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数量及版本初探

2015-07-13冯艳军武威职业学院73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仓央嘉流传情歌

冯艳军 (武威职业学院 733000)

仓央嘉措属于在中国的历史上浑身上下处处谜团笼罩的人物,他的身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而他又显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种无欲无求、生活枯燥的得道高僧,在他的经历中,人们找到了打破传统、反抗现实、追求自由的精神影子。所以,很多人往往记不住他活佛的真实身份,反而记住了他的副业——诗人。

如果要研究仓央嘉措的诗歌,首先要明确,在他那短暂的一生,究竟写了多少诗歌。身为活佛的他到底写过多少诗,流传到今天的又有多少呢?目前,学术界可以认定的是,仓央嘉措是写过诗的,这些诗大都保存在《仓央嘉措情歌》里面。

我国藏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佟锦华教授对仓央嘉措的诗歌数目曾经做过详细的统计工作,他在《藏族文学研究》一书中曾经提到:“解放前即已流传的拉萨藏式长条木刻本57首;于道泉教授1930年的藏、汉、英对照本62节66首;解放后,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本66首;青海民族出版社 1980 年本 74 首;民族出版社1981 年本 124 首。

刘家驹先生则在《康藏滇边歌谣集》的自序中说:“第六世达赖洛桑仁钦仓央嘉措 赤裸裸的情歌,刻印发行,昔不满百首,现今流行到民间的歌谣,不下几万言,不同的曲调和舞法,也有数百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常见的说法,仓央嘉措的原作不满一百,流传到民间,发展到数万言,都说是六世达赖写的,这只能说明他的诗歌感人之深和人们对他的普遍爱戴,而不能说他的诗歌就有上万首。我们试想,在仓央嘉措年仅24岁的生命里,能创作上万首诗歌也是匪夷所思的。

各种版本在具体的诗歌数目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谁也说不清楚在西藏民间究竟有多少首仓央嘉措的诗歌在流传。其实,所谓的仓央嘉措诗歌的数目,是在汉译过程中被人为划分的。事实上,早期的译者如于道泉先生,看到的版本似乎是可以连起来读的,有237句的“长诗”。他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对“长诗”在内容、意趣、风格上作了划分,主观地将“长诗”腰斩,分成了若干“小节”。

对于仓央嘉措情歌的具体数目,虽然学术界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我们按照通行本的翻译情况,基本可以确定,较为可信的仓央嘉措情歌大约有七十首左右,内容上除了几首宗教方面的颂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相恋时的忠贞、欢乐,以及遭遇挫折时的哀怨。

关于《仓央嘉措情歌》的版本情况,相对于仓央嘉措诗歌的数量,更为复杂。本来的藏文原著,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形成书面的也有手抄本和木刻本。手抄本有一种据说有440多首诗,但不太可信。木刻本中有小型梵夹叶式版本,携带方便,流传较广。如拉萨梵式木刻本57首。此外,还有英、法、日、俄、印等文字译本。

现在,汉译本海内外不下十种,最常见的是于道泉藏、汉、英对照本62首版,曾缄的66首版和青海民族出版社的74首版本、西藏自治区文化局的66首版本。出现众多版本的原因,是由于《仓央嘉措情歌》长期在民间传唱,与民歌互相混杂,互相影响。因此,究竟有多少诗歌是出自仓央嘉措之手的原作,没有办法具体确定,这直接导致了各个版本收录的数目也不尽相同。

翻译成汉语的最早版本是1930年的于道泉译本,为白话诗的形式。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先生根据拉萨梵夹本,对照印度人达斯的《西藏文法初步》中所收的61首加以改编,出版了名为《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的诗歌集子。内容包括原文、汉译文和英译文,改编为62首。这可以说是第一本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译本。

在出版诗稿的同时,于道泉还撰写了一些补充性质的文字,大致有《自序》《译者小引》《附录》等,其中讲述了仓央嘉措的生平、翻译诗稿的缘起和若干需要解释的问题。于道泉这个译本,是“逐字逐句”的“直译”,照顾到了文字的原汁原味,最大程度保留了诗歌的原意,虽然今天的人们读起来有如嚼蜡,有的诗作不仅没有诗意,而且有很多粗陋之处。对于这个问题,于道泉先生自己也承认,他在《译者小引》中自谦地说:“我在翻译时乃只求达意,文词的简洁与典雅非我才力所能兼顾。”

不过,这个版本虽然读起来不好看,而且多以四句为限,承转之间空间过小,读起来意象寥寥,无甚意味,但却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如果在没有藏文原本,也不会藏语的情况下,可以使很多学者研究仓央嘉措诗歌,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汉文资料。另外,这个译本对后来仓央嘉措情诗翻译起了很大的影响,它开创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以及研究的先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版本就是汉译仓央加措情歌的蓝本。

1937年,曾缄翻译出版了七言旧体诗的《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收录诗作66首,分节和于道泉先生的版本稍有差别,但是差别不大,依据的应该是同样的版本。曾缄曾在西康省临时参议会任秘书长,在民间广泛搜集仓央嘉措的诗歌,但是“网罗康藏文献,求所谓情歌者,久而未获”。后来,他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于道泉先生的译本,对于道泉先生翻译的白话诗歌很是看不惯,认为“于译敷以平话,余深病其不文”,也就是说,他觉得于道泉译本有点像是“大白话”,翻译得很没有文采,于是就“广为七言,施以润色”,把“仓央嘉措情歌”译成了旧体诗的形式。这个根据于道泉译本重新翻译出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发表在1939年。可以看出,曾缄先生认为于道泉译本的“不文”,自信地认为他的译本是以“文”为要旨。在他的笔下,仓央嘉措情歌完全脱胎为文人诗,而且融入了他自己的生命感悟。虽然这个译本警句颇多、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却也融入了太多译者个人对诗歌艺术主观性理解。客观地说,曾缄先生的译本影响力较大,这个版本也是现行汉译古本中公认的成就较高的版本。1958年,王沂暖教授在编译的《西藏短诗集》里,收集了大量以仓央嘉措情歌名义流传的诗歌,并在1980年出版了包含汉藏两种文字、附有插图的《仓央嘉措情歌》,收74首,其中前66首与于道泉本和曾缄本相同。

对各个版本的比较,译为绝句可以说是创作,不过是取原诗构思或意象,受形式束缚,难免要裁剪添补,闪腾挪移。有时颇见奇效,有时则显得辞藻过于汉色汉香,僵硬、失真。译为白话诗,则较为忠实地传达了原诗的意思。

[1]高平.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2]马辉,苗欣宇.仓央嘉措诗传[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仓央嘉流传情歌
情歌的故乡是我家
经典“咏”流传
傣寨情歌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仓央嘉措
如果拥抱只有一次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