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训练与研究

2015-07-04肖晓阳

北方音乐 2015年19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教学

肖晓阳

【摘要】随着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进步与群众文化的深入开展,相应的合唱教学艺术理论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合唱作为一种传统的、广泛的、群众性的声乐艺术,在中国高校的合唱教学学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理论到实践,较系统地阐述了合唱教学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摆脱单纯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训练“引进”的模仿阶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色融合;训练

合唱训练在我国高校普及和提高合唱艺术所起的作用令人欣喜,但也存在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艺术价值产生科学恰当的评价,并培养各声部准确而独立的节奏感。合唱队员在老师用钢琴弹奏该声部的旋律时,逐渐扩大音域,增强表现力。随着合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合唱艺术的水平也必须得到较快的提高。合唱不仅能起到鼓舞人民、宣传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其价值和影响都是不容抹杀的。

一、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训练与研究,对发展合唱相应的教学艺术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合唱中的音色融合对音乐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其影響覆盖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可以集体练习,抓住时机,以轻声带假声。也可以分声部来练习,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合唱中的音色融合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在训练中,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逐个逐个地将其他声部加进来练习,教会学生用‘头声歌唱。

(一)剔除某些偏见,普及和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鉴赏水平

在平时的合唱训练时,打好基础。在合唱队各声部声音的统一上做出具体要求,善于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轻声唱法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达到音色融合。可以按音乐的节奏集体来朗读歌词,坚持以轻柔声为主,学会运用气息。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和方法,例如唱高音时用假声,还可以进行气息的连贯与弹跳的练习。

(二)合唱队各声部声音要统一、均衡

学会运用胸腹联合呼吸,共鸣位置要高。并把高音的感觉带到中音区来,这样对合唱的音色融合训练是极为有益的。在训练单独的声部时,提高对音色融合好处的深刻认识。加强对合唱的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扩大音域增强表现力。进行从自然音区逐渐向高音区和低音区扩展的联系。有关合唱表演的各种学问都有艺术规律可循,各声部的节奏、音准要准确。

(三)合唱队整体需形成统一的意见

让同学们很快地进入合唱的角色,讲求艺术规律,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向外扩张找到歌唱时的气息支点。合唱需要美学,在合唱的气息训练中可以循序渐进。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训练先进行单纯的气息练习,再加强音色可塑性和对技法方面问题的研究。逐渐加入音高变化的气息练习,从不同角度拓宽了合唱者们的知识面。使合唱声音圆润、明亮,各声部之间达到统一。

二、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训练与研究

回顾我国指挥艺术理论研究走过的历史,在合唱及乐队训练学研究全面铺开的形势下,音色融合的训练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打开喉咙,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乐队和合唱队训练中音色问题的研究,均衡各声部内的个别声音的音量。用打哈欠的方法体会打开喉咙,具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气息贯通、音色的融合,促进音律学专家们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移。

合唱队员应对不断变化的主次声部及音量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和声发现法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钻研的空间,具有特殊意义。从律学观点出发,歌唱时音高的精确度对合唱的音色融合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人们的听觉器官的敏感度没有科学仪器那么高,它的准确度一般指乐曲的横向音准。从总体音响中鉴别出音律存在的差异,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

各声部的合唱者必须知道在整个合唱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因为合唱中的音色融合问题还是一个听众的听觉习惯问题。知道合唱者之间声音均衡的正确关系,采用五度相生律所致的观点。在训练和歌唱中禁止同学们只顾自己而不顾整体的行为,这是一个技术性的环节。在音乐各领域的不断参与广泛支持下,得到各声部融合与均衡的效果。在训练时提倡哼鸣练习,运用较宽的视野,吸收世界艺术前沿成果。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未来展望

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显著特点是其成熟性,需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真正提高学习的能力。学生自我开拓,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弄懂新学知识的实质并对其进行组织加工,为我国合唱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思维是理解知识的关键,学科的发展也并非一日之功。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发展不仅要靠合唱者们不断的“自我完善”,也需要老师合理的教导,乃日积月累之力。但是在合唱的训练中,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来得及缜密思考。就其本身对合唱艺术来说,合唱教学中音色融合的目的是更好的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整体形象,是合唱艺术成就的起点。在合唱的音乐表现上,形势发展的迅猛。立足于本民族唱法,引领合唱团应对市场经济,赋予艺术作品的时代感。合唱作为一种传统的、广泛的、群众性的声乐艺术,在中国高校的合唱教学学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人们自身观念的变革同样影响着指挥艺术的发展,要求合唱队员具有良好的固定的音高听觉。在唱法上作跳音练习、连音练习、非连练习和保持音的练习,与国际接轨。在表现手法方面作一些基本练习,促进合唱事业的未来发展。有了这些基本训练就能丰富我们的演唱手段,并使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有意义的工作中。当各声部同时唱一个大和弦时,总

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音准训练。以求达到音色融合,吸收世界艺术前沿成果,这样的艺术作品才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年鉴(1989-2001卷)[M].山东:文化艺术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

[2]熊冀华,邱正桂.合唱共性训练中的要素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秋里.合唱与指挥[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