点正在发生改变,子女从以前的注重对父母的顺从或者是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支持,转变为更加强调对父母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作为子女,要经常了解父母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变化,经常与父母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在情感上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尽量避免父母“空巢”综合征的发生。

(四)空巢老人也应该丰富自己老年文化生活。

老人自己也要从精神意识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减少对子女的多度的情感和心理依附,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 (夫妻关系),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特别是当子女到了独立的年龄,同时,老人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尽早、尽快的从对子女的依恋状态中走出来,而且要及时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情感寄托。

六、小结

总之,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现在面临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四方面的问题。建立以政府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物质层面、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对空巢老人实施保障,才能解决好这一迫在眉睫的社会现实问题,为空巢老人创造美好天空,为实现“四个全面”增添绚丽色彩。(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俞圣奇:《社会环境因素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心理影响分析及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第17卷第5期;

[2]盛山.关于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

[3]吴明权.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93-94.

[4]张春养.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和谐社会 [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3.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空巢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