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醒脑针法为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

2015-07-11彭天忠胡穗发廖小香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阵发性醒脑进针

舒 伟,彭天忠,胡穗发,王 苇,周 成,谢 桂,熊 佳,廖小香

(1.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330008;2.南昌市健康教育所,江西 南昌33000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临床特点为当头位改变时诱发短暂眩晕和眼震。目前治疗后BPPV 的标准方法是采用Epley 管石复位法,但是在临床中发现有的患者复位无效或需要多次手法复位,且容易复发[1]。我院采取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 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为2014 年6 月~2015 年5 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被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门诊患者120 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 例,男26 例,女34 例,年龄18 ~72 岁,平均年龄(46.72 ±8.63)岁,病程6 h ~7 年,平均病程(9.24 ±6.01)月。对照组60 例,男23 例,女37 例,年龄19 ~74 岁,平均年龄(47.12 ±8.33)岁,病程7 h ~6 年,平均病程(9.84 ±5.93)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排除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Meniere 病、脑源性、颈性、心源性、眼源性、外伤性、药物中毒性及全身疾病性等所致眩晕。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典型眩晕症状:视物有旋转感;②头重,肢体沉重力弱,胸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或滑。中医辨证分型:痰浊上蒙[3]。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Epley 复位法: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向患侧转头45°,并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头超出床沿并下垂30°);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转向健侧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头部偏离仰卧位135°;④坐起,头部前倾20°。完成上述4 个步骤为1 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30 s ~1 min。

2.2 治疗组

采用化痰醒脑针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在Epley手法复位法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当患者完成手法复位(方法同对照组)后,嘱患者平卧休息10 min,休息后如眩晕不诱发,患者取仰卧位,用75%的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后,用华佗牌0.35 mm ×40 mm 针灸针进行针刺。选穴:百会、上星、头维、风池、太阳、丰隆、足三里、合谷、太冲(除上星、百会穴外,均取双侧)。百会平刺,进针0.5 ~0.8 寸,上星透百会,上星向百会斜刺,进针1.5 ~1.8 寸;头维平刺,进针1 寸;风池进针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 ~1.5 寸(喉结有沉紧感);太阳斜刺,进针0. 5 ~0. 8 寸;合谷、太冲直刺,进针0.8 ~1 寸;丰隆直刺,进针1.5 ~1.8 寸;足三里直刺,进针1.2 ~1.5 寸。每次针刺时间30 min,15 min 行针1 次,每次每穴1 min,每日1 次,10 天为1 个疗程。

针刺及手法复位操作人员均经统一严格培训。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Parnes 等提出的疗效标准制定[4]。痊愈:眩晕完全消失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Dix-Hallpike 诱发试验(-);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少,但未消失,Dix-Hallpike 诱发试验(+),但持续时间很短;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复发是指在另一种体位(与之前发病时不同)出现眩晕症状;或者最后1 次治疗后仍出现由于头、身体转动或移动诱发的旋转性眩晕;或者复查时体位试验检查出现与治疗时不同的眼震。

3.2 统计学分析

3.3 治疗结果

两组均收入60 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5 人不符合标准予以排除,其中治疗组有1 人出现晕针、1 人中途自行终止治疗,对照组有2 人出现晕针、1 人自行终止治疗;其余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复发次数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复发次数比较

4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25% ~33%[5],年发病率为64/10 万人[6]。现代医学认为来自椭圆囊的碳酸钙结晶(耳石)脱落是BPPV 的发病基础,目前比较公认的是Schuknecht 提出的壶腹嵴顶耳石症和Epley 提出的半规管耳石[7]。

中医学认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其病机以风、火、痰为眩晕之标,脾肾虚为眩晕之本。《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不作眩”;陈修园亦认为脾胃健运失司为眩晕的病机关键,治疗本病的根本是如何调理脾胃功能,其《医学从众录》曰:“其言虚者,言其病根,其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近世论治眩晕,李德新教授提出“健运中州,益气血生化之源;调畅气机,理枢纽升降之乱”总的治疗原则[8]。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督脉入络脑,故治疗首选位于颠顶之百会穴,上星亦属督脉,故上星透百会可清利脑窍而定眩。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之要穴,有祛风化痰止眩之功,《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曰:“偏正头风有两般,风池穴内泻因痰”。太阳、头维二穴可调畅脑窍气血,近取二穴可以增强百会、风池二穴清窍化痰定眩功效。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化痰止眩之效,“无痰不作眩”,故丰隆穴为止眩之要穴。太冲配合谷,开四关以畅气机,和中化痰止呕。九穴共奏健脾化痰、醒脑止眩之功效。

本研究显示,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 复位法能显著缓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次数;同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易于接受,疗程短,疗效好,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朱文宗,郑国庆,黄建平,等. 豁痰健脾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3(2):83-85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3]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43

[4] Parnes LS,Agrawal SK,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M]. CMAJ,2003,169:681-693

[5] 吴子明.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BPPV 诊疗指南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5):502

[6] Froehling DA,Bowen J-M,Mohr DN,et al.The canalith repo sitioningproe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n:armadomized eontrolled trial[J].Mayo Clin Proe,2000,75:695-700

[7] 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840-1842

[8] 张杰,谢映红,郭春媛.李德新从脾虚论治眩晕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19

猜你喜欢

阵发性醒脑进针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