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环境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向微课转型研究

2015-07-13吴花平范群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慕课转型微课

吴花平 范群林

摘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慕课”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国内外高校探索和研究。针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网利用率低和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以重庆理工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会计信息化”为例,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借鉴国外“慕课”实施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精品课程转型的模式。

关键词:慕课;微课;国家精品课程;转型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4013901

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由学者、教授或者其他专家通过互联网将知识传递给用户,并且用户数量不加限制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其中,“Massive”是指MOOCs的规模性,相对于传统的远程学习课程,MOOCs可以容纳无限量的用户;“Open”是指MOOCs的开放性,即对于用户没有或者非常少的约束条件,课程设置是面向全球化目标的,而不是由于该课程是为了完成学位计划才被设置进去的,并且MOOCs是免费的或者只需要交很低的参与费用;“Online”是指MOOCs的数字化,即不受地域的约束,使教学的整个过程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其中包括了学习材料,教学过程,用户的社会互动以及考试等;“Courses”是指MOOCs的教学理念,即课程的内容是依据教学理念所建构的,教学过程和知识的扩展遵循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课程设计的元素包括了排课、学习内容的预先制定、社会学习互动的控制以及教育目标和测试等的评价和反馈。它具有大规模、易获得、高开放、可重复等优点,因此,于2011年刚刚兴起,在2012年就迅速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被誉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与此同时,慕课平台的供应商也蜂拥而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oursera、edX、UDACITY等。由于慕课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影响,它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年命名为“慕课元年”。

1国家精品课程的现状

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教育部大力推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高校的努力下,截止201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包括本科和高职)接近4000门。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倾其所有为教学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奉献一己之力,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但通过精品课程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的开放,逐渐涌现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1.1视频时间过长,内容全面

从国家“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可知,平均每个视频的时间在45分钟左右,内容全面,知识点繁杂,学生很难在45分钟内完全集中注意力把课程学习完毕,很容易引起倦怠的情绪,无法继续课程剩余部分。

1.2投入资金大,利用率低

国家和高校在建设精品课程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从“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可知,作为总人气最高的“高等数学”,其学习人数也仅有700多人,有的课程参与人数甚至为个位数,这与精品课程实施的初衷相差甚远,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1.3学习互动少,反馈不及时

从“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可知,很多学生看了过后在评论中进行评论和提问,但很少能看到回复,如有几位同学在2014年4月份和5月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怎么没声音啊?”、“视频是否可以下载?”等问题,至今没人回答。这些小小的问题极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变成了自己看视频,能看懂最好,看不懂也无处可循,最后演变成了放任自由。

1.4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精品开放课程只是供用户学习,而未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即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也很难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点,更多时候是蜻蜓点水,未能深入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建构。由于考核的不完善,评价就更难以涉及。因此,对于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的再建设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1视频短小精炼,精益求精

从Coursera网可知,每个视频的时间一般在3到8分钟左右,它符合人类学习知识的规律,同时也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者对时间的碎片化管理,避免出现倦怠的情绪,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因此,在“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中,将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新提炼,使每个视频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第一节如何使用软件对账套界面的设置,只集中讲解两个知识点,一个是脚本,二是事件。

2.2增进互动,及时反馈

教师和学生要形成网上互动的习惯,主讲教师或相关成员每天要留出一段时间在网上和学生交流,使学生的疑惑和提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反馈。

2.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与“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现有“会计信息化”视频不同,新构建的学习机制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些考核,如果学生之前课程讲解的知识点考核中不乐观,将不能自行进行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即对增加了权限的设置。

2.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现有的精品开放课程未有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使得对于后续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无据可依。在新建立的学习机制中,从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加强评价机制的完善,使有价值的评价能够及时补充和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3结束语

综上,本文依据国家精品课程的现存的问题,以重庆理工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例,结合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现有的基础,在慕课环境下,为国家精品课程的改革和转型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而辐射到更广泛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Vardi MY. Will MOOCs destroy academia?[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2,55(11):5.

[2]McAuley A, Stewart B, Siemens G, Cormier D.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EB/OL].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MooC_Final.pdf.

[3]Clow D(2013) MOOCs and the funnel of participation[C].In:Proc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 (LAK13), New York,pp185189.

猜你喜欢

慕课转型微课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转型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沣芝转型记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