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链球菌病临床案例防控体会

2015-07-08徐逸飞

中国猪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验室诊断猪链球菌防控

徐逸飞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浅谈猪链球菌病临床案例防控体会

徐逸飞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通过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初步诊断贵阳某猪场的发病猪为链球菌感染,根据病原检测、细菌分离结果确定本次疫情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及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且猪链球菌为直接致病病原。本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提出治疗意见,并作出防控方案,最后分析临床案例总结了自身的防控体会。

关键词:猪链球菌;剖检;实验室诊断;防控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suis)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猪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和淋巴结化脓等临床特征。各阶段猪群都易感,其中以保育猪最易感染[1]。我国猪链球菌主要流行猪链球菌2型、7型、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2]。猪链球菌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在高温、高湿季节多发[3,4]。猪链球菌往往发病较急,一旦发病,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在贵州某猪场进行猪链球菌病诊疗服务后的案例分析与防控体会。

1 临床诊断

1.1流行情况

贵州省贵阳某猪场,存栏母猪1 800头,2013年8月份以来,该场保育舍猪群不稳定,发生疑似急性链球菌病。据场里反映,每天都有7~8头保育猪淘汰死亡。患病猪注射头孢噻呋、磺胺间甲氧嘧啶等药物,治愈效果都不明显,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电解多维等也不能完全防止疫情的发生。

1.2临床症状

发病猪多为长势较好的中后期保育猪,发病急,倒地出现四肢划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猪体温升高,40.5~41℃,眼结膜红肿,关节肿大,皮肤暗红,耳尖、腹部、颈部皮肤呈现败血症(图1)。

1.3剖检变化

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图2);心包积液严重(图3);肺脏表面呈弥漫性点状(图4);肾脏、肝脏肿大出血(图5);脾脏肿大、边缘呈锯齿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静脉呈树枝状充血;关节肿大、关节积液浑浊(图6);脑部充血严重(图7)。

图1 四肢划水,耳尖、腹部、颈部皮肤呈败血症

1.4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感染,同时可能还存在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等的混合感染,病原的进一步确诊还需采集病料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图2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图3 心包积液

图4 肺脏肿大,肺脏表面呈弥漫性点状

图5 肝脏肿大出血 

图6 关节肿大、关节积液浑浊

图7 脑部充血严重

2 实验室诊断

采取发病猪和非发病猪的肺脏、淋巴结、肝脏、关节等组织器官,送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1病原学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病原为变异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表1),这与剖检病变初步诊断结果一致。由此说明,该场存在变异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表1 病原学检测结果

表2 细菌分离结果

2.2细菌分离鉴定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分析:发病猪与非发病猪都携带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表1),然而仅在发病猪中分离到了猪链球菌,非发病猪组织器官中未分离到链球菌(表2)。由此说明,本场存在的猪链球菌感染直接导致猪群发病死亡。

综上所述,此次疫情主要是由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推测先是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免疫抑制,造成猪的抵抗力下降,后又继发感染猪链球菌,从而导致猪只的发病死亡。因此,真正引起猪急性发病死亡的可能是猪链球菌,而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只是扮演了“幕后杀手”的角色。

表3 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

2.3药敏试验

通过药敏试验分析,该场所分离的猪链球菌耐药性较强,从23种抗生素中仅筛选出4种敏感性药物,其中以阿莫西林最敏感,其次为头孢拉定、头孢曲松、万古霉素,而其他抗生素(如沙星类、庆大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等)均表现耐药(表3)。因此,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建议猪场在投放药物时可选择阿莫西林等敏感药物进行猪链球菌的防控。

3 防控方案

3.1防治原则

确定病原,分清主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3.2防控措施

⑴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保证猪舍通风干燥。

⑵严格消毒,及时隔离发病猪,避免交叉感染。

⑶药物防控:建议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发病猪针剂治疗可使用头孢配氨基比林注射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进行肌注,2次/天,连用2~3天;发病猪投药选择敏感药物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饲喂10~15天。为抑制猪体内蓝耳病病毒的增殖,防止病毒血症的出现,在饲料或饮水中可添加替米考星或泰万菌素配合黄芪多糖、电解多维、葡萄糖等混饲或混饮7~10天。

⑷疫苗免疫:疫苗是防控猪传染病最为有效的手段。鉴于本场病原检测结果及疫病流行情况,建议猪场将猪链球菌疫苗纳入仔猪免疫计划。免疫程序见表4。

表4 推荐免疫程序

4 病因分析

根据临床特征、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可知,猪场本次疫情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及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5]。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造成猪免疫力下降[6],加之环境、气候等应激因素导致猪链球菌“乘虚而入”,但导致猪发病死亡的直接病原为猪链球菌,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在此次疫情中扮演了“幕后杀手”。“病毒致病、细菌致命”的发病模式目前在猪场广泛存在,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模式也给猪场的防控加大了难度[7]。

猪群发病后,猪场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病,随后采取了各种药物进行防控,但效果不明显,疫情反复发生。通过药敏试验发现,本场猪链球菌耐药性严重,且用药效果不佳。因此,建议猪场改变防控思路,从依靠药物防控转变到疫苗免疫上来。将科链宁免疫21日龄仔猪,母猪产前35日龄进行跟胎免疫。同时,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药物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进行阶段性预防保健。

采取“疫苗为主、药物为辅”双管齐下的措施后,防控效果慢慢显现出来,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过1个多月的处理,2013年10月回访,该场保育猪发病情况完全得到控制,保育猪群存活率在98%以上。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可知,本次疫情的主要病原是猪链球菌,而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是次要病原。因此,此次疫情防控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猪链球菌上,而未对猪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采取过多的措施。

5 防控体会

致谢:本论文受到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徐志文教授指导。

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是目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的两大免疫抑制性病原,同时也在猪场普遍存在。但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作为常在病原存在于猪场并不可怕,只要猪场做好饲养管理及疫苗免疫工作,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只是处于隐性带毒感染状态,并不会直接发病,对养猪生产影响不大,而真正可怕的是诸如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可直接导致猪只的急性发病死亡[8]。

由于细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主要为毒素致病,呈现发病急、致死性强等特点,而药物的使用只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对体内产生的毒素根本没有办法清除,因此发病猪后期治疗效果不佳。在当前复杂的养殖环境及疫病流行形势下,饲养管理是基础,疫苗免疫是关键。在做好几种病毒性疾病基础免疫的同时,针对规模化猪场常发的几种重要细菌性疾病也要进行疫苗防控。

参考文献

[1]拜廷阳,闫若潜,吴志明,等.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7(9): 83-87.

[2]陈丽颖,王自振,王亚宾,等.猪链球菌病病原分群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0, 22(2):87-89.

[3]王华,赵云玲,王君玮,等.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 2006(9):27-31.

[4]陆承平.猪链球菌病与猪链球菌2 型[J].科技导报, 2005(9):9-10.

[5]倪艳秀,何孔旺,王继春,等.猪链球菌2型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5, 22(5):474-476.

[6]何孔旺,倪艳秀,王继春,等.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5):45-47.

[7]杨珍,王楷宬,范伟兴,等.表观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情况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10):977-979.

[8]杜华茂,丁玉春,王丽丽,等. 4株猪链球菌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 2010(1):24-28.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4-0024-04

收稿日期:2014-10-01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4NZ0043)

作者简介:徐逸飞(1993-),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生,从事动物医学研究,E-mail:601459056@qq.com

猜你喜欢

实验室诊断猪链球菌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猪链球菌病的中西药治疗和预防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猪链球菌病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探讨
浅谈控制猪流行性腹泻不同技术路线
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