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历史综合测试题(二)

2015-07-09韩淑霞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本题解析考查

韩淑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3.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下列四幅图片中,与基督教有关的应该是()

4.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5.近代社会的到来,在政治上的特征就是“法治”取代“人治”,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最早体现这一特征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巴黎和约》D.《拿破仑法典》

6.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个历史短剧——《1789年7月14日,不同寻常的一天》,准备在周末晚会上演出。在设计的台词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砍掉查理一世的头!”

B.“雅各宾派万岁!”

C.“打到巴士底狱去!”

D.“坚决镇压王党叛乱!”

7.他是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民众选出的皇帝;他为保护法国大革命胜利成果东征西讨;他传播了人权、民主意识,推动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但其野心的膨胀又导致了整个欧洲人民的灾难。他是()

A.华盛顿B.拿破仑

C.林肯D.罗伯斯庇尔

8.“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场革命是指()

A.英国“光荣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宪章运动”

D.英国工业革命

9.图2反映的是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A.沦为半殖民地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1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11.“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这里“新能源”是指()

A.水力B.风力

C.电力D.煤炭

12.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人们纪念战争是不能忘记那惨痛的岁月。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纳西比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

13.“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下面思想解放与后面的革命或变革对应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B.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C.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

D.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4.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5.某同学在学习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下了如下体会:“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

A.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B.使美国获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

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D.有利于美国控制国际联盟

16.图3是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它讽刺的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

A.巴黎和会B.法西斯同盟

C.慕尼黑阴谋D.绥靖政策

17.2014年初,俄罗斯多个城市举行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71周年。这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主要是因为它()

A.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B.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使二战进入了最后决战阶段

18.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向日军发起进攻。该行动是为落实哪次会议的决议()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endprint

19.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二战,冷战B.二战,中东战争

C.一战,二战D.二战,科索沃战争

20.某学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关于“西方国家与非洲关系史”的报告,下列内容应当出现在报告中的是()

A.印巴分治

B.纳米比亚独立

C.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21.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22.“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是()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世界经济呈本土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D.和平发展全球化的表现

2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①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②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行不通③社会主义只是暂时遭遇挫折④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A.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4题13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4.(13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4烟囱林立的图5印度民族图6英国宪章英国工业大起义运动

(1)图4所示的是什么事件后英国的景象?(1分)这一事件最大的积极作用是什么?(2分)

(2)图5所示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这场起义的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图4与图5、图6是什么关系?(2分)请概要说明。(2分)

(4)概括当时世界发展的总趋势。(2分)

25.(14分)千百年来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歌,有时曲折连环,有时高歌猛进,耐人寻味。

【古老的欧洲】

材料一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明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要特点?(2分)

【开拓的欧洲】

材料二“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在内。”

(2)材料二中的“我”指的是谁?(1分)他的开拓探险活动有什么贡献?(2分)

【战争的欧洲】

材料三

(3)材料三(图7)反映了欧洲哪两个集团的对抗形势?(1分)两个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分)

材料四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

(4)材料四中的“长达6年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1分)“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预示着战后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2分)

【联合的欧洲】

材料五(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5)举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西欧国家为加强合作而采取的措施。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趋势?(3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的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旧制度”指什么?(1分)俄国为改变旧制度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1分)这一举措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这个政策”是指什么政策?(1分)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政府采取了新的措施,这一新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三“苏联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集体农庄的庄员和农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大人、小孩都得了浮肿病,逮着什么吃什么,像动物尸体、烂树皮和沼泽植物的根等人不该吃的东西,他们都拿来吃。由于重工业发展优先,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滞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三十年代政治大清洗造成大量冤假错案,这些问题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3)材料三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何种模式的弊端?(1分)这种模式有何特点?(1分)曾对这一模式进行小修小补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谁?(1分)endprint

材料四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位学者风趣地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4)依据上述材料推断,学者评论的是谁的改革?(1分)改革所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1分)

(5)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27.(12分)探究题:美国崛起之路,引发世人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危机与抉择】

面对殖民压迫、制度冲突和经济危机,美国做出了正确抉择。(1)图8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签署什么文件的场景?(1分)此次战争的结果如何?(1分)

(2)图9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是谁?(1分)他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1分)

(3)图10这位总统就任时,美国正面临着一场什么危机?(1分)他是如何成功解决的?(1分)

【科技与发展】

(4)美国的崛起与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项科技成果。(2分)

【机遇与挑战】

(5)借助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国采取什么政策?(1分)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思考与启示】

(6)从美国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古代希腊文明最重要的成果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其极盛时期是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盛行专制的年代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在古代世界是比较进步的,故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行大化改新,属于“汉化”,故选B。

3.B【解析】十字架,是基督教圣物之一,在基督教传统中,十字架作为耶稣为人类带来救赎的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故选B。

4.D【解析】文艺复兴实质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名义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兴”的含义应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所以选D。

5.A【解析】此题考查资产阶级颁布法令、文献的历史意义。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议会开始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情景题目。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所以“打到巴士底狱去!”符合题意。故选C。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是他的对外战争也给被侵略的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引起了这些国家人民的反抗。

8.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2014-200=1814,1814年属于工业革命时期(1765—1840年),答案选D。英国“光荣革命”是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1688年;英国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

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故选B。

10.D【解析】本题考查两国在民生问题上的共同点。四个选项都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允许土地买卖,两国都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问题,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新的能源——电力,故选C。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凡尔登战役的认识。一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凡尔登进行激战,双方都投入了百万兵力厮杀,双方死伤无数,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故选B。

1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思想解放运动与变革的史实。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生在英国宪章运动之后,B、C、D三项的思想解放与后面的革命或变革对应正确,故选A。

14.D【解析】“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由理想到现实”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选D。

15.A【解析】《九国公约》规定: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美国获得独霸中国的机会,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故选A。

16.B【解析】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法西斯同盟,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法西斯侵略,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安全,故正确答案是B。

1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但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理解。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召开了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对日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8月苏联对日宣战,落实了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因此正确答案是D。

19.A【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的战事结束。但二战后,美苏开始冷战。

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纳米比亚独立。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西方国家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印度在亚洲,古巴和巴拿马都在拉丁美洲,都不符合题意。endprint

2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故选C。

22.B【解析】由题干中的“走向世界”“市场”可知,这种现象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3.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发展之路说明①是错误的,应当排除选项B、C。题干中的三个事件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因此正确的选项必须包括④,故选D。

24.【答案】(1)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英国不但在印度掠夺财富,而且欺压民众。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3)因果关系。图4与图5:工业革命后需要大量生产原料,英国更加疯狂掠夺印度,引起印度人民的反抗。图4与图6:工业革命后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反抗剥削,导致工人阶级的反抗。(只写因果关系不得分)(4)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25.【答案】(1)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2)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美苏争霸或雅尔塔体系)。(5)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迈进。

26.【答案】(1)封建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走上近代化道路)。(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赫鲁晓夫。(4)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改革必须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必拘泥于答案原文,符合题意,任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27.【答案】(1)《独立宣言》。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林肯。维护国家统一。(3)1929-1933年经济危机(或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或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其他符合题意两例也可)(5)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6)民族解放是国家发展的首要条件;先进制度代替落后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题解析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