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博物馆藏文物珍品鉴赏

2015-07-06吕名军王雪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6期
关键词:八宝粉彩彩绘

吕名军++王雪梅

新乡市博物馆前身系平原省博物馆,始建于1949年,1958年改用现名,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该馆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五十多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数量和质量都位于河南省市级博物馆前列。藏品包括陶瓷、书画、青铜、玉石、碑帖等种类,尤以商周青铜器、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等著称。

本文从馆藏文物中精选出宣统粉彩八宝纹盘、“刘海戏蝉”玛瑙人坠、茧形彩绘陶壶、鎏金青铜佛造像、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青釉堆塑谷仓罐、“止”铜斝、牛头爵八件不同质地、不同年代、不同用途的馆藏文物珍品,从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研析和鉴赏。

1.宣统粉彩八宝纹盘

该盘口径33.8厘米,底径22.2厘米,高5.4厘米。矮圈足。此盘装饰布局采用分层绘制,口沿下饰一周粉彩描金如意云头纹图案,如意纹与底部金彩圈间隔处一周饰粉彩佛家八宝纹与花卉图案结合的纹饰八组,盘内底金彩圈内饰淡绿彩缠枝花卉。盘外壁绘三组粉彩折枝花卉纹。底落“大清宣统年制”竖式两行红彩楷书款。

八宝纹也称“八吉祥纹”,是传统吉祥纹饰。分为杂八宝、道家八宝、佛家八宝。佛教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朝。八宝中的每一宝都有它深刻的含义,如“法轮” 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法螺”象征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

此件宣统粉彩八宝纹盘是晚清较为流行的品种,以光绪时期的作品为多见。此盘尺寸较大,胎体厚重,造型规矩,胎骨白色,粉彩色泽艳丽,构图严谨,釉色光洁透明,工艺干净利落,不涩不滞,绘图精细,款识规范,体现了官窑陶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准,为清末官窑之佳作。宣统一朝存世短暂,仅有三年,其官窑器烧造的数量更是非常有限,而如此精美又完整之器留存至今也属难得可贵。

2.“刘海戏蟾”玛瑙人坠

玛瑙人坠高5.8厘米,重25克。以白色为基本色调,以黑色为巧色,巧妙雕刻成黑发、黑鞋。头背后巧色雕刻铜钱状,阳刻“天下太平”四字。该坠油脂光泽,晶莹剔透,纹饰清晰,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从“刘海戏蟾”玛瑙人坠这件器物我们可以看出,刘海被圆雕成一副欢天喜地的胖小子模样,他袒胸露怀,蓬头赤足。古人用玉石雕刻的手法将“刘海戏蟾”这一典故轻松跃然呈现。

刘海戏蟾来源于民间的一个故事,源自于道家。据传说,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叫巧姑,她趁龙王外出的机会,变做一只金色的蟾蜍,跃入了桃花溪中的白龙潭。就在小金蟾游兴正浓之际,突然一条凶恶的大蟒向她扑来并咬伤了她。这一切恰巧被正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刘海看见,他便赶快上前为小金蟾包扎了伤口,之后小金蟾就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据说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古时人们相信蟾能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是主富贵的吉祥之物,所以刘海戏蟾的传说也就流传了下来。在民间剪纸和婚嫁刺绣中又将其赋予了“撒子”繁衍的文化内涵,而刘海也就成为了能给人间带来钱财和子嗣的吉祥神。刘海戏蟾的故事,至迟在北宋时便已产生了。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刘海戏蟾”玛瑙人坠,质地温润、雕工细腻、纹饰清晰、造型生动、寓意吉祥,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文物。

3.茧形彩绘陶壶

该壶高36.5厘米,口径13.5厘米。此壶是1956年在新乡市火电厂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器物。陶壶系泥质灰陶,胎质细腻,壶身为横置蚕茧形,在壶身中部上下部对应的圆柱形壶口与圈足,壶口为板沿方唇,圈足外撇。壶口颈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壶周身饰以红、白、绿相间的彩绘花纹,色彩瑰丽,造型奇特,给人以古朴、庄重、鲜丽之感。由于彩绘陶是烧成后再着色,它的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胎粘结不实,因此很容易脱落。此彩绘茧型壶的造型与纹饰,充分体现了汉代的时代精神。

茧形壶又称“鸭蛋壶”,因器形似蚕茧,又似鸭蛋而得名。茧形壶又像渔翁身上背着的一只鱼篓,因此称它为“鱼篓壶”也可以。

茧形壶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盛行于西汉,是秦汉时期一种形状独特的器物。壶腹或彩绘流云、几何图案,或仅以暗刻弦纹装饰。后来传到了朝鲜。在唐代的青白釉中,茧形壶也很常见。

此西汉彩陶茧形壶造型给人以古朴、浑厚之感,纹饰生动流畅,彩绘流云飘逸。它不求细节的雕琢,取大势,去繁缛,有着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为汉壶中少见,是研究汉代思想意识形态、美术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此壶在20世纪70年代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珍宝展》到达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巡回展出,颇受外国观众的赞赏。

4.鎏金青铜佛造像

该造像通高50厘米。螺髻,高鼻,薄唇,大耳下垂,面带微笑。上身着对襟式袈裟,腰束带作结,双乳清晰,下身着长裙。双手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此尊佛像面相丰润,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莲花座为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

早在东汉,佛教就传入中国,并开始制作佛教造像。佛造像有多种形式,如铸像、雕刻像、泥塑像、瓷像、壁画像、蜡像等多种。鎏金铜造像是其中的一种,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一般认为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是我国鎏金铜佛造像的发展阶段,南北朝鎏金铜佛造像最为兴盛,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唐代后逐渐衰落。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由于藏传佛教多采用鎏金铜佛造像形式,鎏金铜佛造像再度流行。

近年来,各种佛造像尤其是鎏金佛造像越来越多地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究其原因,是这些佛像制作精美,绚丽多姿,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慰藉人们的心灵,因此被人们称为“慰藉心灵”的艺术作品,是其他艺术品难以比拟的。

5.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该坐像通高24.5厘米,底径13.2厘米。此尊观音釉质细腻致密,色如象牙,胎壁较薄,稍薄处透光,是福建德化窑所产,通称“建白瓷”或“建瓷”。此尊观音上身稍向前倾,赤脚曲蹲坐于圆形坐垫上,人物造型精美、比例匀称。头梳双层高髻,上层盘成螺形,下层梳成花瓣状,螺髻中间插一龙首发簪,发丝根根具现,极为真实自然。五官清秀细腻,广额弯眉,眉间有一毫相,双目微启似闭,唇角深凹,圆润、饱满、沉静、端庄的容颜,显露出安然慈祥的表情。观音外饰披肩,内着袒胸广袖上衣,下穿裙,衣褶层次清晰简练,深袖流畅,舒卷飘逸。胸前佩饰荷花璎珞,荷花上下点缀几颗圆珠。观音右手心向下置于右膝上,左手心向上自然叠于右手上,手指皆残断。圆形坐垫内壁刻有“天启年”款及“百0”题刻,字体均不规整,观音的背部有一长方形印记,字迹辨认不清。

猜你喜欢

八宝粉彩彩绘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快门风景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一个光说不练的孩子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