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2015-07-20冯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冯菁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5例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6月~2012年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23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综合满意度情况等。结果 未采取风险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22例,比例为6.77%,医疗纠纷27例,比例为8.31%,患者综合满意度为84.62%;经过风险管理,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2例,比例为0.86%;医疗纠纷4例,比例为1.72%,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7.42%;两组比较,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患者入院抢救到日常操作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存在对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而加强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1-2],从患者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善,可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自2012年8月以来开始实施风险管理,现将管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8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5例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6月~2012年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233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年龄>80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严重心肺疾病及肝肾功能患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模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统计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调查问卷由本院专家参考相关资料联合制定,护理质量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管理工作、防范意识、健康宣教等五个维度,每个大项计20个小项,每个小项1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未采取风险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22例,比例为6.77%,医疗纠纷27例,比例为8.31%,患者综合满意度为84.62%;经过风险管理,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2例,比例为0.86%;医疗纠纷4例,比例为1.72%,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7.42%;两组比较,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3-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体现出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处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机率,提高护理质量。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笔者认为,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3.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通过评估制定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包括:(1)危险因素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生活自理能力、坠床危险因素、压疮危险因素等;(2)制定应急预案,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应急措施;(3)发生不良事件后要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详细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

3.2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在病床旁安装护拦,病区走廊、卫生间、病房内等患者常去的地方安装防护栏及扶手,洗手间、卫生间等地面光滑的场所要设置防滑装置,将患者发生坠床、摔倒的机率降至最低;在床头悬持警示标志,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起到警示作用,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家属做好护理防范工作,如患者需要上厕所则要由专人陪护,防止其摔倒;如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发生便秘,则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患者不可自行用力排便,否则会提高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机率,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3.3 药物护理

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每种药物的禁忌症、注意事项都不相同。比如使用硝酸甘油前需要先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头痛、心悸、面色潮红等;而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则要通过输液泵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要监测患者心率,患者服药后再行离开;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后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此时需要患者服药后卧床休息,并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纠纷[5],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在萍. 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225-226.

[2] 冯翠连.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2):77-78.

[3] 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89-90.

[4] 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3(5):906-908.

[5] 谢稚梅,梁素琴.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医院,2012,10(10):113-115.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