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探讨

2015-07-20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育

吴 昊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分析

创新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具备高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具备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个性化人才,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成为新社会的企业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潜能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团队的主导者必须要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别人所难以发现的创业机会同样属于创新的范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其内在核心在于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素质,以期集创新创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于一身。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经管学院全面负责

在该种模式之下,经管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对选修的学生的不加限制,只要其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均可选修此类的课程。经管学院主要负责的是:指导学生编写专业化的商业计划文件,使其明确企业资本运营的基本流程,企业管理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此类课程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经管学院可在此基础上深化课程,开设双学位辅修课程。

(二)创建大学科技园

以现代化研究型大学为后盾,以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原始资本积累、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形式即是大学科技园,可将其视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功能的扩张与延伸。早在1999年,我国教育部门便组织开展了大学科技园成立的试点工作,要求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随市场与社会的需求而变动与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与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大学科技园与其余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机结合,搭建立体化的创业平台。

(三)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高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如“学院”,也取得很多成绩。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教学对象涵盖在校的全体大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与性较强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走向分层次以及全覆盖的发展道路。个别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也已组建实验班,逐步将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纳入招生计划,着重培养创新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实操能力更为突出的学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发展方向相契合,值得推广与借鉴。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未能形成完善的体系

就当前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而言,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仅仅是一至两门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并未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再加上大部分课程也只是以选修的形式存在,单纯依靠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来引导其参与其中是远远不够的。

图1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结构框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混淆不清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地位是同等的,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创新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利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业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熟悉具有创业前景的各大行业的基本运作流程,强化其创业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混为一谈,未能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尚停留在技能操作培训的范畴,无法与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实现良好的互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混淆不清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扶持小部分学生的创业活动,未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创业教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涵盖的受众非常有限,只是面向少数对创业有兴趣以及具备创新创业培养价值的“精英学生”,即便是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比赛活动,对参赛学生也有着诸多的限制,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而存在。与专业教育脱轨的创新创业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理论基础的缺失,注定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持久。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均为低等级、低层次的创业,上述种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导致创新创业的实践缺乏专业理论以及技术的支撑。再加上专业教师未能参与其中,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与帮助,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实现深层次的互动与融合。

四、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

(一)教学理念的互动

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摒弃从前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小部分创新创业教类课程教师的工作任务,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必须要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也须紧扣学生的专业方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尽量向学生的专业方向倾斜,避免泛泛而谈,空无一物,确保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互动

教学内容的互动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必然条件之一,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互动与融合。在实现教学内容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的过程当中,适当地穿插并引进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各个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落实。

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引进本专业的动态与前沿信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深入挖掘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元素,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相互结合,继而起到指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在关系的作用。

图2 互动教育层次

(三)教学方法的互动

在专业教育的传统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固定在“演说家”的范畴内,而学生则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两者的双向互动严重不足。在“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当中,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消沉而压抑,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要转变,由“演说家”向“引导者”的方向转变,继而促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转变。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创业与本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共通点,继而激发其创新思维。笔者列举几种常见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供读者参考: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此外,建议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或者是自主在网络上搜索资源。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促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好互动,关键在于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挖掘实现两者深层次互动的可行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各方面不足,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立足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转变,融会贯通,践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广阔平台,以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