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探究

2015-07-06张璐

2015年40期
关键词:信仰党员大学生

张璐

摘要:信仰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党员作为新世纪的朝阳更应该有坚定的价值追求和科学信仰,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日趋弱化,缺乏了应有的精神支柱。针对大学生党员信仰缺失、模糊、功利化等问题,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党员信仰问题产生的因素,并提出拓展大学生党员信仰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提高自身和奉献国家时刻准备着。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信仰

一、共产党员信仰的基本内涵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党员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无比热爱崇敬之情,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高度笃信,是用以指导党员努力为推进党的伟大工程服务、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作贡献的精神旗帜与理念指南。目前,我国大学生每年以百万计的人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的大多数有着积极、健康、向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发挥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但还有少数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在入党后受各种影响思想有所松懈,对共产主义事业意识模糊,很难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价值。

二、大学生党员的信仰问题的环境分析

(一)过度追求物质化,使大学生党员信仰的逐步消解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同时我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个神圣而又赋予许多职责的使命。我是怀着无比激动和充满期待的心情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认可并且接受了我,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思想上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并且在行动上也严谨笃行,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可以起到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积极的承担起一个党员应有的责任。所以说,党,不仅仅给了我荣誉,还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也深深的能体会到自身和一部分党员存在的共同缺点。

当代大学生党员产生的信仰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价值观发生变化。崇拜金钱、追求物欲等不良现象有所蔓延,大学生在这种物质化的时代,价值观追求逐渐世俗化和庸俗化,失去了主流价值观的束缚以后,导致信仰成为个人自由选择的产物。此外,在党课和党会上,只有预备党员和转正党员兴趣高涨,积极认真,成为大学生党员后,很多人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对党课党会的重视度和实践度比较低,容易模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价值观念降低,暂时的对崇高信仰失去坚定信念,从而失去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学校同辈群体环境,影响大学生党员的信仰

大学生党员生活学习的群体,是一个价值观念趋同的同辈群体。同辈群体之间的负面影响会导致群体价值观出现偏差,因为,同辈群体中大学生党员与群体成员价值观具有契合性,这就决定在这样的群体中不允许出现“异化”的信仰,否则就会被排斥在此群体外①。因此,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会影响大学生党员坚持科学的信仰,并且形成一种潜在的并現实的阻碍力量。

各种社会环境的交叉影响,会使一些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模糊不清,对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理解不到位,更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指导学习和实践。

三、大学生党员坚守信仰的路径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大学生党员作为新世纪的力量所积蓄的能量和将来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因此,必须要切实的保障大学生党员的信仰坚定和单纯。不仅能使个人变的优秀质朴,而且有潜力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党员信仰形成

利用网络、媒体等有效快捷的途径进行主题宣传。比如,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党员的先进事例和电影,在微信和微博上转发感动人们的党员事件和故事,校园广播播放励志演讲和激昂的歌曲,以故事性的情节感染大学生党员的内心,净化他们的心灵,坚定他们的信仰。此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让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头脑,通过宣传引导、文化传播、实践行动等,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仰基础。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建设,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作为弘扬的主旋律,同时开展政治信仰教育的课堂和讲座,不断拓展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的水平。

(二)加强高校信仰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信仰水平提高

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是指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党员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二是要激发大学生党员信仰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党员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三是要充分认识到信仰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注重信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此外,要开设积极有趣的党课和党会主题,调动大学生党员上党课和开党会的积极性,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信仰。

(三)消除同辈群体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整体信仰水平

为消除同辈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加强引导,使大学生党员整个群体信仰水平的提高。其一,要重视同辈群体的影响,对同辈群体给予关心。其二,采用感染、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引导教育。其三,注重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价值观引导,实现其对整体信仰的积极影响。②

当代大学生党员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一定要不断净化党员的心灵,坚定党员的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做出为国家付出和贡献所有的准备。抓好对党员的信仰教育,保持党员的崇高信仰,既是党员个人的事情,更是全党的事情;既需要党员的个人自觉努力,也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关怀。(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注解:

① 张明平《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控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第90-91页。

② 张书林《论共产党员的信仰》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5月。

参考文献:

[1]张明平.《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第90-91页.

[2]韦春北.《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10期第175-176页.

[3]徐向秀,马庆林.《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教育探索》,2007年第1期,第89页.

[4]庞楠,郭琼.《当代大学生党员信仰意识调查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5期.

[5]张书林.《论共产党员的信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05期.

猜你喜欢

信仰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大学生之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