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探讨

2015-07-09张玉明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本解析考查

张玉明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历史试题,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居多。材料解析题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学生可以通过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材料解析题常用的载体有文字、图片、表格,其回答形式除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外,有的涉及政治、语文等学科内容,给学生发表自己感悟的空间。命题内容实现了由考查单一历史学科到学科整合的跨越,由考查课本知识到与生活实际结合、发表感悟的突破。那么怎样适应新的形势,准确地解答材料解析题呢?现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解题方法归纳如下。

一、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作答

在材料解析题中,这类题目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尽管中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和根本。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就无法深入。对历史知识系统掌握的考查,常以某一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改革等)、某一国家或地区(如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亚太地区等)、某一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罗斯福等)、某一事件产生的影响(如经济大危机对美、德、日、意等国家产生的影响)为载体命题,学生通过仔细识读材料后,联系相关史实便能作答。

【例1】(2014·山东德州)一位伟人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代伟人邓小平(1904—1997年)用他传奇的经历书写了一个传奇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节选)

篇章戎马生涯

材料邓小平的主要革命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年仅16岁

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青年团旅欧支部的领导

1929年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

1934年参加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参加在①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947年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②

(1)根据材料一完成①②两处填空。

(2)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义?

【解析】此题是以“伟人邓小平”的事迹为载体进行命制,主要考查他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材料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在解答此题目时,先明白材料主旨,然后仔细识读材料后要回答的问题,对需回答的问题内容做到大致了解,做到阅读材料时有目的性,再从材料表格的文字中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回扣课本知识进行切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结合课本知识点作答,使问题迎刃而解。如通过“1935年、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等信息,回扣课本中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不难联想到遵义会议;由“1947年、挺进大别山”等词语,联想课本内容就能回答出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是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由“1948年、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回忆知识点容易得出淮海战役。

二、节选材料中内容,整合作答

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少,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综合和利用材料信息联系课本知识点的能力,答案会在材料内容中以原句体现或将材料内容整合提炼得出。熟读材料、获取信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有效方法。通过熟读材料,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事例或现象,明确材料或问题表述的主要观点或隐含的主要结论。这类题的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均可得分。

【例2】(2014·四川成都)某班同学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第一小组研究主题:中美关系历史回眸。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

第二小组研究主题:中美关系现实研究——“第一夫人外交”,下面是同学收集到的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3月访问中国的资料。

图1中美第一夫人

材料二作为主席夫人向他国元首夫人发出访华邀请,彭丽媛是中国第一人。它不仅折射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更向世界传递强烈而清晰的自信!作为第一夫人单独访华,米歇尔也是中美建交35年来的第一人,体现了奥巴马总统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米歇尔参观了第七中学并发表了演讲。她表示,中美相隔遥远,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通过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她惊讶地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如此之多。她说:“我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抱有前所未有的信心。”(据新华网相关报道)

(2)结合材料二,同学们讨论了米歇尔·奥巴马访华的历史意义,从中你能归纳出哪些主要观点?

【解析】此题是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载体进行命制,材料由文字、图片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识读、理解、分析、整合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解决此问题,还是先看题后要我们回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细心识读材料,对材料所述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找出材料的关键信息,明确材料所表述的主要观点或隐含的主要结论,提炼加工后得出答案。回答第(1)问时,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发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问题的答案核心。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主要语句,如“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体现了奥巴马总统对中美关系的重视”“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我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抱有前所未有的信心”,从这些关键语句中,可以看出中美双方都在为友好往来、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而努力,这是文字材料的核心。通过对材料中主要语句的整理,获取主要观点和隐含信息,结合历史知识提炼出答案:①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接近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②开创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③促进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都能成立。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本解析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睡梦解析仪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Fe2+与Fe3+”相关解析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