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徒手牵引复位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2015-07-02杨学桥王铭刘会欣李海滨潘洪阁刘跃森刘红牟洪涛李秀茹苏艳冯海鹏刘海青马亮赵延通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青县主钉型臂

杨学桥,王铭,刘会欣,李海滨,潘洪阁,刘跃森,刘红,牟洪涛,李秀茹,苏艳,冯海鹏,刘海青,马亮,赵延通

(1.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北 青县 062650;2.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 青县 062650;3.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 青县 062650)

徒手牵引复位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杨学桥1,王铭1,刘会欣1,李海滨1,潘洪阁1,刘跃森2,刘红2,牟洪涛2,李秀茹2,苏艳2,冯海鹏2,刘海青2,马亮3,赵延通3

(1.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北 青县 062650;2.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 青县 062650;3.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 青县 062650)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长期卧床保守治疗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5%~20%,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1]。总结自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仰卧位徒手牵引闭合复位PFNA-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5 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 例,其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8~98 岁,平均75 岁。受伤原因:均为跌倒摔伤。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3 例,Ⅱ型12 例,Ⅲ型10 例,Ⅳ型8 例,Ⅴ型2 例。内科合并症:心血管系统疾病16 例(主要为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呼吸系统疾病7 例,糖尿病6 例,脑梗塞或脑梗塞后遗症3 例。患者X线片或骨密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所有患者均在伤后48 h内手术。

1.2 术前准备 急诊完善常规术前检查,邀请相关内科、麻醉科会诊处理,降低麻醉及围手术期风险。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既往病史与系统回顾、麻醉与手术风险。在骨盆及股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及CT上测量颈干角、前倾角及股骨髓腔内径,并与健侧对比。术前0.5~1 h输入抗生素。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2],将健康情况分为三种状态:健康(ASA Ⅰ、Ⅱ级)、一般健康(ASA Ⅲ级)、健康恶化(ASA Ⅳ、Ⅴ级),该组患者均为ASA Ⅰ、Ⅱ、Ⅲ级。

1.3 手术方法 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患侧臀下垫软枕。徒手牵引,C型臂监视骨折端复位成功,助手维持体位。作股骨大粗隆上方纵切口,长3~5 cm,切开皮下筋膜,钝性分离臀中肌止点,手指触摸股骨大粗隆最高点偏内侧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透视下导针完全位于髓腔内,扩髓,轻轻旋入PFNA-Ⅱ主钉,切勿暴力操作,以免导致骨折错位或医源性骨折。调整主钉深度,安装瞄准器打入1枚导针,正位X线片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工作通道,双髋重叠侧位X线片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导钻打开股骨外侧皮质,导针引导下击入螺旋刀片,螺旋刀片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5~10 mm,锁定螺旋刀片,安装远端1枚静态/动态锁钉。再次透视常规正位、蛙式位(屈髋屈膝,患肢外旋与手术台呈30°角),证实骨折端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后,安装尾帽,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术毕。

1.4 术后处理及康复 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麻醉消退后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练习,患肢缠弹力绷带,应用下肢静脉泵,并鼓励坐起,鼓励咳嗽、咯痰、深呼吸。抗凝方案:低分子肝素钙2500IU,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1 次;术后第1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1 次/d;至术后2周。术后24 h撤引流管。术后第1、3天监测血常规,评估隐性失血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2周,扶双拐下地行走,根据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和复位情况决定患肢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骨痂生长、骨折线消失后完全负重行走。

2 结 果

手术时间25~65min,平均37min。术中出血平均为90 mL。术后谵妄3 例,实验室及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未做特殊治疗,加强护理3 d后恢复正常。35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端均一期愈合,未发生髋内翻、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优15 例,良17 例,差3 例,优良率达91.4%。其中髋关节Harris评分为差的3 例均为术前即存在脑梗塞或脑梗塞后遗症。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3。

图1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X线片

3 讨 论

我国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大约有100万,大多为老年患者,且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2002—2006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大约每年增长10%[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传统保守治疗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且易出现髋内翻、髋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早期手术治疗已被广大医师所接受。

临床上应用的手术方案很多,目前常用的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es screw,DCS)、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等。髓内系统包括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等。Sahin等研究表明,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方法,尤其是对不稳定骨折或伴骨质疏松的骨折,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PFNA-Ⅱ型于2009年6月推出应用于亚洲,是针对亚洲人股骨解剖结构设计的解剖型髓内钉,主钉外侧的削平技术减小了插入时和术后对外侧壁的压力,5°的外偏角和更高的外偏点确保主钉远端位于髓腔正中,股骨近端可保存更多外侧皮质,减少了该处劈裂的风险,降低了术后大腿疼痛及股骨干骨折发生率。螺旋刀片直径减小2 mm,刀片尾部变薄,改为低切迹设计,尾部突出骨面程度减轻,减少了术后对软组织的刺激。扩髓开口时由原来的硬钻改为软钻,避免了使用硬钻扩髓时导针折断及股骨近端皮质破坏的可能。

图3 自制万向尾帽改锥大体照

传统的PFNA操作方法是牵引床牵引复位,需C型臂正位及穿裆侧位进行术中透视,反复变换C型臂位置、摆放体位及安装牵引床,延长了时间,增加了出血量及手术风险。鉴于此,笔者采用仰卧位、徒手牵引复位以及C型臂正位及双髋重叠侧位进行术中监测来完成手术,节省了术前摆放体位、安装牵引床以及术中推动及反复操作C型臂的时间,也减少了出血量。患者术中体位舒适,利于麻醉操作、监测生命体征,减少了搬动及变换体位频次,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刺激,故而降低了麻醉风险及并发症。

手术经验及注意事项:a)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起效后,再侧卧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降低了麻醉操作过程中患者变换体位时引起的骨折端痛感刺激,消除紧张情绪,利于麻醉操作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b)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小腿及足部无菌单巾包裹,贴单袋护肤膜。贴膜前术区再次碘伏消毒,预防感染。c)躯干术前固定牢固,助手徒手牵引,使患足内旋,C型臂透视确认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对于复位困难的骨折类型,可在有限切开的情况下置入复位器械来维持复位。小粗隆不必强行复位固定,因为髋关节的负荷通过髓内钉传导,而不经过股骨内侧小粗隆。d)C型臂正位及双髋重叠侧位片,可清晰分辨骨折端复位情况。投照方法:将C型臂X线机影像增强管及球管用无菌单巾袋封好,推入手术床下,C型臂中轴线与手术床中轴线呈90°,尽量使患侧贴近影像增强管,透视可显示正位图像;将C型臂向健侧倾斜90°,透视可显示双髋重叠侧位片。无牵引床固定便于复位后患肢与躯干内收10°~15°,利于主钉插入。e)进针点:大粗隆最高点偏内侧。经验丰富者可用手指触摸进针点,以减小手术切口。导针完全进入髓腔是操作的关键。选择柔软度适中的导针钝头徒手插入,顶住内侧骨皮质后旋转导针,可感觉导针顺着内侧骨皮质边缘滑入髓腔的突破感。f)无压扩孔:PFNA-Ⅱ的弹性开口钻扩孔,扩孔充分,否则插入主钉时易引起断端分离。g)选择合适主钉,术前仔细评估股骨髓腔的横径及前后径,避免主钉过粗,导致的强行插入出现骨折端分离及医源性股骨干骨折。主钉插入时需均匀用力。骨质疏松患者无需扩髓而直接选用比术前测量股骨髓腔直径小约1 mm的主钉。h)根据股骨颈内骨密度及骨小梁的分布特点,螺旋刀片应该位于股骨颈正位中下1/3处,侧位在股骨颈正中处,这样螺旋刀片的把持力量最大,术后不易发生切割性松动。i)置入螺旋刀片时尖端离股骨头软骨下5~10 mm,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小于25 mm,纵轴与股骨颈夹角小于20°是获得疗效满意的有效措施[4]。j)术中如果发现骨折端非常不稳定,再打入螺旋刀片之前可以多打入1枚导针防止股骨头、颈部的旋转,因为螺旋刀片打入时是螺旋前进的,可能造成股骨头的旋转移位。k)由于躯干及髂骨的阻挡,改锥纵轴往往不能与主钉纵轴完全一致,尤其是肥胖患者,而出现安装尾帽困难,浪费时间。笔者的经验是选用自制万向球头改锥(见图3)或手持尾帽徒手缓慢拧入几扣后再用普通改锥拧紧。l)PFNA-Ⅱ安装完毕后,再次C型臂透视确认时采取常规正位和蛙式位,清晰了解骨折端复位及内置物位置、形态,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可被动活动髋关节检查骨折端稳定情况。m)术后谵妄3 例,实验室及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分析原因:3 例谵妄患者均为80 岁以上,其与环境改变、术前紧张、感染、代谢障碍、疼痛、术后特殊体位、麻醉用药及手术刺激等诸多因素有关。术后谵妄应注意患者防护,避免造成外伤性骨折;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刺激,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变化。必要时给以药物治疗,其目的是镇静、控制精神状态、改善睡眠。n)抗骨质疏松方案:使用鲑鱼降钙素。方法:第1周,50 IU,肌注,每日1 次;第2周开始,50 IU,肌注,隔日1 次;第3周开始,50 IU,肌注,每周1次;注射20 针为一疗程。期间口服钙剂,定期复查血钙含量。o)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PFNA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隐性失血的不良因素有: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卧床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孙海波等[5]认为术后3 d内隐性出血迅猛,术后5 d尽管有的患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但出血速度已明显减慢。所以术后第1、3天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应当作为是否输血的标准,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及心血管疾病等因素,若血红蛋白小于80 g/L,应及时输血,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采用仰卧位徒手牵引闭合复位PFNA-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摆放体位及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患者术中出血少,体位舒适,术后并发症少,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1]张殿英,姜保国,傅中国.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2):91-93.

[2]Wolters U,Wolf T,Stützer H,etal.ASA classification and peri-operative ariables as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outcome[J].Br J Anaesth,1996,77(2):217-222.

[3]Xia WB,He SL,Xu L,etal.Rapidly increasing rates of hip fracture in Beijing China[J].J Bone Miner Res,2012,27(1):125-129.

[4]侯勇洋,庞施义,庄志杰,等.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2):1061-1063.

[5]孙海波,彭阿钦,张万龙,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7):600-603.

2014-12-10

杨学桥(1969- ),男,副主任医师,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骨一科,062650。

猜你喜欢

青县主钉型臂
不要坐享其成
我的新伙伴
童年
春天来了
三种长度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评估的研究
C型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复杂粗隆间骨折
移动式C型臂故障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PFNA-II主钉长度对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老年粗隆间骨折中亚洲型PFNA使用导针扩髓与否的疗效比较