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域性婚俗

2015-07-10臧小艳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婚俗陕北

摘 要:陕北民间举行婚礼,俗称“出嫁女”或“引媳妇”,更笼统些的也称作“过事情”。其婚俗有着古朴而浓郁的地方特色,程序很多,其中讲究、忌讳也更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淡出,但是现代文明的洗礼并未洗尽历史的痕迹,现代婚礼中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关键词:陕北;婚俗;忌讳;生命意识

项目名称:榆林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f13-18

婚姻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文明形式,是社会高度理性化发展的产物,它作为男女结合、组建家庭的一个重要过程,事关种族的繁衍生息与家庭的人丁兴旺,历来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日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习俗与之相匹配,同时,这些习俗由于受到不同地理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又表现形式各异。陕北历史上曾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明激烈碰撞融合的大舞台,也是中华版域内东西方文化重要的交汇点之一,基于此,陕北传统婚俗在继承中原传统婚俗的基础上亦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独具地域特色的婚姻习俗。在陕北大地,传统的文化在这里得到继承,民族的东西在这里得以保留,陕北民间婚俗不是对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是对历史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淡出,但是现代文明的洗礼并未洗尽历史的痕迹,现代婚礼中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陕北称婚嫁为“过事情”,它是一门很讲究的艺术,繁文缛节颇多,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陕北的沟壑峁梁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韵。但近些年婚嫁整体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由旧变新、删繁就简,以米脂、绥德、横山为代表的陕北婚俗在无定河流域颇具代表性,主要程序有提亲、合婚、订亲、商话(请期)、迎亲。

1 提亲、合婚:注重门弟,讲究生辰及属相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陕北,男方或女方的父母,准备为儿、女办婚事前,先挑选对象,通过亲朋好友了解对方的门户根基、人缘、经济条件及女子、男子的才貌等情况后,约请媒人或亲朋好友提亲,并根据生辰八字与属相来断定男女双方是否合婚。在提亲时,陕北婚俗中也是禁止近亲结婚的,近亲是指姨姨、姑姑作婆者的婚姻,陕北境内有“姨姨作婆,刀剪相磨”,“姑姑作婆,一世不和”的说法。当然,妗子也不可作婆,同族也是禁止通婚的。

《礼记·仪礼》记载,六礼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陕北婚俗中虽有些名称与其不同,但基本程序与此相似。纳彩在陕北是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或称“说亲事”。提亲,离不开媒人,只有通过“媒妁之言”的婚姻才是正规合理的。媒人到女方家所带礼物,必是双份忌用单礼,表示“好事成双”。礼物一般也用红纸包着或者贴上红颜色的小纸块表示喜气、祥和。

提亲的主要目的是“问名”、“合婚”。 在陕北提亲非常注重“门户”, “门户”也称“门头”或“门第”。门户指家庭成员有无狐臭史,陕北人特别看重此条,不与有狐臭之家结亲,俗语“穷不扎根臭扎根”。“在婚姻求偶说对象时,陕北最重视的是‘门。这‘门,含门风、门户、门望等义,大体相当于家庭条件,但不包括经济条件。其中有重要一条是有无狐臭。‘门或称为‘门头。陕北的‘门,以‘高和‘不高衡量。门高,指女子好,父母待人接物好,家里人都能干,家中洁净,没有狐臭等。门不高,一是特指家人有狐臭,二是女子不能干,父母有恶名,家不洁净等” [1]。如榆林地区男婚女嫁,要“查清门色,即对方家族或本人有无狐臭史” [2]。

除了门户根基,生辰八字与属相也是非常重要的婚前考虑事宜。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合写在一张纸上,通过媒人请阴阳先生占卜,称“开八字”。从中看二人的命相相合还是相克,结合后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合婚,旧时迷信以男女属相、八字相克与否断定能否婚配,如鸡犬、牛马、羊鼠属相男女相克,蛇兔属相之男女相合”[3]。陕北有语云“若要富,蛇盘兔”,“兔龙相逢一旦休,自古白马怕青牛,老虎见蛇如刀刮,羊鼠相逢不到头,猪见猴儿泪长流,狗遇金鸡一辈子愁” [4]。除了属相、八字,在陕北民间婚俗中,还讲究生辰“败月”, 陕北风俗有犯月之说,即“正蛇、二鼠、三牛、四猴、五兔、六狗、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的老虎满山吼,十一月的金鸡架上愁,十二月的龙海底游”。“三月的牛受死苦”、“十月的老虎满山吼”,从中可以看出,属相为牛出生在三月者与属相为虎出生在十月者,均属败月,人们认为,犯月之人,一生恶运,既妨碍公婆,又妨碍丈夫,故不愿与之结亲。“这些讲究本身不具有科学性,但它反映出陕北人的迷信思想合神道命定的婚姻观,也给人们的婚姻缔结罩上了神秘的面纱。[5]”

2 订婚:讲究彩礼,喜结良缘

陕北婚俗中第一个重要礼仪就算是订婚了,订婚由男方主持,宴请女方叔叔、大爷、兄弟姊妹和媒人,双方互送订婚礼品,男方送女方酒、肉、花馍、金银首饰、衣服、钱等;女家送男方“回头”,礼品有鞋、帽、食盐寺,即所谓的“稳根鞋”、“铁头帽”、“喜结良缘”(盐与缘谐音)。这一环节包括了“六礼”中的“纳吉”、“纳征”两上部分。订婚的日子也有讲究,虽然不需要经过正式测算掐盘,但也要经过认真挑选,一般选双月双日就行。订婚是日子也有讲究,虽然不需要经过正式测算掐盘,但也要经过认真挑选,一般选双月双日就行。订婚的日子当然也是由媒人传话,之前也要经过媒人的说合,比如彩礼、订婚俗礼的沟通。彩礼又称“财礼”,“如果说媒人是婚姻缔结的文化媒介,那么,财礼便是其物质媒介”[ 5]。彩礼,不可缺乏,但必须是双份双数。订婚后,两家人便成为亲戚,逢年过节便可走动,当然,订婚后不久,双方通常尽快择日完婚,而且多在冬季。

3 商话、下礼:确定佳期,成就新人

商话也称请期或者下礼。双方达到结婚年龄,男方按照姑娘的生辰八字,找术士先生进行测算,确定本年适合结婚,找到最吉利的月份,确定一个准确的结婚日期,既要通知女方,就这要下礼。下礼和订婚的礼节相似,也是男到女家,给姑娘带上里外衣服全套,鞋袜帽子成双,除了没有花馍,还要给房头外家带上挂面、添箱礼。添箱礼是放钱,房头外家要在结婚时,按放的礼加倍添箱陪嫁。娘家的彩礼这时候是要给清的,这些都讲究有收有退,所以放的要有长头,陕北话说:“迎媳妇买马出的是长头钱。”意思在约定的数额上面加上零头。这样显示两家互相紧让,客气和谐。商量的全是结婚事宜,比如结婚衣服的置办,迎送亲的车马装备、陪嫁物品的运送等,全部要在下礼时敲定。请期,在年、月、日上都有禁忌,“黑年”不婚嫁,所谓“黑年”就是无春之年,普遍认为在这样的年份婚嫁缺乏生机、无喜气、不吉利,当然也会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而且“居尊亲丧不婚”,有至亲去世,也不宜嫁娶,这是对儒家“孝”道的传承,父母去,必守孝。除了年,请期还要从属相选择月份,在陕北俗语中,鸡兔正、七月,蛇猪三、九月,马鼠六、腊月,牛羊五、十一月,狗龙四、十月,虎猴二八月。这些相应的月份被称为“利月”,是结婚的吉月。年月确定后,就是日子,一般就选在双日子即可。

4 嫁娶、亲迎:追求吉祥与生命繁衍

陕北民间举行婚礼,俗称“出嫁女”或“引媳妇”,更笼统些的也称作“过事情”。其婚俗有着古朴而浓郁的地方特色,程序很多,旧时更为繁杂,其中讲究、忌讳也更多。结婚是男女双方的事,男方要准备,女方自然也要准备。陕北婚俗中的迎亲又被称为迎人、引人,指男方到女方家迎娶。男方是迎亲,女方自然就是送亲了。迎、送亲是陕北婚礼中非常隆重的仪式,它体现着男女双方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所以也有一定讲究。迎人婆姨一般要两个,称作双引,民间有“姑不迎人,姨不送人”,孕妇、寡妇、再婚之妇女也不迎送人;姑迎人有孤寡之意,姨送人有遗留之意,孕妇、寡妇、再婚之妇女迎送人皆认为不吉利。

陕北民间婚嫁习俗中的“拉鱼”,是由娘家蒸一对面鱼,由男方的迎人在迎亲时带丈二长的红头绳,绳两头各系一枚铜钱,将铜钱插入面鱼口中,带回婆家,由新婚夫妇吃掉。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民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一方面是企盼娶回的媳妇有鱼一样旺盛的生育能力,达到香火旺盛,儿孙满堂;另一方面鱼是一种符号,代表了女性,而红头绳则代表男性,阴阳结合,便产生了新生命。另外,“鱼”与“余”同音,所以鱼也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常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围儿女馍馍”,就是蒸一对代表男女的内包红枣、花生的大馍馍,和代表儿女的十二个小馍馍,新娘坐在炕上,由儿女双全的女长者把大馍馍放在新娘膝上,小馍馍围于身旁四周。这种婚俗是原本是中国本原哲学在饮食上的一种体现,体现了陕北的饮食特色。但是先民在探索人类起源时,认为人是由孕育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中来。而他们想象的宇宙母体就像内包红枣、花生的天圆地平(方)的大馍馍,馍顶点的红点就是代表太阳与生命之源“血”的符号。一对大馍馍就是孕育子孙的母体,红枣、花生则是孕育在母体中的新生命。结婚的主要内容就是促进阴阳结合、男女相交、生育新生命个体。围儿女馍馍婚俗就是要新娘早生贵子,生男生女变着花样(花生)生。这个婚俗是活灵活现的一幅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图画。送儿女馍馍,则是婆婆充当的角色就是送子娘娘,在新婚之夜,到新窑窗前,用擀杖将窗格纸捅破,把儿女馍馍从窗格投到窑内炕上,寓意可想而可,这都是企盼儿女或种族绵绵不绝的一种祈求行为。新婚之夜还有吃儿女扁食的婚俗。“扁食”即是饺子,扁食成为母体生殖的符号,扁食馅为新生命个体的符号。吃儿女扁食也是生命意识的一种表现。

“压四角”,是将五份成双成对的红枣、花生、核桃、红线穿针放在新房炕的四角与正中,然后铺好褥子,叫压四角。新人双双入洞房,抢收压好的东西叫抢四角。这种婚俗是生殖崇拜与五行学说相结合的一种生命意识体现。红枣、花生、核桃是化生人类个体生命的符号,针尖喻阳喻男,针管喻阴喻女,红线一穿,喻阴阳结合,男女相交,喜生贵子。这种婚俗直观的揭示了个体生命的生产过程:在炕上被窝,男女结合,创造生命。

古老的陕北婚俗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希冀,陕北地处高寒地区,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现代文明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影响还不够深入,种族延续、多子多福思想至今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吕静.陕北文化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326.

[2]王炽文 孙之龙.黄土高原的民俗与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71.

[3]榆林市志编纂委员会.榆林市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751.

[4]张俊谊.榆林风情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4-65.

[5]刘向斌.试论陕北风俗性婚姻[J].延安大学学报, 1997.

作者简介

臧小艳(1980-),女,汉族,陕西三原人,文学硕士,榆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婚俗陕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