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政治视角看英语在中国的角色

2015-07-10马霞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家政治语言

马霞

英语自进入中国以来,广受国人推崇,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这样的扩展圈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母语,却受到了比母语还高的重视。多年来,“英语热”持续升温,上至八十老翁,下至稚嫩幼儿,都在积极学习英语。中、高考要考英语,本科期间要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考博离不开英语,有些工作虽与英语毫不沾边却在评职称时考英语。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以致于威胁到了汉语,致使中国文化、民族价值观受到了猛烈冲击。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与传播的工具,它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种民族的文化根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它对每个个体而言是先天存在的,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其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都被彻底颠覆了,那这个国家离失去自我恐怕也就不远了。

语言从来就是政治、文化斗争的有效工具,获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保持和发展国家一民族共同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战前期,当时的情报部长杜夫·科珀(Duff Cooper)就明确表示,海外英语推广并非单纯出于文化宣传的目的而没有任何政治意义,任何一个国家不会把钱纯粹花在文化宣传上,除非它具有政治或商业意义。按照菲利普森的解释,英语语言帝国主义是指英语通过建立与不断重构其在结构与文化上与其他语言之间的不平等,从而确立与维持其在语言方面的主导性地位。这种主导或控制,如果从政治与经济层面上讲,就是传统上所谓的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政策。如果从文化层面上讲,就是传统上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

英美两国推动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其依靠力量都是霸权。所不同的是英国依靠的是殖民地霸权和工业霸权,其军事和政治性质十分突出,带有征服者对被征服者实行语言同化的色彩,这一点在非移民殖民地尤为突出;而美国依靠的主要是经济霸权和科技霸权,政治和经济性质非常明显,既有扩展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一面,同时也由于其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实力所释放出的巨大影响力,以英语为通用语言成为世界多数国家自觉的选择。

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属于英语扩张的第四条途径即语言推广,指宗主国对目标国进行语言渗透,通过语言优势的确立而实现权力优势。英国文化协会到1954年确定了海外宣传的最终目标,从长远看来就是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二战后,英美国家知道军事化的硬性殖民主义已经行不通,所以他们便瞅准软权力,通过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暗渡陈仓,实现其侵略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政治殖民主义。所以说从文化和政治视角来看,英语在中国的角色就相当于一个侵略者。

从英语的传播历史可以看到,英语传播都是以牺牲其它语言为前提的。在侵蚀其他语言的同时,植入自己的语言文化,从而同化达到同化别国的目的。据估计,在英国殖民者踏上美国大陆之前,印第安土著语言总数多达1000余种,活到今天的仅剩约200种,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前途未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澳大利亚有近200种土著语言消失;在英国,英语是康沃尔语和马恩语早已成为历史的主要原因,盎格鲁一撒克逊征服者的语言取代了拉丁语;英语在发展过程中使爱尔兰的凯尔特语消失。汉语目前几乎面临这样的危机,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不会写的汉字也不在少数。

历史的教训国人非但不铭记,反而敞开胸怀,对外来语言、文化全盘接收,不加思考的走入内圈国家的阴谋里。虽然英语的传播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无疑具有其积极意义,为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更方便地进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工具。但与此同时,英语也成为英语大国推行“文化霸权”、实行“文化统治”的一个重要工具,英语的不断传播和普及所形成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渗透和侵略对非英语国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不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和良好语言生态的维护。历史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主权后,其语言也纷纷独立,就算不能完全摈弃也会使其本土化,因为他们深知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

英语的传播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和教育中,西方大众传媒不断地强化西方至上的观念,使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在无意识中对西方价值观的优越性深信不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分裂第三世界各国自身文化的危险。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极少提到英语与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之间的关系。然而英语教学实际上是带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内涵和结果的国际性行为。课程设置或教材开发,从内容和形式都渗透了其核心价值观和文化。

英语在中国的推广传播相当成功,从表面看是全球主流语言的日益英美化,其实质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全球思想价值观念的西方化。人家不惜重金广泛推广,我们则敞开胸怀崇拜般的全盘接受,跟得到了恩赐一样。还在此过程中乐此不疲,洗脑式的助人家一臂之力,推销着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

每年圣诞夜来临之前,校园里、大街上就会出现很多卖苹果的,大家为表达对同学、朋友的祝福会花比平时贵好几倍的钱去买所谓的平安果。相反,中国有那么多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的传统节日,却未必人人都过。

西方的个人主义对国人的影响也不小,不可否认能培养人的独立能力,却出现了自私自利的现象,大家都只为自己想,变得特别“独”,人帮人大都建立在利益之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人都不愿受拖累受麻烦。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么面对这种语言、文化、甚至政治的帝国主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些问题是在整个国家大环境下出现的,而语言又和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紧密相关。那么从宏观角度来看,还是要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成为强国。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学习发达国家推广语言的经验和方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言国际推广政策和实施策略。另一方面对待外国文化,要去其糟粕,结合国家现状,有选择性的取其精华。从国别变体的研究历史可以得出,英语要本土化,要和本国的国情、文化、特点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不会丧失自己的身份。既然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的事实已经无法更改,那么就应该积极探索符合中国人思维的语言形态和模式,即中国英语。全球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功实例,我们可以借鉴,只是现在需要时间去描述和发展它。利用英语这一全球通用语优势,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具体到最受关注的英语教育上。目前新形势下,社会不仅需要人才掌握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字知识,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民族文化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英语本土化的教学通常强调两种语言词汇的导入;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入。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要多讲授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还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

要抵制标准英语带来的文化和政治的帝国主义,不是一个人、一个特定群体的力量可以达到的。这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小到学习者的态度和动力。

参考文献:

[1]Phillipson,B.Linguistic Imperiali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2000.

[2]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4.

[3]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4.

[4]潘一和.文化与国际关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自徐波,王强.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属性与利益形成[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4.

[7]杨卫东.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文化帝国主义[J].国际论坛,2013.

猜你喜欢

国家政治语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把国家“租”出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