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娱神到娱人:云南丽江洞经音乐的功能变迁

2015-07-10袁建军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化功能

袁建军

摘要:丽江洞经音乐最初属道教科仪音乐,随着时代发展,已向世俗性和自娱性方向发展,变成了民间自娱的音乐活动。本文借鉴音乐人类学以及史学的长时段理论来观照洞经音乐的功能变迁问题,认为洞经音乐的功能从早期纯粹的娱神功能逐渐向教化功能、向娱人功能转化,是一个动态而多样的过程。

关键词:洞经音乐 功能 娱神 娱人 教化

所谓“洞经音乐”则是以谈演诵唱《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作为主要活动内容而存在的一种音乐形式,源于文昌祭祀。从传入云南之初,纳西人将演练音乐、唱(吟)诵道教经文的组织称作“谈经班”,谈演形式主要有“宫观会”和“家庭会”,宫观会也为当地人民求雨祈晴、禳灾解厄、驱瘟除秽等活动。“家庭会”主要在居民家中进行,包括做寿祈福、丧葬超度等。晚清以后也称为“文人会”,民国后则称为“乐会或古乐会”,各县乡镇涌现并组建了很多古乐会,文革时期中断,至70年代末复苏繁荣。

一、娱神祭祀功能

关于娱神祭祀功能,我们可以从道教活动和丧葬活动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道教活动

追塑源头,丽江洞经这种音乐品种本身具有道教属性,从字面来讲“洞经”也是道教术语。桑德诺瓦《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功用、异变及现状》①认为:“洞经音乐自传入云南丽江纳西族之初,就是谈演道教经典为目的。因此,洞经会无论做会、谈经、设法悬像及焚帛、呈献供养等仪式,均严格按照道教的坛规、道场和演奏程序而进行!”。由此可见,丽江洞经音乐用于道教活动便不言自明了。洞经音乐从一诞生便是为了敬神、娱神,其供奉对象既有汉族神如文昌帝,也补充了丽江纳西族的神祇“北岳景帝”等。也就是说,洞经音乐在传入丽江的时候就是与道教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其活动内容还是组织演奏抑或是谈演目的都与道教密切相关。

(二)丧葬活动

洞经音乐的娱神祭祀功能还表现在民间丧葬仪式中,光绪21年《丽江县志》载“……小殓lian后,每逢七日或请道士诵经典,……及奠期,住人请乐工奏曲灵侧……其发引也,亦以送亡……”,由此可见洞经音乐在丧葬仪式中的运用情况。

通常,丧葬仪式主要四个阶段:落气-悬礼-祭礼-葬礼等阶段。见下表(丽江洞经音乐丧葬仪式使用情况)②:

从上表可以看出整个丧葬活动分为如下阶段:落氣阶段、悬礼(悬白)阶段、祭礼阶段、葬礼阶段,其中有相应的音乐演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洞经音乐在丧葬仪式中的运用情况。

二、儒学教化功能

儒家传统文化中,礼、乐之教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古人有“文之以礼乐”的说法,丽江在改土归流后,儒家礼乐教化的影响便渗透到丽江的各个方面,比如与儒家祭礼相关的文庙等场所初具规模,而参与这一进程的众多士绅、儒师又是通晓洞经音乐的乐手,因此,无形中,洞经音乐与儒乐思想融合,至晚清时期,“儒乐”化的洞经音乐已然转型。

如此可见,洞经音乐的内涵不是单一的,在历史的流变中也有不同因素加入,也彰显了洞经音乐的包容性与多元性。关于其性质,从其历史演变来看,是多种音乐的杂糅而成的复合型音乐文化。总之,洞经音乐对丽江的文人雅士也起到了一种类似于“催化剂”的涵化功能。

三、审美娱乐功能

随着时代变迁,丽江洞经音乐也在演变发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其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它逐渐从宫观中走出来,走向大众。笔者将审美娱乐功能分为自娱和他娱两方面。

(一)自娱

随着社会的发展,丽江的“洞经音乐”今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20世纪50年到以后,大家在节日喜庆之日进行表演活动,在休闲时用于茶余饭后打发时光的自娱。因此说此时的洞经音乐为寻常百姓喜爱,自发家庭会很多,在类似于沙龙的院落中常能听到幽雅的乐声(文革期间中断)。由此可见洞经音乐的世俗性和娱乐性特点已经呈现,她已经脱离了早期的宗教色彩,走向了民间大众,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其功能也表现为审美愉悦、审美体验层面。

(二)他娱(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摆脱了贫穷的生活,走向富裕文明的新生活,旅游业也随之发展兴盛起来。很多地方政府意识到:传统音乐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精髓和文化特色,因此地方政府出钱、出力、出台政策,挖掘存活于民间的音乐品种,重新搬上舞台,为游客演出。一方面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一方面也在音乐品种的传承保护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洞经音乐的功能在此时是既娱自己也娱他人。

四、结语

从以上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丽江洞经音乐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由最初的祭神娱神,到后来的娱乐化的文雅之乐,再到今日之娱乐休闲化的民间音乐,展现了这一品种的历史发展脉络,所以不是单一的,应该历史的看待之。

当然,以上功能的三种分法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娱神祭祀阶段也可能有教化功能,并不是截然分开。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考,不足之处就教于方家。

注释:

①桑德诺瓦:《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功用、异变及现状》,《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第1期。

②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0期,第83页。

参考文献:

[1]罗明辉.关于洞经音乐问题的探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4).

[2]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化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