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报纸新闻标题中方言词语的选用及选用策略

2015-07-18黄均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楚天新闻标题方言

黄均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新闻标题经常被人们称为“报纸的广告”,是新闻报道的眼睛。好的新闻标题,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可以体现出报纸的整体风格与办报人的追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正处于“读图时代”,读者的需求对新闻标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报纸,特别是地方性报纸千方百计在新闻标题上做文章以达到某种语用效果。

学术界对报刊新闻使用方言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讨方言词语是否应该进入新闻标题,如李元授、白丁认为新闻要使用我们正在使用的口语,不建议在新闻中使用方言俗语,对待方言要有正确的态度。[1]蒋冰冰也认为地方新闻报道中使用方言还是应该慎重的,如果使用则应选用一些适当的方言词,并以上海的报纸为例,总结这种“适当”的选用体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2]而盛建国等则从另一方面出发,认为将方言引入都市报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二是对报刊中方言现象进行具体研究,如伍欣、邓渝[4],刘红麟[5]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探讨报纸中大量使用方言词汇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方言词、什么样的方言词可以进入新闻标题则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宗丽则认为,大众纸媒的方言应用可以分为方言专栏与方言修辞两类,两者对方言的借用程度和借用方式都不一样,方言专栏不属于新闻语体,而方言修辞是新闻语体的修辞方式之一。[6]纵观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将方言词语引入报纸,特别是引入地方性报纸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对报纸新闻中方言使用现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专门针对报纸标题中使用方言词语的研究成果并未见到。

本文以武汉四种地方性报纸《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与《武汉晚报》为语料来源,对新闻标题中使用方言词语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报刊标题中方言词语使用的特点与规律。

一、新闻标题中方言词语的选用

武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中的武汉小片,语音、词汇均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因此受到很多作家与媒体的喜爱。近几年来,武汉方言词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武汉地方性报纸之中。本研究中,我们选择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三个月的时段对《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与《武汉晚报》中的新闻标题进行考察,试图总结出地方性报纸标题使用方言词语的特点与规律。

(一)标题使用方言词语的统计

根据我们的考察与统计,这四种报纸三个月中使用方言词语的情况如下:《楚天都市报》共出现了45条含有方言词语的标题;《楚天金报》则出现了55条含有方言词语的标题;《武汉晨报》则出现了84条含有方言词语的标题,共使用93个方言词语;而《武汉晚报》则出现了133条含有方言词语的标题,共使用146个方言词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四种报纸新闻标题方言词语选用统计

(二)标题使用方言词语的栏目分布

《楚天都市报》栏目很多,三个月出现方言标题45例,分布在“第一现场”等11个栏目里。其中,“第一现场”与“街坊邻里”两个栏目最多,分别为6例、13例,占整个栏目的42.2%。《楚天金报》55例方言标题分布在“街巷热事”等24个栏目里。其中,“街巷热事”“要闻”“街道广角”与“经济城市”四个栏目最多,分别为9例、8例、5例、4例,占整个栏目的47.2%。《武汉晨报》84例方言标题分布在“大武汉”等26个栏目里。其中,“大武汉”“最新闻”“教卫”“群聊”“文娱圈”五个栏目最多,分别为30例、7例、7例、5例、5例,占整个栏目的64.3%。《武汉晚报》133例方言标题分布在“民生”等21个栏目里。其中,“民生”“事件·新闻110”“事件·城事”“全娱乐·文化”“新闻微故事”五个栏目最多,分别为30例、24例、20例、11例、8例,占整个栏目的69.9%。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四种报纸标题选用方言词语的新闻栏目统计

(三)方言词语的功能分布

标题使用方言词语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四种词类为主,其中,名词占绝对优势,具体功能分布见表3。35 8 1 1 100

表3 四种报纸新闻标题方言词语功能分布

楚天金报 33 14 6 2 100

武汉晨报 40 27 3 15 91.3①我们在《武汉晨报》(三个月)中共统计出含方言词语的新闻标题84条,但共含94个方言词语。武汉晚报 119 13 5 7 98.6

四种词类分别举例如下:

(1)出行道路大坑小凼 市民叫苦不迭(《楚天都市报》2015年1月7日)

(2)“买馒头”司机过上早(《楚天金报》2014年11月12日)

(3)球踢得憋屈,架打得酣畅(《武汉晚报》2015年1月26日)

(4)民意街华阳网吧岔吸烟没人管(武汉晨报2014年11月11日)

分析上述三个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认识:

1.作为地方性报纸,方言词语是新闻标题制作时词语选择之一。地方性报纸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它充分利用了作为地域变体的方言来凸显其“区域性”的特点。由表1可以看出,《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平均每两期有一条方言标题,而《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平均每期都会有方言标题。

2.从表二可以看出,含有方言词语标题的新闻多出现在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栏目中,如《楚天都市报》的“第一现场”“街坊邻里”、《楚天金报》的“街巷热事”、《武汉晨报》的“大武汉”“最新闻”、《武汉晚报》的“民生”“事件·新闻”等等。

3.从表三可以看出,标题中的方言词语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四大词类,或者说,地方性报纸中进入新闻标题的方言词语主要是名、动、形、副四种词类。

为什么武汉地方性报纸标题选用方言词语呈现出以上三大特点呢?通过我们的分析,发现方言词语的选用具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二、新闻标题中方言词语的选用策略

一般认为,方言属于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使用方言则给人一种低俗、土气、素质不高的感觉,难以登大雅之堂。可是为什么报刊却将大量的方言词语引入新闻,甚至是新闻标题之中呢?为什么含有方言词语的新闻标题多出现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栏目中呢?为什么新闻标题中的方言词语多集中在名、动、形、副四大词类中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因与迭用策略。

受众驱动 地方性报纸定位很明确,大都将受众定位为普通老百姓,如《楚天都市报》1997年1月1日创刊,其发刊词就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楚天都市报》是一张市民生活报。……我们办报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朋友们提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楚天金报》的自我定位“是新一代都市风情报”,受众定位于中产阶级,关注民生;《武汉晨报》的受众定位为城市的基层市民;《武汉晚报》自我定位为市民生活报,“为百姓谋福利”。这种为基层市民服务的受众定位必然反映在报纸内容上,新闻标题同样有所反映。例如:

(5)太婆捐3000元请环卫工过早(《楚天都市报》2015年1月20日)

(6)店主代收快递“掉得大”2000多元项链被人冒领(《楚天金报》2014年11月13日)

(7)游泳爹爹与东湖快艇相撞(《武汉晨报》2014年11月1日)

(8)老人们心生怜惜“弯成这样几痛嘞”(2014年11月4日)

上面例句中的方言词语均是基层老百姓每天都会说的,报纸使用他们熟悉的方言词语,具有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

栏目驱动 方言标题多集中在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新闻栏目中,如《楚天都市报》的“第一现场”与“街坊邻里”、《楚天金报》“街巷热事”与“街道广角”、《武汉晨报》的“大武汉”“最新闻”、《武汉晚报》的“民生”“事件·新闻110”等。这些栏目主要关注和报道市民身边的“琐事”,用方言表达更直接,更生动。例如:

(9)好心想“带一脚”却屡遭拒绝(《楚天都市报》2014年11月4日)

上例中,“带一脚”意为“带一段路程(搭车)”[7]146,如果把标题改为“好心想让别人搭车却屡遭拒绝”,则失去了方言的生活气息。同一份报纸,栏目不同,词语选择也不同。例如:

(10)爹爹定制黄包车载客(《楚天都市报》2014年11月2日“街坊邻里”栏目)

(11)美国九旬老人给流浪汉发食物被捕(《楚天都市报》2014年11月7日“环球时局”栏目)

例(10)出现在“街坊邻里”栏目,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用方言词语“爹爹”来指称“年老的男子”[7]134,而例(11)则出现于主要讲述国际大事的“环球时局”,所以使用普通话词语“老人”。

语言驱动 在实词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最多,能产力很强,入句后一般充当句子的基干成分。因此,新闻标题优先考虑这三大词类。此外,“蛮”“几”是武汉方言中极具特色的副词,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地方性报纸使用这样的方言副词是再正常不过了。正是如此,被考察的四家武汉地方性报纸三个月的新闻标题中,名、动、形、副四种词类的方言词语占整个方言词语的百分比均超过了90%。这种现象是所有地方性报纸选用方言词语的共性。但方言词语进入新闻标题还要满足多种具体的修辞需要,或者说要具有语言驱动的修辞策略。例如:

(12)“三人组”租来奔驰“撞猴子”(《武汉晚报》2014年11月20日)

(13)爹爹突发心脏病路人速递救心丸(《武汉晚报》2015年1月9日)

(14)打球不咋地 打架都蛮猛(《武汉晨报》2014年12月26日)

(15)网曝646公交车“掉底子”(《武汉晨报》2014年12月3日)

例(12)选用方言词语“撞猴子”使得标题形成“3+2+2+3”音节形式,例(13)选用方言词语“爹爹”使标题形成一个对仗形式,两个标题读来朗朗上口。例(14)选用方言词语“不咋地”“蛮”,使得两个短语不仅形成对仗,意义上还形成了对照,把不在球技上下功夫却喜欢招惹是非的球员特点揭示得更加鲜明。例(15)选用方言词语“掉底子”则语义双关,读来风趣幽默,提升阅读欲望。

标题选用方言词语很多时候不是出于单一策略,而是多种策略的联合驱动。例如:

(16)我巴心巴肝 他却说爱有期限(《楚天金报》2014年11月7日)

该标题使用方言词语“巴心巴肝”出于多种动因,既有受众驱动(一般市民喜欢通过原汁原味的语言了解信息),也受栏目的限制(该标题出现在“心灵百度”栏目中),同时还受到语言本身的驱动(与四字格“爱有期限”对应,并在意义上形成对照)。

通过对武汉四种地方性报纸三个月的新闻标题的考察,我们发现:1.方言词语进入新闻标题比较常见,含有方言词语的新闻标题多出现于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栏目之中。2.从词语的功能来看,出现于新闻标题中的方言词语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四种词类。3.地方性报纸的新闻标题选用方言词语主要有三种策略:一是受众驱动,用老百姓熟悉的方言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显得更亲切,更接地气;二是受栏目驱动,方言标题多集中在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新闻栏目中;三是受语言驱动,进入新闻标题的方言词语以名、动、形这三大词类为主。

此外,地方性报纸的标题选用方言词语很多时候不是出于单一策略,而是多种策略的联合驱动,即满足多种语用的需要。

[1] 李元授,白 丁.新闻语言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2.

[2] 蒋冰冰.新闻语言与城市社会[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46.

[3] 盛建国,胡德忠,刘晓丽.都市类报纸运用方言的现实意义[J].新闻前哨,2003(8):32-33.

[4] 伍 欣,邓 渝.报刊使用方言口语的规范化探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39-41.

[5] 刘红麟.浅析报纸中方言词大量使用的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09-310.

[6] 宗 丽.大众纸媒方言应用考察——以武汉市区域性报刊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8):192-194.

[7] 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46.

猜你喜欢

楚天新闻标题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内容创新引领时尚 经营融合扩张平台——楚天都市报《I尚周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