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2015-07-20张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张云

【摘要】目的 重点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看护39例观察组,对比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仅仅达到82.05%,而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却高达94.8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0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仅仅达到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7.43%。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仅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2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急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重点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将报告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有17例,男性患者有22例,最小年龄≥27.8岁,最大年龄≤85.4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2.42±2.54)岁。病程最长为7.5年,病程最短为0.2年,平均病程大约是(2.21±0.52)年。39例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有23例,最小年龄≥27.2岁,最大年龄≤85.6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2.64±2.22)岁。病程最长为7.6年,病程最短为0.3年,平均病程大约是(2.76±0.75)年。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轻重、性别构成、病程长短、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看护39例对照组患者,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采用循证护理看护39例观察组:(1)心理循证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危重症,患者极易出现忧虑、恐惧等心理,有些患者产生濒死感,为了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通过讲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案例,使患者看到生的希望,并积极配合治疗。(2)疼痛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时,常见的症状是疼痛,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及疼痛的时间,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3)饮食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好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这些食物最好是盐分少、脂肪少,但富含蛋白质。为了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最好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让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4)大小便循征护理。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因此护理人要指导患者卧床排便的方法。适当时候,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服用缓泻剂[2]。(5)病情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2个星期内极易出现心律失常,在这个阶段中,护理人员需要频繁巡房,密切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气促、头昏、心肌等心律失常先兆时,一定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晚上抢救工作[3]。(6)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发放宣传手册,并积极与患者及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向患者讲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有基本的认识[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 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量,用(%)、例数(n)表示计数,使用t进行检验,经软件计算,两组患者数据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仅仅达到82.05%,而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却高达94.87%。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0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仅仅达到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7.43%,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是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对比。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凶险性高、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仅达到82.05%,而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却高达94.8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0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仅达到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7.43%。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刘立新.循证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5(23):581-582

[2] 王爱丽,郝 颖,梁 莉.人性化护理对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9(25):642-643

[3] 李群笑;何洁兰;罗 英;吴群英;谢翠莲;高伶娇;吴贺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0):223-224

[4] 刘 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30):118-119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