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历史数据类选择题的考查视角及解题技巧

2015-07-09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所学选项试题

近年来数据类选择题因材料丰富、图文结合、设问灵活等特点而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下面以近两年部分地区的中考试题为例,谈一谈数据类选择题的考查视角以及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考查数据反映的时间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中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对时间的考查,依托数据材料考查时间就是一种常用手段,主要是考查学生获取数据信息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通常是给出某一时期的历史数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判断数据所反映的某一现象出现的具体时间或历史时期,只要学生读懂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相关内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例1】(2013·江苏徐州)图1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图1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数据信息。图1数据显示我国在某一时期的“国民收入”“商品零售额”和“工业总产值”三方面的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公有经济成分的比例都在90%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的公有经济比例更是达100%,表明我国这一时期的私有经济逐步消失,公有经济开始在社会主要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回顾所学知识,上述情况的出现应该得益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运动,它是新中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由于措施得力,群众支持,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将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和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接,就会发现选项A“新中国成立后”表述不太具体,选项C和D的史实不符合材料要求,正确答案是B。学生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要准确辨析历史概念,对图表中的“公有经济”“私有经济”“国民收入”等概念需有准确的认识;二是要能够把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形成有效对接。

二、考查数据变化的原因

历史统计图表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准确解读数据材料,把获取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转换,在归纳、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历史原因。试题难度较高,是近年中考数据类试题最常见的考查形式,需高度重视。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通常是给出某一时期的图文数据材料,题干要求学生判断数据变化的原因,设问中一般有“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由于”“得益于”等词语。

【例2】(2014·安徽)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爆发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数据曲线图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文有效信息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明确设问要求,找准关键词句。首先,要仔细观察曲线图,从1957年到1960年出生率逐年降低,1960年出生率是负增长;死亡率从1957年到1960年逐年上升,1960年是人口死亡率的最高点;自然增长率最低点是在1961年。其次,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与1960年“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的出现”在时间上没有直接因果关系,首先排除D项。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全国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材料数据不符,也应排除A项。开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大搞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口死亡率急剧提高,导致1961年自然增长率降到最低点,使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损失。为了纠正这一失误,党和政府于1961年春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据此分析,此题答案是B。

【例3】(2014·重庆)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表1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工业指标1770年1800年1861年

英国的煤产量600万吨1200万吨5700万吨

英国的铁产量5万吨13万吨380万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C.将印度完全沦为其殖民地

D.汽车、电力工业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采用表格数据类材料,表面考查学生对1770—1861年间英国煤和铁年产量发生显著变化原因的掌握情况,实则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表格材料中的时间限定,特别是“1770年”和“1861年”这两个时间点,它们是准确解读表格的切入点。从这两个时间点切入,就可排除A、C、D三个选项,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在168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是在19世纪中期,具体说是在185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被镇压之后;而汽车、电力工业则兴起于1870年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们发生的时间都与材料中限定的时间不符。以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大工厂的产生和发展,也使英国煤、铁产量成倍增长。1861年英国的煤和钢铁年产量与177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只能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故正确答案为B。

三、说明数据变化的特点或趋势

通过数据前后的变化,概括出数据反映的时代特征或发展趋势,是历史数据统计图表的又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数据类试题命制的一个重要视角。这类试题在题干设问中往往有“说明”“表明”“反映”“特征”等词语,旨在考查学生宏观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endprint

【例4】(2014·河南)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美国一家小型公司,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

A.低通胀、低失业率

B.政府加大了投资

C.财政赤字减少

D.进入新经济时代

【答案】D

【解析】试题采用传统的文字数据类材料,通过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的事例,要求学生据此数据判断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特征。解答此题的第一步是要读懂材料内容,明晰材料含义。第二步是要回顾教材有关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有了新变化。美国政府进行经济改革,在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加大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力度,特别重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经济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情况下又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全球化成为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据此分析,政府加大投资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常规措施,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或结果,其他选项都与数据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只有选项D符合题目要求。

【例5】(2014·山东聊城)表2为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地区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表2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融合加强

【答案】A

【解析】试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个知识点。命题人以表格数据的形式,从户数的变化切入,要求学生据此判断从西汉至宋代这一时期南北方户数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或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以及户数的增减是考量某一朝代或时期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解答此题必须读懂数据材料。从变化趋势上看,宋代北方户数总体减少,而南方户数逐步增加。结合课本内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到南宋时完成,所以答案选A。

四、考查历史结论

通过历史学习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这种历史结论可以是从数据中判断归纳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作用、影响、局限性或历史阶段特征,也可以是从中解读出的经验教训、启示感悟等。

【例6】(2014·安徽)对表3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经济体比重年份美国

欧共体日本其他国家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停滞

【答案】C

【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是世界史内容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数据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无疑是有效的考查手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懂表格中横向和纵向的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统计表中数据显示:195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6.3%,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霸主。到197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9%,也就是说,与1955年相比,20年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而下降了11.4%,表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所以选项C正确。再看其他三个选项,同一时期的欧共体、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上升,其中,日本比重由2.2%上升到8.1%,增长接近6个百分点,是所有经济体中比重增长最大的国家,表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A项认为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显然不符合史实,首先排除。欧共体和欧盟是两个历史概念,欧共体成立于20世纪60年,在此基础上,1993年才成立了欧盟,从时间和因果关系上看,欧盟成立不可能促进欧共体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至于选项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其他国家”的经济总体是在发展,而不是发展停滞,也应排除。

通过对以上四类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解答历史数据类试题的步骤:第一,要阅读题干设问,明确考查角度和意图。设问是试题命制意图的直接表现,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设问中的中心语、限定语。如:题干设问是要求判断历史事实或者历史原因,还是要求分析发展特征或者得出结论认识。因此,做题时,第一,要阅读设问、观察图表,增强解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要认真审读数据,仔细鉴别信息。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如:坐标数据图重点看曲线大致的走向和上下波动的幅度;柱状数据图和扇形数据图要看所占比例的高低、大小;表格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还要纵向对比。另外,一定要抓住统计数据的起止时间,这往往是分析数据变化的切入点。第三,要结合所学知识,实现图文转换。任何设问角度的考查,都要回归到所学知识上来,这是解题的关键。如:通过数据材料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我们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快速准确的史实定位,把获取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转换,从而实现数据信息与所学内容完美对接。第四,逐一辨别选项,作出科学判断。要细读每一个选项,逐一判断选项与题干的关系,准确的判断既要符合历史事实,又要符合逻辑因果关系,做到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作出科学选择,从而得出正确答案。endprint

猜你喜欢

所学选项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非所学
非所学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