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方案背景下地理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5-07-24周上荣

地理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浙江省教学策略

周上荣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的新特点,侧重探讨新方案学(选)考时间改变、学生选课、专业导向等对高中教学的影响,探索兴趣+实力+专业选考科目、新的高中放假时间以及分层和分类走班教学的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教学策略;浙江省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特制定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简称“新方案”),并于2014年9月9日正式发布,新方案一发布,便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一、新方案新特点

1.七科选三且不分文理科

新方案中“选考、不分文理科”成最大亮点。高考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语、数、外3门是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考生从中选择三科作为选考科目。作为高中学考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

七科选三,对考生而言,选自己想学且认为学得好又感兴趣科目进行考试,“选自己所长”、“选自己所好”,不仅可增加考生自主选择机会,同时也可减轻考试心理负担。七科选三,对中学而言,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对高校而言,可以选拔合适人才。

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减少过度偏科、过度应试的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弱化“一考定终身”

新方案确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方向,对考试的类别、内容、评价、招录等方面进行系统革新,学生拥有更多更大的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的权利。

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或三位一体招生;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除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外,其余3门选考科目可自行确定,选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高考录取成绩选取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2015年10月进行首次考试,每年4月开考除外语以外的科目,10月开考全部科目。给予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可有效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心理负担。

3.“专业+学校”新录取方式

新方案提出考生报考志愿将由“专业+学校”组成,考生可自主选报专业,录取也不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考生报考“专业(类)”志愿时,拥有了更多选择权,既可报考同一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报考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报考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以往批次录取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先选择学校再选择专业,如果分数不能满足第一志愿的专业,就不得不被调剂到其它专业。但取消批次后,将形成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

“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将以专业为导向,学生先选定自己的专业,再根据专业选择高校,解决了因批次录取将学校放在首位,考生被迫选择自己不太感兴趣专业的困境。同时,以专业为导向的录取方式将倒逼高校的专业建设,但也会导致学生蜂拥选择热门专业,而使得其它专业受到冷落。

二、新方案对高中教学的主要影响

1.学(选)考时间改变对教学的影响

浙江省原来的学业水平考试(即会考)和高考都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但新方案把学(选)考时间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接近每学期期中。考试时间改变对教学会产生哪些影响?首先,学(选)考时间改变,教师的排课将受到不容小视的影响。按照新方案,学生的第一次学考一般会选择在高二第一学期的10月进行,相应任教学考班级的教师势必要在9、10两个月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备考,但是学考结束后,学校一般不会再对相应学考科目组织开课,教师的任课势必要重新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排课。其次,学(选)考时间改变还会影响学生的复习备考。原来学考安排在学期末,基本在新课结束后,大概有两个月复习备考时间,虽然时间不多,但复习备考是在学生新课授完后立即进行,复习效率显而易见。现在学生的复习备考基本要在两个月的暑假后进行,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难免存在部分遗忘或生疏,复习备考效率将受到一定影响毋容置疑。另外,学(选)考时间改变还会对原来的课程设置产生一定影响,以往如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在高一期末就结束学考,到高二文理分班后有的课程就不用开设。现在考试时间变化后,课程重新设置、学生选科、部分教师阅卷等都需要时间,这将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学生选课对教学的影响

新方案给予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也就是“自主选择”成为学生基本的发展性行为。对每一个考生而言,无论是选考科目还是普通学考科目,均有两次自主确定考试时间的机会。由于选考与普通学考的考试要求有所不同,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对这7门学科,都有一定的学习选择权。这一制度安排将学生选课自主权从原来非高考性质的校本课程向高考性质的必修课程做了切实延伸,可大大拓展学生的选课自主性,无疑会打破中学课程原有的组织模式和流程,迫使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模式向必修课延伸。但在学生未确定选考科目之前,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难度?这都是新方案实施之后,高中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学科指导意见规定参加学考学生只需掌握必修模块“基本要求”,而参加选考学生除要掌握必修模块“基本要求”外,还需掌握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和两本选修模块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很难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而且有些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人为割裂开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度较大,也是“发展要求”内容,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选择在高二选考复习时为学生授课该部分内容。但是学生没有这部分学科专业知识,又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相关内容,如何处理“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也是地理教师需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猜你喜欢

浙江省教学策略
《初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省教改之星
——张脆音
浙江省 3D 打印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