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分析及思考

2015-07-04龙海奎李宝明梁承东曾庆友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城市勘测 2015年5期
关键词:框架数据库数字

龙海奎,李宝明,梁承东,曾庆友(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分析及思考

龙海奎∗,李宝明,梁承东,曾庆友
(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通过“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实施,从技术方案、目标、内容和关键技术的阐述,围绕“一库一平台N应用”建设模式,对“数字乌鲁木齐”建设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设计、建设、应用、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全面评价框架建设成果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分析;应用

1 引 言

2012年9月,乌鲁木齐市“数字首府”建设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为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建设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项目于2014年10月建设完成了数据资源体系、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应用示范建设和更新维护机制等内容。本文结合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一些技术探讨,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些经验。

2 项目分析

乌鲁木齐市于2010年~2012年间实施了“乌鲁木齐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在2013年被列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时,提出以该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依据国家试点项目建设要求,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完善管理更新机制、扩充平台功能、扩大示范应用。

2.1技术路线

结合数字城市建设要求,制定了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2技术目标

构建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形成乌鲁木齐市唯一、统一和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

图1 技术路线图

2.3技术关键点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通过矢量基础地理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和三维城市模型数据库的建设,对已有数据进行梳理、规整,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生产技术流程,为数据库扩展奠定基础。

(2)建立数据库的维护更新机制。在数据生产中摸索出一套标准、快速的技术方法,实现内外业数据的便捷入库;同时形成一套有经费保障,及时进行数据更新管理制度。

3 项目实施

3.1建设内容

(1)数据库建设

在已有的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了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矢量基础地理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和三维城市模型数据库、政务版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共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市政道路与设施、学校、行政区划等专题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矢量数据和多期影像数据库)。

(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采用“逻辑集中为主、物理集中为辅”的模式,由1个管理中心、1个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和多个数据中心构成,建成了统一的空间数据库发布平台,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服务管理和服务聚合。

(3)支撑环境建设

①建成了面向不同用户的电子政务网、专线专网、公众外网的网络支撑环境,形成了有效数据更新机制。

②建立了“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应用技术规范》和《平台管理办法》等。

(4)示范应用建设

利用数据库成果,结合我市相关部门信息化应用需要,完成了十个专题信息系统示范应用,主要是:

①天地图·乌鲁木齐市级节点,对公众开放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展示了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学校医院、小区等的地理位置,并提供了相应的地图服务。

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系统,建立了全市“应急一张图”,实现了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处理、应急预案演练等提供地图服务和辅助决策的能力。

③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完成了案卷、城市部件和事件的空间定位,实现了城市管理业务从立案、处理到综合评价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

④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警用专题信息研发的专题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实现了警务实战可视化分析、空间查询、案件定位、视频监控搜索等功能,提高了重大活动安保、日常警务信息管理和应急维稳的保障能力。

⑤规划决策分析系统,以地理信息平台为载体,对各类规划编制成果要素进行分类、归纳,为规划用地选址、查询分析和审批提供了数据支撑。

据大量实践表明,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出现的原因基本有三种,即机械振动、水力振动以及电磁振动。这就使得机组振动机理十分复杂,可能是机械、水力以及电磁中其中一种引起的振动,也可能是三者相互作用引起的。再加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结构尺寸较大,机组系统是耦合的庞大体系,具有一定的非线性。

⑥房地产评税征管系统,在建筑物信息普查的基础上研发的税管专题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有效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增加财税收入。

⑦城市公交运营调度系统,通过公交车载GPS定位系统,将公交运行的状态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实现了全市公交车辆实时定位查询和跟踪监控,为公交安全运营和科学调度提供依据。

⑧城市交通研究系统,建立了交通设施、道路及公交线网等专题数据库,构建了交通网络模型,为开展公交智能化管理、公交线网优化布局、城区道路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⑨大型公建能耗监测分析系统,在建筑能耗监测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大型公建能耗数据的地图、文字和表格一体化采集、统计、展示和查询系统,为全市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⑩测绘应用系统:基于南方CAS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从数据采集、编辑、更新和GIS入库一体化作业,规范了数据生产,搭建了数据库更新技术平台。

3.2主要技术指标的实现

(1)项目形成了数据生产的作业体系,实现了外业、内业生产的标准化作业模式。

(2)“逻辑上强调集中,在物理上分散”的建设模式,使平台管理维护、数据更新等不同工作由不同的专业单位承担,强调“谁生产、谁提供、谁更新”;管理维护方专注于系统的维护管理,数据生产共享方专注于数据生产和更新。

(4)项目中涉及的典型应用有十个,从应急到治安、从交通到税务、从城市管理到城市规划,涵盖了城市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构成“点面结合、互补互存”的特点,体现了地理信息成果的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和价值。

4 项目评价

4.1数据检测

项目数据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数据作业特点,在生产中不仅每个工序有质量控制,而且做到每个产品都进行数据检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抽检的必须检测,保证了数据产品的100%合格。

4.2平台测试

由于项目平台“多中心模式”的特点,各中心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专题信息数据等的共享。在平台的研发、试运行阶段,对平台进行了功能测试,包括发布、安全认证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4.3支撑环境评价

项目建设中,充分利用了政府专网,同时搭建了多中心之间的专网,构建了合理、实用的网络运行环境。项目建设形成了适合地方特点的生产、应用和管理标准体系,完善了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

5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1存在的问题

(1)项目矢量库建设是利用已有的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优化、完善,由于基础数据更新时间差异较大,造成现势性不是太好。

(2)因部分示范应用单位涉及安全和保密事项,框架数据服务采用前置机方式发布,部分示范应用的框架基础数据未能实现实时在线发布和更新。

(3)项目管理与建设的单位跨部门,由于技术协调、经费等原因,造成项目安排不尽合理,工期延长。

5.2 建议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部分技术标准有些滞后,与之相应的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建议在全国性的项目建设中,重视技术指导性文件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推动项目建设。

6 结 语

通过围绕“一库一平台N应用”的项目建设,构建了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开展了实用性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城市数字化的应用水平。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总结“数字城市”建设经验,开展基于“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延伸“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应用领域,推动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CH/ T 9003-2009.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S].

[2] CH/ T 9004-2009.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S].

[3] CH/ T 9005-200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

[4] 国家与地理信息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大纲,【2009】13号[R].2009.

[5] 龙海奎,张超,梁承东等.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的探讨[J].城市勘测,2011(6):55~57.

[6] 龙海奎,徐光岩,武鑫.关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探讨[J].城市勘测,2013(5):16~18.

[7] 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R].

[8] 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技术总结[R].

The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the“Digital Urumqi”Geospatial Framework Construction

Long Haikui,Li Baoming,Liang Chengdong,Zeng Qinyou
(Urumqi Urban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Institute,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about the“DigitalUrumqi”construction from project’s technical solution,aim,content,key technologies,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modelof“one database,one platform and multiple typical applications”,and overall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city geospatial framework’s result by discussed the project’s design,construction,applications,evaluations and faults.The project of“DigitalUrumqi”geospatial framework construction w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GIS in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Key words:digital city;geospatial framework;analysis;application

文章编号:1672-8262(2015)05-32-03中图分类号:P208.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龙海奎(1966—),男,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应用等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乌鲁木齐市市级建设重点项目、市级科技项目(Y10111009)。

猜你喜欢

框架数据库数字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答数字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