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史综合测试题(一)

2015-07-09杨富胜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解析材料

杨富胜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A.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禅让制

2.“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这是四川灌县二王庙里的一副对联,它所颂扬的是()

A.李冰修建都江堰

B.齐桓公“尊王攘夷”

C.秦始皇修筑长城

D.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3.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图1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朝代是()

图1

A.夏朝B.商朝

C.秦朝D.西汉

4.“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5.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期间向全球发布“医圣”张仲景像。千百年来,张仲景没有一个统一的样貌和形象,这无疑成了历史之谜,不利于树立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张仲景形象。此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张仲景造像诸多,形态各异,杂乱无章的混乱现象。人们纪念张仲景的主要原因是()

A.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发明了“麻沸散”,在世界上首先实施麻醉手术

C.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D.写成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6.《唐语林》记载:“……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D.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其主要功绩是()

A.建立元朝B.消灭南宋

C.建立明朝D.统一蒙古

9.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

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②组织雅克萨之战③平息倭寇之患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B.开放五口通商

C.重商轻农D.君主专制

11.图2反映了中国近代一场西方侵华战争的形势图。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该侵略战争的目的是()

图2

A.掠夺圆明园的财富

B.割占中国领土

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获得巨额战争赔款

1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慈禧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于是,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

14.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

15.柯庆施在1919年5月11日的家信中写道:“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故有打死章宗祥、焚去曹汝霖居宅之义举,利国利民实非浅鲜。……后议决先电政府及各报馆,力求释学(释放学生)、保大学、争青岛。”信中提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九一八事变

16.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由珠江流域迅速打到了长江流域,一首歌曲也随着北伐军战士唱响祖国大江南北,下列属于这首歌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7.1927年是中国革命风云突变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探索实践,交织着两条截然不同道路的抉择。下列事件为中国革命指明新道路的是()endprint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8.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贡献和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全国人大2014年审议通过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④为国民大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9.1949年1月22日,《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签署后,北平《平民日报》刊登新闻“广大北平市民欣喜万分,奔走相告,各界群众以喜悦的心情欢呼北平的和平解放。战争远去了,春天回到了这个古老的城市”。该新闻报道了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一个“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的推动③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④“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共和

B.废除了存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农民、农业是我国最大的国计民生。下列农村经济调整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图3反映的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制定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经济特区的设立

24.图4中历史小板报上的标题,应该是()

A.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B.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而且赞誉这次会议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是()

A.通过和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6.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27.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下列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而颁布的法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8.1995年美国《财富》周刊断言香港回归后前途暗淡,封面上写着大大的几个字:“香港之死”,2014年1月,其封面再次刊出“香港——活力之都”。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的英明

B.民族区域自治的坚决落实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确性

D.“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29.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中,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和融入全球化浪潮,同时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空间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0.这张工资表(表1)的组成结构能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A.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深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6分,第34题8分,第35题6分,共40分)

31.(10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图5中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2分)endprint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1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1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了哪些统一因素。(2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6

(1)图6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2分)

材料二

国别人物内容结果

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表2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表2中玄奘回到长安后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三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3)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他对我国航海事业作出了什么突出贡献?(2分)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4)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1分)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5)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3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

材料二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材料三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党人,从事近代民主思想与文化的宣传工作,同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斗争,取得了许多有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重要成果。随后,一批现代文化的先驱者应运而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新文化运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哪些主张?(2分)

(3)辛亥革命对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1分)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在思想文化领域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运动?(1分)

34.(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外交方针。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三

图7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图8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20国集团峰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外交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1分)“一边倒”的具体含义指什么?(1分)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你认为原因有哪些?(2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在双边和多边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除了材料三中的事例,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史实?(2分)

(4)今天,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外交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我国应该遵循哪些重要的原则或方针?(2分)

3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共和国的年轮上镌刻上第65个年圈。回望共和国的前三十年,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二1981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到南阳、开封地区考察,肯定了兰考等贫困县实行“包产到户”“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做法。赵紫阳很欣赏兰考流行的关于包产到户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中央领导面对河南省委领导对包产到户的首肯。

材料三

1978—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3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52420370102308421368endprint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表3

(1)材料一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1分)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1分)

(3)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1978年之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由此,通过分封制产生了许多诸侯国。答案选B。

2.A【解析】依据材料对联中“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及题干中“四川灌县”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到答案为A。

3.B【解析】司母戊鼎代表商朝时期我国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故答案为B。

4.D【解析】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案选D。

5.A

6.D【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7.A【解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项是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C项是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D项是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的表现,故答案选A。

8.D

9.B【解析】“平息倭寇之患”是明朝的戚继光,采用排除法,答案选B。

10.A

11.C【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侵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故答案选C。

12.D【解析】“民族战争的失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故答案选D。

13.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开始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1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群文人”是指陈独秀、胡适等,“学校”是指“北京大学”,“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和“科学”,得出答案为C。

15.C【解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山东主权被转让给日本。在游行时,打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发生了“火烧赵家楼”事件,北洋政府采取高压政策,逮捕了几十名爱国学生。结合信中的关键信息,答案为C。

16.D【解析】A项和B项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C项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歌曲;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为D。

17.D【解析】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向农村进军,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18.D【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排除④。

19.C【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是在平津战役中,结合材料内容,答案为C。

20.C

21.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一百年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答案选C。

22.A

23.B

24.B

25.D

26.C

27.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在1950年土地改革时颁布的,故答案选A。

28.D

29.D

30.C

31.【答案】(1)①。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答出两条即可)(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答出一条即可)(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答出两条即可)

32.【答案】(1)丝绸之路。(2)对外开放。《大唐西域记》。(3)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的壮举,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交流。(4)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5)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抵御西方侵略等)。(2)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实行君主立宪。(3)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传统旧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34.【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是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影响;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答出两条即可)(3)2001年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

35.【答案】(1)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邓小平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析材料
可爱的小乌龟
睡梦解析仪
可爱的小瓢虫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