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图形运用(鲁教版)

2015-07-24王霞

地理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风带题组季风

王霞

一、考点知识图形化梳理

考点知识的梳理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核心主干知识的文字填充,二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生探究活动内容;三是学生通过自身探究活动对方法与规律进行整理和提升。

●知识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活动探究]

(1)绘图:请在图1三幅图中分别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侧视图、俯视图(北半球)和三圈环流剖面图。

(2)归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3)思考: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方法总结]

地面风向的画法。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活动探究]

读图2,总结归纳以下知识。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原因。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度。

[方法总结]

(1)判断节气或季节的关键在于明确“赤道低压带”与赤道的相对位置:对于北半球而言,赤道低压带偏于赤道以北时为 (节气)或 (季节);偏于赤道以南时为 (节气)或 (节气);跨赤道两侧的为 (节气)。

(2)判断气压带、风带关键在于根据纬度或气流的垂直运动,举一反三。

●知识点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活动探究]

举例说明哪些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是多雨的,哪些是少雨的,为什么?

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活动探究]

(1)描述: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分布及移动情况,描述对应纬度的气候特征。

(2)填图:在气候分布模式图(图3)中填写气候类型名称,理解其分布规律。

●知识点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活动探究]

(1)读图填写表1中的相关内容。

(2)绘图:在图4中分别画出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1月和7月的风向,说明理由。

2.季风环流

(1)概念: (季风影响的范围内,季风取代了原有的风带)。

(2)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

(3)季风气候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5)。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活动探究]

以示意图的方式(图6)描述因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的季风,并说出这种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及特点。

二、考点知识图形化构建

针对本节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图7),可使学生清楚理解以下内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等。

三、考点知识图形化运用

高三复习学案应减少纯记忆性的文字题,尽量选用图文配合、需要学生通过提取图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运用相关能力,经过思考方能获取答案的题目。同时在选题时注意题目的难度梯度,首先从基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加以提升,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能力加以训练。针对本节内容,笔者选用以下4组题目供学生练习。

[题一]读图8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① ;② ;③ 。

(2)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 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冬季向 移动。

(3)下列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与图8中A所表示时间相符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繁

B.太阳直射南半球

C.北极附近可以看到极光现象

D.北京昼长短于南京

[题二]读图9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B ;C 。

(2)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节)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判断依据是 。

[题三]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2的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1中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E气压中心强盛时,台风正影响我省东南沿海地区

B.在F的影响下,途经地区温和多雨

C.G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D.H、J气候均会受到②气压带的影响

[题四]图12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以上4个题组就考查内容来看都是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但切入的图形不同,难度也不同。第一幅图是常规侧视图,学生比较熟悉,能够轻松作答,选用该题主要检查学生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题组切入图形是立体的三圈环流剖面图,需要学生在理解三圈环流与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关系基础上方能准确作答,难度有所提升;第三个题组难度则进一步加大,首先学生需要将侧视图上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俯视图进行有效转换,而且需对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分布的纬度规律、海陆规律有理解基础的记忆才能准确作答;第四个题组则是江苏省2008年高考真题,以坐标统计图方式切入,与平常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方式切入差异较大,学生需有较强读图能力以及对上述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真正理解。通过上述四个题组的层级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也能极大提升学生的读图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风带题组季风
绿水青山图——海洋季风的赞歌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初见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户撒刀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2009男色季风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