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忧伤情绪

2015-07-10张娓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舒伯特

张娓

摘要:本文分析了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中的忧伤情绪。首先是对于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其艺术感染力进行了概要分析,重点分析了其结构的不完整性,以及其两个乐章所展现的艺术特色。随后又分别从《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以及第二乐章入手,重点分析了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如何对忧伤的情绪进行呈现,对这部伟大的交响曲作品的忧伤情绪的艺术呈现方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舒伯特 《b小调第八交响曲》 忧伤情绪

舒伯特是奥地利的一位杰出的古典主义的音乐家,其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当中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舒伯特从小就学习钢琴以及小提琴,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维也纳圣党乐队的队长,并且长期都担任着乐队指挥一职。舒伯特具备非常独特的作曲天分,其创作的艺术歌曲传世数量十分庞大,总共六百多首,还有十部交响乐作品。由于舒伯特出身卑微,很多艺术歌曲在他在世的时候都没有进行公演。其中,舒伯特所创作的《未完成交响曲》,又被称为《b小调第八交响曲》,是其创作的作品当中非常独特的一部艺术品。

一、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艺术感染力概述

(一)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结构上的不完整性

舒伯特创作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也被称之为《未完成的交响曲》,这一部交响曲之所以被称之为未完成的,原因是在于《b小调第八交响曲》并没有根据传统的欧洲古典主义的交响曲的作曲格局习惯一样,具备了四个基本的乐章结构,而只是安排了两个乐章结构。不过《b小调第八交响曲》没有按照传统的乐章结构进行编排的原因却并不是十分明确,有相关的研究认为,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舒伯特当时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无法再继续创作下去。实际上舒伯特虽然是晚年创作的这一部作品,但是其创作了《b小调第八交响曲》之后又创作了两部交响曲,所以从时间的角度上看,舒伯特是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一部作品的。所以舒伯特很有可能对于《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前面两个部分的乐章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如何延续下去,补充完整则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无法把这一部作品补充完整。

(二)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两个乐章的艺术特色

从舒伯特对《b小调第八交响曲》仅仅保留两个乐章的角度上看,舒伯特对于前面两个乐章的艺术创作时投入了相对而言比较大的精力。舒伯特对于《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乐章所注入的艺术情绪实际上时隐隐绰绰的忧伤。这种忧伤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因此,除了艺术才华在《b小调第八交响曲》创作过程中已经到达了个人的顶端之外,舒伯特这两个乐章都包含了他非常浓厚的个人情感,以及丰富的情感变化。在舒伯特这一部《b小调第八交响曲》之中,其音乐旋律之间的沉思,以及充满诗意的气氛,旋律也非常的丰富多变,感人至深,能够达到绕梁三日的音乐效果。

在《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里面,其整体的音乐氛围都是充满悲剧性色彩的。整个第一乐章都充满着低沉以及缓慢的节奏,整个阴郁的气氛笼罩着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呈示部所表达的主题都是内心当中的歌唱,这种歌唱表达着灵魂内层的一种悲伤与痛苦,如同是一边微笑,一边眼睛仍然饱含着泪水,非常凄美和忧伤。副部的主题是从大提琴深情地演奏出来,旋律是尤其优美的,歌谣的风格曲调纯朴以及明朗,音乐的风格转入到一种兴奋以及愉快的旋律。温婉以及婉转的小提琴重复着主部的主题。展开的主要是一种呻吟,对于痛苦精神的一种发泄,表达着悲伤、绝望以及内心的斗争、纠缠。最后的再现部以及尾声部位就是以悲伤的感怀作为结束。在《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当中,则整体的音乐氛围加入了抒情的风格以及田园的游吟风格,音乐的风格相对比于第一乐章更具备明朗的气氛。第二乐章当中有着安宁以及平静的内心感受,将一种达观乃至于超然的个人感触更进一步表现出来。第二乐章的主部实际上表现着温柔以及宽厚的品格,而副部则是注重突显出无华并且朴实的游吟诗人的风格,以及对于主题旋律的深情地诉说。整个第二乐章都表达着一种隐隐约约的遐思以及冥想。最终,整一部《b小调第八交响曲》都在慢慢走向于朦胧的安静风格走向了结束。因此,从《b小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以及第二乐章当中的艺术特色来看,这种忧伤的情绪其实包含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深邃的意境。

二、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所呈现的忧伤情绪分析

(一)《b小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忧伤情绪

舒伯特在《b小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采用了低音提琴以及大提琴的低音区从深处缓缓地拉出来,旋律十分凝重,渲染了一种神秘忧伤的氛围。这一部分舒伯特采用了好几个下行的音符,被著名的音乐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称之为“从地底深处国度发出来的声音”。这一段第一乐章的引子,也正是整一部《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核心部分,这个部分非常集中地呈现了《b小调第八交响曲》当中所包含的伤感以及忧郁,为整部交响曲艺术作品的感情基调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紧接着,舒伯特在这一段引子之后,采用了小提琴的颤动的方式表现了十六分音符,这样的一种小提琴颤动的形式是一种不稳定的前行方式。可以看得出这是一种内心当中由于忧伤和痛苦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的颤动,内心的心弦不断地撩动着,灵魂也似乎在冰冷的忧伤当中不停地颤抖着,仿佛是在想念着什么,又仿佛正在某一样事情内心不断地徘徊着。这种内心当中的悲伤很快就采用了低音的弦类乐器以及中提琴进行参与,这两项乐器的参与都采用了非常轻柔的拨弦方式展现,并且联合采用了双簧管轻柔地吹起了一首美妙的第一主题,第一主题很显然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达着内心当中悠缓的悲伤。

(二)《b小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忧伤情绪

《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实际上时由大提琴率先引导出来的。大提琴的音色相对而言比较低沉,表现了一种沉稳的品格,以及对于人生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实际上时从忧伤当中延伸出来的,思考孕育着在忧伤当中的希望,从而表现着内心世界的宽慰和忧伤之间的纠缠。而舒伯特随后又采用了小提琴对这个沉思的大提琴调子重复了一遍,由于小提琴的音色相对比较忧伤,所以让这种沉思之后的宽慰很快就转入到悲伤之中,又重新进入到忧伤的情绪氛围之内。铜管乐器声部非常粗暴地吹奏出凶险的动机,并且让小提琴的音群进一步拔高,好像又再一次遭受到了重大的精神打击,很多美好的畅想以及沉默的思考,都被凶狠地打断了,这种忧伤以及悲凉的氛围很快就重新笼罩在整首《b小调第八交响曲》当中。这一声铜管声部的打断,如同美好的幻想又再一次破灭了,舒伯特又再次转入到无边无垠的丑恶的现实之中。在此之后,大提琴和小提琴互相紧密地交织着,如同丑恶以及美好互相之间在进行着搏斗,内心当中有着美好的向往以及憧憬,总是在被丑恶的现实所扑灭之后又再次出现和崛起。

三、《b小调第八交响曲》第二乐章:以梦幻表现忧伤

《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不再和第一乐章一样有着非常强烈的戏剧性,并且凸显着一种搏斗还有冲突,更多是属于一种对于梦幻的沉醉。第二乐章表现了雄心壮志慢慢地消散了,要面对着现实的痛苦,也只能够偶尔拿出这种斗志。舒伯特采用了圆号以及大管在低音提琴的弹拨以及演奏之下,表达出两个小节的引子之后,小提琴演奏出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充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甜美的歌唱着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理想。这个主题当中,配器的音乐效果如同魔法一般,十分吸引人,能够在弦乐的弹拨演奏之中,运用长笛表现出清新怡人的旋律。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在十分宁静的氛围下表达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忧伤,这种不安定的忧伤实际上就是对于生活的忧虑。这个部分主要是采用单簧管对主题进行突显,表现出一种梦幻一样的悠长,带有田园诗一般的安宁。舒伯特在这个部分采用了双簧管和单簧管交织并行演奏,并且运用了长笛进行接应。在这个田园诗的旋律正在纠缠之中,很快定音鼓就大声敲击,运用了两组小提琴,表现出其内心的忧伤,这种忧伤时是十分揪心的痛苦,大提琴对这种忧伤进行了响应。

四、结语

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实际上时一种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抗争和悲伤。一次次的打击让舒伯特感受着痛苦,然而凭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尽管悲伤,他也依然执着向前,在《b小调第八交响曲》的忧伤情绪中,又蕴含着一种内在的真挚以及力量,这也是它不朽之处。

参考文献:

[1]张铭.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1999,(08).

[2]常晋霞.舒伯特与他的《未完成交响曲》[J].黄河之声,2006,(03).

[3]张文川.浅谈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猜你喜欢

舒伯特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探析
舒伯特顿悟邻居用心
觉醒的舒伯特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故事(下)
二月音乐
舒伯特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