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庭快乐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5-07-05丰娜娜

2015年27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有机

丰娜娜

摘 要:本调研旨在研究美庭快乐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及实地调查做出分析及相应建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美庭快乐农场的现状及特点;其次,根据实际调研资料对美庭快乐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美庭农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以期促进该农场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庭快乐农场;有机;可持续发展

一、美庭快乐农场发展现状与特点

有机农业是生产系统中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激素及其他种类的化合物,而是依靠轮作、作物残体、动物排泄物、绿肥、含矿物元素之岩石以及生物防治技术,以维持耕作土壤的生产力,达到提供植物各种营养,以及防止害虫、杂草及病害等效果,已得到安全的食物及环境的平衡。美庭杨凌有机种植基地位于陕西省杨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主要经营工厂化育苗、苗圃基地的建设与经营、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等,是台湾美庭集团建立的西北第一家获得有机大棚蔬菜认证的农场。

(一)杨凌美庭快乐农场发展规模

位于陕西省杨凌市的美庭杨凌有机种植基地,国家每年投入100万资金给予扶持。目前正式员工有20多个,该农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育苗馆(3400平方米)、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80亩)、日光大棚(23座)、未来农业生活馆、员工生活区、行政服务区等。

(二)经营与销售方式

由于有机蔬果高标准、低产量、高价格的性质,导致目前有机食品还无法大量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家庭,所以其销售对象是一些对生活有高质量要求的家庭、特色餐馆以及特色礼品等。经营与销售方式主要有:网络或电话订货,定期宅配;自产自销,公司在大型超市设有专门的柜台销售农场产出的蔬菜产品,价格一般为普通蔬菜的2-5倍以及旅游体验观光模式,这部分主要针对前来农场采摘的散客和公司团体、企事业单位,由专业人员带领讲解,并可亲身体验参与实际操作中。

(三)种植管理方式

种植上,由台湾大学生物资源农学院不定时的为农场员工作田间技术指导,采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以及运用古老的自然方法,严格管理,始终坚持100%纯有机,拒绝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激素等有害物质。管理上,美庭农场的核心团队在国外有机生活理念和宅配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国内人们的饮食习惯,建立了从生产、采摘、加工到配送的有机全程运作模式,并且严格完善生产流通履历信息管理系统(RFID),做到“从农田播种,到蔬菜上桌”,每一个细节信息都公开化,确保每颗蔬果的天然安全性。

二、美庭快乐农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性知识不足

家庭农场应该是一个农村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对员工都有一定的技术及经验要求,但目前,美庭快乐农场拥有固定员工20多个,其他则是临时雇佣的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农民普遍呈现高龄化和低能化,他们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不够多,加之工人中大部分为临时工,很难集中对其进行职业化培训,这也使得原本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队伍很难向职业农民转变,显然不能满足有机农场的需求,导致技术性人才匮乏。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的一次性投入一般比较大,也比较集中,资金需求量也较大,除了国家的政策扶持资金外,美庭农场的发展仍需要相关信贷组织的资金贷款,这也是更迅速快捷的途径。但美庭农场自身实力并不太强,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三)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预防措施不到位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技服务力量薄弱,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水平滞后。为了保证安全性,有机蔬菜都采用大棚式生产,与外界的污染隔绝,同时,大棚中的蔬菜授粉成了大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美庭场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效率极为低下,严重影响了有机蔬菜产量。同样,美庭农场对种植的有机作物的杂草、病虫灾害等问题主要以简单的预防为主,随着有机蔬菜生产年限的增加,病虫的发生危害出现上升的趋势,采用传统的非药物方式,效果不尽人意,蔬果产量也因此受限。

(四)农场产业化水平低,推广较为困难

美庭农场种植面积仅在18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有机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美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项目为种植、养殖经济类有机作物,但农产品在产出之后仓储能力有限,深加工程度不高,这些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有机作物的推广困难,因为有机蔬菜这一概念还未被广大消费群体完全接受,绝大多数消费者关心的是实惠,对有机作物了解少、误解多、缺乏信任,故有机蔬菜的销售渠道得不到保障,风险较大。

三、美庭快乐农场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必须使其由劳动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不断扩大有知识、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生产队伍,以此提高家庭农场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

1、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地理优势。适时组织学校学生及教授对农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定期的专业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学生到农场实践,并对农场生产者进行手把手教学,确保生产经营者能准确掌握技能。

2、定期组织职工外出考察学习,拓宽眼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拓宽融资渠道,引导规模化经营

1、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家庭农场本身要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产权特性,一方面开展贷款抵押担保品创新。

2、政府机构应加大扶持力度。首先,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运作好、规模大、有成效、带动能力强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扶持补助。其次,政府应积极设立“家庭农场”贷款科目,采取“公司 +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户”和订单农业、农场经营权质押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同时,简化贷款流程。

3、融资机构提高融资便利。增加农业贷款额,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同时将贷款种类形式多样化,为农业贷款提供便利条件。

(三)提高生产及种植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应由自然生产向提高技术水平转变。技术水平是提高家庭农场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是现在家庭农场的标志,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代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提高家庭农场在农业发展上的科技贡献率。

2、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利用农业机械化,将有机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家庭农场”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受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波动较大,尤其是有机农业,使用最天然的肥料和除病害方式,但往往效果不佳,产量低,风险大。所以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依靠技术进步,同时也要受到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以降低农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稳定产量和收入。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農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建立抵抗农业风险保险体系,提高对相关农业保险的补助额度,对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其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 滕明雨,张磊,李敏.成长经验视角下的中外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3(12):138-144.

[2] 黄廷廷. 现阶段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最优模式:家庭农场经营——兼谈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对策[J].理论学刊,2013(10):33-37.

[3] 沈月琴 . 浙江省慈溪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生态经济学报,2012,(11).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有机推断题中“已知信息”的正确打开方式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