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的幻觉深渊

2015-07-05梦桐疏影

牡丹 2015年10期
关键词:神秘主义深渊幻觉

梦桐疏影

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大都浸染着浓黑的色彩,《深渊》这篇也不例外。小说情节淡薄,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主人公卡姆斯基因为患病,濒临死亡,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变得脆弱、敏感、混沌、茫然、迷乱、恐惧、忧伤……头脑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瞬间影像和关于生死永恒的沉思冥想。小说的迷人魅力在于,作者用细腻的文字、逼真的幻觉、病态的呓语、真切的感悟、精深的思想,裹挟你的思维,让你在阅读中沉溺生死之间,和主人公一起痛快淋漓甚至近乎疯狂地思考生命中诸多哲学问题。

小说开头这样写道:“生病和对死亡的日益恐惧使卡姆斯基备受痛苦,他完全走向了神秘主义。”由此,作者借卡姆斯基打开了一道神秘主义的大门,大量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死亡的深渊就在前方,闪烁着迷人的微光,诱惑着一半清醒一半沉醉的病人,在思考和迷乱中身不由己地沉堕。

这一场关于死亡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伴随着碎片化、烟雾化的幻觉轮番飞来,一直在主人公的恐慌和寂静中反复纠缠。卡姆斯基总是在怀疑死亡的虚无与存在,思考生命的瞬间与永恒,漫想灵魂与身体的置换,他在辽阔的内心感受神秘,在清冷的坟墓沉迷孤独。有时,又在工作中获得片刻宁静,在医生那里找到瞬间清醒,可死亡一刻不离他的身边,磨着尖利的牙,发出平稳的呼吸声,冷冷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于是,狂思与梦境,展开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神秘主义图景。

死亡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死亡是瞬间,也是一个漫长的“过渡状态”。因为死亡唤醒了生命的渴望,所以,卡姆斯基這样一个充满了神秘主义情绪的人,面对死亡,才会有滑向死亡的诸多放大镜般的体验和慢镜头般的幻觉。

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腻到无法想象的程度,感情纠结也写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如诗一般,充满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辨。文字的暗影里潜藏着无数秘密,让人觉得惊心动魄,千回百转。所有的智慧、哲学、激情、颓废都在小说里流淌,阿尔志跋绥夫用文字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意象深渊,呈现了时而深邃神秘、时而又斑斓迷人的画面。小说的主题也在卡姆斯基恣肆汪洋的幻觉和沉思中得到了展现和深化。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生的本质在于死。死,是每个生命的终极目标。而这个过程,则是伴着幻觉一步步滑向黑暗的深渊。终点,便到了。说到底,阿氏还是厌世的,他的小说表现了深刻的虚无主义。他一直思考的,无非就是人生如梦,梦醒之后的无路可走,或者“醒来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

总之,小说沿袭了阿尔志跋绥夫一贯的写作风格,但又有了更大的突破,这个被遮掩的作家,在文学道路上,从来没有停留在同一种模式上,他一直在探索、尝试、超越。他也做到了。

责任编辑   婧   婷

猜你喜欢

神秘主义深渊幻觉
雨的神秘主义
“欲”的深渊
真实的幻觉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西方汉学界关于庄子哲学之神秘主义性质的论辩
数字深渊
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
一朵深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