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收集牧草配合青贮饲料舍饲养羊对比试验报告

2015-07-09祁广仪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5年3期

祁广仪

摘要:采用“人工收集野生牧草+青贮玉米+添加饲料”的饲料配合方式,按一定比例制定饲草饲料科学配方,进行舍饲养羊对比试验,育肥羊生长发育快,繁殖母羊产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人工收集:野生牧草:育肥羊:繁殖母羊

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禁牧舍饲”战略政策之后,西北地区大多数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草山草场留床面积逐年加大,可人工收集的各类野生牧草及人工种植牧草较多,农村适度规模舍饲养羊户(场)不断出现,畜牧养殖结构大幅改变,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而且多年来实施的全膜玉米大面积种植,为养羊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当地饲草饲料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畜牧科技,探索解决养羊生产中实际存在和遇到问题的方法,寻求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养羊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是对新时期基层畜牧工作者和养羊业主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我们拟在位于西北地区中部通渭县辖区选择两户养羊户饲养的336只羊,挑选其中60只符合条件的试验羊分成6组,采用“人工收集野生牧草+青贮玉米+添加饲料”的饲料配合方式,按一定比例制定饲草饲料科学配方,进行舍饲养羊对比试验,严格按照拟定程序和方案定期观察测量登记,最后综合分析得出试验效果,以供广大畜牧工作者和养羊业主借鉴和参考。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1.设计试验方案

1.1 试验羊的挑选和分组:试验分育肥试验和繁殖试验两部分内容同时进行。在养殖条件较好的甲羊场张××饲养的220只小尾寒羊中,挑选20只3月龄个体相近的健康羊分两组,每组10只为育肥A试验组和育肥B试验组,并分别编1-10号:挑选20只16-18月龄的成年健康怀孕(2-3月)母羊分两组,每组10只为繁殖C试验组和繁殖D试验组,并分别编号。在养殖条件中等的乙羊场李××饲养的116只小尾寒羊中,挑选10只3月龄个体相近的健康羊为育肥E对照组并分别编1-10号:挑选10只16-18月龄个体相近的成年健康怀孕(2-3月)母羊为繁殖F对照组并分别编1-10号。

1.2 试验方法和步骤:将挑选好的6组60只羊准确按照编号(耳标号)造册登记,对甲羊场的育肥A试验组和繁殖D试验组饲喂有野生牧草的配方,育肥B试验组和繁殖C试验组饲喂没有野生牧草的配方,其它条件相同;对乙羊场的育肥E对照组和繁殖F对照组保持传统养殖方法不变。每组羊首次称重后按组分栏饲养,不能和其它羊只混合饲养,每隔30天重复称重登记一次,共称重3次,同时对甲羊场的4组试验组调整一次饲草饲料配方。饲养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饲养管理方法精心喂养观察60天时间,对每次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做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1.3 试验分析统计:为了做好本次试验,力争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查阅和参考有关资料,共筛选制定甲羊场育肥羔羊营养参考标准(日粮)、养羊场怀孕母羊营养参考标准(日粮)、养羊场防疫免疫消毒程序、养羊场青贮饲料制各操作程序、养羊场饲草饲料配方操作管理程序和养羊场饲养管理程序5套;设计“养羊场人工收集牧草配合青贮饲料舍饲养羊对比试验统计表”等各类记录统计表册8份,然后根据各类统计报表情况,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取得效果。

2.2 饲喂方法和要求:每天定时定量饲喂饲草3次,早午晚各一次,饲料早晚各撒1次;饲喂时先将饲草均匀撒入槽中,再把饲料均匀撒在草上;每次饲喂不易过饱,有个别不足者可增添饲草补饲;供水不限量,平时多注意观察采食饮水情况,随时调整饲喂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育肥试验A、试验B、对照E组在60天内只均增重分别为15.1千克13.3千克、10.1千克,日只均增重分别为252克、222克、168克,试验A组与试验B组差异较为显著,试验A组与试验E组差异最显著。试验A组10只羊的日粮中用2.5千克野生青干牧草(约价值1元)代替相当于试验B组7千克(风干料2.5千克,约价值3.5元)的玉米青贮料后,每天可节约饲料成本0. 25元/只羊。

繁殖试验C、试验D、对照F组在60天内只均增重分别为10.6千克、9.3千克、8.1千克,日只均增重分别为178克、155克、135克差异较为显著:就繁殖情况而言,产糕数分别为23只、24只、21只,产活数分别为23只、21只、17只,产活率分别为100%、87.5%、77.3%,差异十分显著。试验C组10只羊的日粮中用3千克野生青干牧草(约价值1.2元)代替相当于试验D组9千克(风干料3千克,约价值4.5元)的玉米青贮料后,每天可节约饲料成本0. 33元/只羊。

综上所述在羊的日粮配制中,添加约占风干饲料20%的人工收集野生风干牧草,配合青贮饲料舍饲养羊,羊群的整体精神状态较好,育肥羊生长发育快,繁殖母羊产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饲喂野生青干牧草的羊肉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进一步在有条件的地区较大范围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