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文学、艺术与科技

2015-07-09叶朝华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技

叶朝华

【考情分析】

本专题是中国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相关史实的总结,课标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命题形式多样,包括选择、识图、组合列举、材料分析、列表、问答等题型,历年各省中考对本专题内容涉及的频率都较高,有时会同世界史的内容相联系,考查学生对中外历史的整体把握。

“大运河申遗”“高铁输出”和“一带一路”等话题是命题人关注的时政热点,常与本专题内容结合考查。

【知识结构】

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文学1.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期。著名的诗人:(1)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2)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至衰的过程,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3)白居易的代表作是《秦中吟》《新乐府》

2.宋词: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有:(1)北宋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2)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3)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3.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

4.明清小说:(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2)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3)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4)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文字1.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

3.小篆和隶书: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楷书、草书和行书:(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艺术1.书法:(1)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来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2)唐朝的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3)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4)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赵孟。(5)明朝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1)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2)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3)唐朝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5)元朝画家赵孟,人们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6)明末画家徐渭善用泼墨

3.雕塑:(1)秦始皇陵兵马俑。(2)北朝时期,为了宣传佛教,统治者令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3)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4.音乐: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

近现代文学1.五四运动时期批判封建愚昧的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

2.反映新中国成立前生活的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近现代艺术1.反映抗战背景的作品: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海大合唱》

2.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郭沫若的《屈原》

文艺政策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中国古代科技

青铜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商朝巨大的司母戊鼎、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及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等

数学1.《九章算术》: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2.祖冲之:南朝的数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医学1.华佗: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2.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写成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科学1.地动仪: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能测定地震发生的仪器,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2.《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3.《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伟大建筑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2.长城:(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2)明长城。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东到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

3.大运河:隋炀帝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endprint

4.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5.北京故宫:明成祖时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四大发明1.造纸术:(1)西汉前期,我国出现用于书写的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逐渐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2.印刷术:(1)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2)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3.指南针:(1)战国时期,人们制成了一种指南的“仪器”——司南。(2)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战争。13世纪、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四、中国近现代科技

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制碱揭开制碱奥秘的科学家是侯德榜,他发明的制碱法称“侯氏制碱法”

两弹一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农学成就1973年,科学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科技政策1986年3月,在邓小平的批示下,制定了“863计划”,随后形成《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科技的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划时代,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

【真题链接】

1.(2014·福建福州)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B.侯德榜

C.陈景润D.袁隆平

2.(2014·山东泰安)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3.(2014·安徽)中华医学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1)“医圣”张仲景著有《》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用来锻炼身体。

(3)“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学家的著作。

4.(2013·安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1)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

(3)堪称中国古典小说高峰的是。

【创新演练】

1.下列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是()

A.《屈原》

B.《黄海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愚公移山》

2.下列不是发生在1956年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敌机

C.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桥”承载着历史的巨变,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

(1)我国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人建成的桥早七百年。

(2)1937年7月7日,爆发,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抗战。同年,设计并建造当时中国最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3)1957年10月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4.“高铁输出计划”是提升中国软实力、彰显民族魅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小明整理以下知识,请你帮助完成。

(1)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2)“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两条铁路分别是、。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在外敌入侵和国家分裂战乱和社会动乱时期,中国文学以反对外国侵略,抨击统治腐败,反映社会现实,赞扬革命精神为主题,涌现出许多世界一流的文学艺术大师,创造出许多内容丰富、思想向上、艺术精湛的小说、诗歌、绘画等传世之作,特别是小说成就最为突出。……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找挽救民族国家危亡的各种途径。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抨击反动黑暗统治、追求民主自由的进步文学艺术家。

——赵登明著《简明中外通史》(下)

材料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表现为艺术上的百家争鸣,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回答。反对封建社会是“吃人”历史的作者及作品是谁?

(3)在抗日战争时期,借助绘画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家是谁?创作于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哪些?endprint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小明是个科技迷,他梦想成为科学家。他收集了中国科技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大家,请你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穿越古代历史——自豪】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1000年前后的200年里,中国科技占世界科技总量约70%。可是,到了近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

——赵登明著《简明中外通史》(下)

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举两例说明。

(2)根据教材《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材料二,请回答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步入近代科技——屈辱】

材料三中国近代科技缺乏原创性科技,主要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其特点是,将外国先进科技的引进翻译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展。

——赵登明著《简明中外通史》(下)

(3)根据教材,请回答我国近代哪些领域自主创新表现民族自强的特点。

【感悟现代生活——励志】

材料四2013年7月14日凌晨1时许,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

(4)这次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些科技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请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举一例即可)

(5)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教材知识,你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真题链接】

1.D

2.C

3.【答案】(1)伤寒杂病论。(2)五禽戏。(3)李时珍。

4.【答案】(1)杜甫。(2)苏轼(苏东坡)。(3)《红楼梦》。

【创新演练】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项是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话剧。其他都是抗战时期的作品。因此,选A。

2.D【解析】A、B、C三项均为1956年发生的事件;而D项发生在1957年10月,故选D。

3.【答案】(1)赵州桥。(2)卢沟桥事变。茅以昇。(3)武汉长江大桥。

4.【答案】(1)京张铁路。(2)成渝铁路。鹰厦铁路。

5.【答案】(1)中国文学以反对外国侵略,抨击统治腐败,反映社会现实,赞扬革命精神为主题。(或中国文学具有反帝反封、赞扬革命的精神。)(2)鲁迅。《狂人日记》。(3)徐悲鸿。《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4)①新中国的诞生,使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②中华民族的独立,使作家焕发出创作的激情;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答案】(1)地动仪、圆周率、赵州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任两个答案均可)(2)①经济重心南移到宋代最后完成;②宋代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③海外贸易繁荣、商业发达;财政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来源;④科技比较发达。(言之有理三点即可)(3)詹天佑主持设计了中国人自主筹建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4)第三次科技革命。举例: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②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③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一例即可)(5)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②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
科技向善
科技赋能未来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环保科技大搜罗
环保科技大搜罗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中国科技60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